斯威汽車,買斯威汽車倒霉
對很多人來說,“斯威”大概率是個陌生的品牌。
雖然1971年就已經在意大利誕生,但源頭上“斯威”造的并不是汽車,而是摩托。直到2014年被鑫源集團全資收購、2016年被華晨鑫源應用到乘用車后,“斯威”才得以開啟另一段旅程。
故事的開端很美好,彼時正值國內SUV熱潮,斯威汽車與漢騰汽車、比速汽車、寶沃汽車、君馬汽車等競品一道薅了市場的羊毛。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新品牌們賺得缽滿盆滿。2017第一個完整銷售年過后,斯威汽車交出了“年銷量突破5萬臺”的成績單,可以說開局就起飛,這也給董事長龔大興帶來了極大的自信,以至于當時就提出“2018年銷量超10萬臺、月銷量過萬”的宏偉目標。
買斯威汽車倒霉,然而掌聲之下,后續的劇情卻沒有如預料般發展。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斯威汽車的年銷量一直在“5萬臺”左右徘徊,中途上新的斯威G01也沒能為銷量帶來顯著的提升作用。有趣的是,斯威起初給G01的定位是“瞄準長城WEY和領克進行競爭”。是的,你沒看錯,僅靠華晨鑫源生產金杯商用車的孱弱基礎和一年多的品牌運營,斯威就要沖擊高端市場,想必這份勇氣是梁靜茹給的。作為對比,去年G01的平均月銷量只有500多臺。這樣的反差萌,多少有點諷刺。
不過G01并不是最慘的,最大的悲劇角色是2021年4月上市的全新車型——鋼鐵俠。由于品牌號召力難以承受鋼鐵俠9.59-12.59萬元的定價,因此最終鋼鐵俠銷量信息全網難覓。這背后的含義,懂得都懂。
從2016到2020,斯威的發展毫無起色,不過好歹銷量比較穩定。但到了2021,年銷量36579臺的成績屬實是斷崖式下跌了。扛過了2018年國內乘用車銷量整體下滑5.8%的寒冬、也扛過了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怎么到了2021斯威就扛不住了呢?
有人會說主因是“缺芯”。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斯威去年無套路的“0利息+30期免息”購車政策透露了其極度渴求訂單,所以“缺芯”或許并不關聯至去年的銷量下滑。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為斯威之所以走下坡路,純粹是自身“品牌價值”和“研發能力”缺失導致的。
品牌力價值低:噱頭大,影響力差
斯威無數次對外宣稱自己的“意大利血統”和“運動基因”,這多少會讓人聯想到法拉利、蘭博基尼等頂級超跑。不得不說,斯威的這個噱頭明面上確實奏效,在自身品牌基礎薄弱的前提下,“外國的月亮”確實更容易讓消費者感覺良好。但斯威沒明白的是,“海歸”同樣有很強的反噬作用,一旦真相被揭露,那么迎來的將會是品牌形象的瞬間崩塌。
雖然在2014年被鑫源集團全資收購,但斯威后期上市的產品設備均為國產化,跟“意大利血統”沒有半毛錢關系,說一句“掛羊頭賣狗肉”并不過分。這跟隔壁吉利收購沃爾沃完全不同,沃爾沃作為純正歐洲豪強,在運營、研發、技術和品牌價值上都可圈可點,即便是被收購后也依然能做到進口和國產之分,這才是真正的“強強聯合”。
斯威汽車是中國汽車品牌,汽車發動機主要產自重慶和意大利。斯威品牌1971年創立于意大利,2014年被鑫源控股全資收購,2016年鑫源控股旗下華晨鑫源重慶汽車有限公司正式將SWM應用到全新乘用車品牌上,SWM斯威汽車。SWM斯威汽車在意大利。
產品力孱弱:迭代慢,配置差
SWM斯威原來是一個意大利摩托車品牌,2014年被中國鑫源全資收購,斯威汽車現在應該屬于中國的汽車品牌,被國內車企收購之后用在自己生產的SUV車型上面。2016年7月斯威汽車正式成立,作為一個遠隔重洋來到中國復興的新興品牌,SWM斯。
研發是斯威最大的硬傷。早期的斯威X7和斯威X3上市多年依舊沒有選擇更新換代,僅僅用可憐的性價比坐吃山空。面對當下激烈的市場環境,斯威當然很難撐下去,君不見即便曾經強悍如蒙迪歐等也因為遲遲不換代而被市場邊緣化。
其實斯威不是沒有努力過,想當初G01上市前,董事長龔大興還多次“御駕親征”德國,最終成功邀請到前寶馬品控總監高爾曼加盟,可惜依舊無濟于事。
至于曾經被看好的斯威G05,基于花重金打造的G平臺下生產,官方宣稱“性價比超高”,奈何還是涼涼。陳舊的動力系統、山寨風的設計、換殼斯威X7的表現等,讓斯威G05輕易就能被同級的捷途X70完爆,還談何市場優待?
斯威汽車是重慶生產的,其屬于SWM斯威汽車品牌的車。以SWM斯威G01為例,其車身尺寸是:長4610毫米、寬1855毫米、高1740毫米,軸距為2750毫米,油箱容積為52升。SWM斯威G01搭載了2點0L多點電噴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是
延伸來看,斯威現存的弊病其實也是所謂“重慶幫”的弊病。摩托車向汽車跨界向來不是什么新鮮事,“重慶幫”都是這么走過來的,但偏偏它們走的卻也不是那么順利。前有力帆因造車不理想而拖累力帆股份的故事,后有“黑馬”北汽幻速從年銷26.68萬臺到迅速隕落的案例,這背后折射出的問題與斯威斷崖式下跌的核心原因如出一轍。
營銷能力差:投入高,效益低
再比如,斯威官網曾“明目張膽”地公布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兩項條款,一是“未按時到店進行走合保養的用戶,視為自動放棄后續三包權利”,二是“未按時到店進行例行保養的用戶,則視為放棄發動機、變速器、后橋等總成件的后續三包權利”。老司機應該能明白,這其中的內容跟2021年8月公布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有何出入。公然與國家法律叫板,斯威汽車確實舍我其誰了。
江湖車評:
再有5個月,就到了斯威汽車的六歲生日。一路走下來,斯威汽車有高光時刻,但更多的是一蹶不振。下一個六年,斯威汽車會變成什么樣,我們暫且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龔大興想要讓斯威和WEY、領克等并排就坐,下一個六年勢必是不夠的。
如果時光能倒流,回到2016年的那個夏天,斯威汽車也許今日不至于如此。畢竟,彼時正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起步的階段,同期的蔚小理、哪吒、零跑等走到今天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鑫源集團若是能在那時候將槍口對準新能源賽道,也許今天斯威汽車已經能步入國內新能源市場的一、二梯隊。但,命運就是這么喜歡捉弄人,最終的結局,誰又知道呢?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