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progress id="rtjff"><address id="rtjff"></address></progress>
<th id="rtjff"></th>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th id="rtjff"><video id="rtjff"><span id="rtjff"></span></video></th><progress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video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video></strike>
<th id="rtjff"></th><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
<span id="rtjff"></span><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span>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th id="rtjff"></th>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問答

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一、傳統零部件龍頭,圍繞智能化進行多元拓展

(一)國內汽車零部件龍頭,多元化業務布局

公司是一家深耕汽車零部件業務 30 余年、覆蓋 40 余項業務領域的綜合性汽車零部件龍 頭。在 Autonews 發布的 2022 年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中,公司下屬子公司延鋒飾件以 137.57 億美元營收位列全球第 16 位、中國第 1 位。

公司擁有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智能座艙、智能照明、信息娛樂系統、新能源電驅動系統、鋁技術等產業技術。公司直接投資 32 家企業,在全球擁有 465 個研發制造基地,全球化布局完善,綜合實力業內領先。

公司發展歷史悠久,控股股東為上汽集團,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國資委。公司前身為 1992 年由上海公用事業系統成立的上海巴士實業有限公司,1996 年上海巴士登陸上交所。2009 年,上海巴士進行資產重組,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將獨立供應零部件業務注入巴士股份,并更名為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域汽車”),控股股東變更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2011 年,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將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轉讓給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上汽集團,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國資委。

公司自上市后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形成五大業務板塊,多元化布局全面。公司前身上海巴士主營城市公共交通客運,資產重組后,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汽車零部件,通過從上海汽車工 業(集團)總公司手中取得的延鋒汽飾、三電貝洱等子公司,公司初步形成內外飾件、功能性總成類、熱加工件三大業務矩陣。

隨后公司通過收購、出售子公司等行為優化業務結構,并較早布局智能化與新能源車業務,目前已形成內外飾件、功能性總成件、熱加工件、電子電器件、金屬成型和模具五大業務。其中:

內外飾件業務,公司于 2013 年取得延鋒汽飾 100%股權,并于 2021 年完成子公司延鋒安道拓少數股權收購,實現對汽車座椅業務的自主掌控;另外,公司于 2018 年完成對小糸車燈 50%股權收購并將其更名為華域視覺,自主掌握汽車照明系統業務并開始布局視覺科技技術。

電子電器件方面,公司于 2011 年成立華域電動,正式進軍電驅動領域,2018 年,華域麥格納成立,公司加速推進電驅動系統布局,2021 年,華域電動自主研發的驅動電機系列平臺產品新獲沃爾沃汽車相關車型輔驅電機全球定點,實現高功率平臺驅動電機的市場化應用;華華域麥格納成功開發高功率平臺電驅動系統產品,獲得長城汽車相關車型定點目前公司產品。

熱加工件方面,公司于 2014 年收購德國 KSPG 集團下屬的德國全資子公司 KS AluTech 公司 50%股權,協同公司輕量化業務,目前公司輕量化鑄鋁已進入歐、美、韓、澳及東南亞等地區市場。

公司產品種類豐富,業務擴展廣泛。

華域汽車產品主要涉及五大板塊,包含智能與互聯(華域視覺、延鋒電子等)、電動系統(華域電動、華域麥格納等)、輕量化(上海圣德曼、上海賽科利等)、底盤系統(上海匯眾)和內外飾系統(延鋒汽飾等),五大產品相互協同,共同助力公司產品線不斷擴展。

內外飾業務為核心業務,業務收入結構基本穩定。

分產品來看,公司主要業務涵蓋汽車內外飾件、金屬成型和模具、功能件、電子電器件、熱加工件、新能源等,其中內外飾件業務為公司核心業務。

2021 年,華域汽車內外飾業務實現營收 904.2 億元,占比達 64.6%,同比增長 1.91%,功 能件/金屬成型和模具/電子電器件/熱加工件營收分別同比+0.03%/+14.29%/+16.34%/+6.47% , 占比分別為 17.3%/7.5%/3.9%/0.4% ,同比分別-0.83/+0.62/+0.39/+0.01pct,業務收入結構基本保持穩定。

(二)“中性化”戰略助力客戶結構持續優化,母公司上汽集團

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銷量回暖穩固公司基本盤依托“中性化”戰略,客戶結構不斷完善。

2021 年,按匯總口徑統計,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 49.2% 來自于上汽集團以外的整車客戶,集團外客戶對公司收入貢獻度呈提升態勢。

疫情后復工復產效果突出,母公司上汽集團銷量回暖。

2022 年 7 月,汽車市場延續疫情后良好復蘇的態勢,以上海為代表的前期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城市產銷已恢復正常節奏,上汽集團銷量大幅回升。

2022 年 7 月上汽集團實現銷量 50.7 萬輛,同比+43.7%,環比+4.8%,新能源汽車銷量 10.6 萬輛,同比+118.07%,環比+15.6%,月度新能源汽車銷量創歷史新高。

1-7 月 上汽集團累計銷量達 274.11 萬輛,同比增長 3.44%;其中新能源車累計銷量達49.83 萬輛,同比大增 44.89%。作為華域汽車的母公司也是最主要客戶,上汽集團產銷的全面復蘇穩固了公司配套零部件銷售增長的根基,對于保障公司本年度收入平穩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智已 L7 實現交付,助推上汽品牌形象提升。

智己 L7 是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智己推出的最新款新能源汽車,該車型共 Dynamic 和 Pro 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為 36.88 和 40.88 萬元,定位中大型純電轎車。

在與競品車型的對比中,L7 具備更大的尺寸、車內空間和扭矩,其整體性能位居同價位車型第一梯隊,另外,L7 搭載了 12 個攝像頭、2 個激光雷達、5 個毫米波雷達和 12 個超聲波雷達的 ADAS 硬件設備,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可實現 L4 級別自動駕駛,技術水平位于行業前列。

L7 搭載的 DLP、ISC 車燈模塊由智己汽車與華域視覺聯合研發, 6 月底開啟首輪交付后,L7 累計實現銷量 1051 輛,未來隨著銷量爬坡,有助于提升上汽集團新能源自主品牌形象,對華域汽車智能零部件發展起到支撐。

(三)聚焦布局智能賽道,領銜汽車中國“智”造

公司正加速推進由傳統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向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

公司全面布局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三電系統核心技術,產業模塊涵蓋較為完整的汽配供應鏈體系,在各細分賽道均處于第一梯隊。

公司近十年來通過收購兼并、自主研發、擴張布局等方式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主要包含智能座艙域領域、三電(電池、電驅、電控)核心部件、智能車燈、智能網聯、4D 毫米波雷達等,產品生產上具有橫向一體化優勢。

公司積極布局電驅動、電池托盤等新能源零部件,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新能源零部件增長迅速。2021年,公司驅動電機銷售 21.24 萬套,同比+159.98%,電驅動系統銷售 5.84 萬套,同比+1846.67%,電池托盤系統銷售 62 萬套,同比+290.43%,新業務體量增長明顯,公司電動化轉型穩步推進。

二、傳統業務扎實穩固,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轉型加速

公司產品結構模式先進,種類繁多。公司產品結構為“3+2+1”模式,“3”表示為 3 個專業模塊:智能網聯化、電動化以及輕量化;“2”表示為兩個集成平臺:內外飾與底盤;“1” 表示一個投融資平臺。

公司廣泛布局智能化新能源車零部件,產品覆蓋智能汽車五大核心域,產業鏈布局完善。

公司在五大核心域均布局有產品,且多為核心零部件產品,傳統產品方面公司底蘊深厚,產品體系成熟,創新產品方面,公司投入大量研發人力物力,目前已初具規模化,產品逐步受到主流主機廠認可。

(一)智能化轉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視覺多維度突圍

1.1 智能座艙:緊跟行業潮流,打造差異化產品競爭力

多屏聯動等硬件升級和智能網聯等軟件進步為智能座艙奠定了良好基礎。

隨著座艙發展,機械化座艙逐步向電子化座艙演進,機械式表盤逐步升級為液晶儀表,收音機、磁帶播放器等娛樂系統集成為車載信息娛樂系統。

近年來,隨著高算力芯片、多屏聯動、HUD 抬頭顯示、網聯通訊、流媒體后視鏡等等智能化硬件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導航、游戲、人工智能語音、城市生活服務、OTA 遠程升級等信息化功能加入,智能化座艙初具雛形,逐步打開想象空間。

不算。華域麥格納是屬于一個上市公司,不是國企,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獨立供應汽車零部件業務。2009年5月正式更名為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600741。華域麥格納有限公司成立于20。

根據 ICVTank 預測,中國的智能座艙市場將在 2025 年達到 1030 億的規模,2021-2025 年復合率將達到 12.7%。

智能座艙成為短期內車企打造產品差異化競爭力的核心領域,單車價值量仍具備提升空間。

以特斯拉、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為打造差異化產品競爭力,將智能座艙引入汽車,消費者對汽車的定義逐漸由簡單的出行工具轉變為智能出行&娛樂休閑載體,消費者對觸控大 屏、智能語音、手機 app 等的使用習慣順利延伸至智能座艙場景,消費者對智能座艙需求正在多維度拓展。

汽車智能化主要由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構成,受制于政策法規、人工智能算法技術發展、車聯網發展等因素,L4 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的廣泛商業化落地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因此成為短期內汽車主機廠打造產品智能化競爭力的核心領域。

未來,隨著高價值的智能部件逐步滲透,打開智能座艙價值量天花板,智能座艙各部件價值合計可達 6000 元以上。

國內產業鏈優勢凸顯,自主品牌實現突圍。

智能座艙產品是當前最容易體現產品差異化的領域之一,主機廠商追求及時的系統更新與優化,國內供應商體現出本土產業鏈優勢。

一方面,不同于國際廠商的廣泛客戶群,國內供應商客戶集中于國內主機廠,與客戶聯系緊密,能夠及時響應客戶需求,在智能座艙產品變革帶來的軟硬件解耦趨勢下,供應商與客戶的密切溝通有助于加速系統軟硬件的更新迭代,提高產品差異化水平;另一方面,本土供應商具有穩定的物流與供應鏈體系,在國際競爭中凸顯成本優勢。

當前,國內頭部自主品牌已經實現突圍,德賽西威、華陽集團、中科創達等本土供應商的智能座艙產品進入蔚小理、比亞迪、長城等國內主機廠產業鏈。

背靠國際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偉世通,域控制器產品位居行業第一梯隊。

公司智能座艙產品主要由合營企業延鋒偉世通電子經營,公司持有延鋒偉世通電子 24.5%的股份,剩余股份由偉世通持有。

偉世通是國際知名的汽車電子公司,客戶涵蓋福特、馬自達、通用、寶馬、奧迪等國際主流主機廠,具備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的能力,其產品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液晶儀表盤、HUD 等市占率均處于國際第一梯隊。

公司背靠偉世通優質資源與技術,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產品實現量產,2020 年,公司域控制器市占率達 7.84%,僅次于德賽西威(10.86%)和東軟睿馳(10.32%),位居行業第三,發展空間廣闊。

公司以傳統內外飾業務為核心,為智能座艙產品奠定基礎。

公司內外飾業務主要由子公司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鋒汽飾”)負責,2021 年,延鋒汽飾實現營業收入888.68億元,占公司營收的 68.8%,內外飾業務是公司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業務。內外飾業務主要包括內飾、外飾、座椅、汽車電子等,各細分業務由延鋒汽飾不同的子公司或合營企業經營,各企業協同發力,共同推動公司內外飾業務高效發展。

延鋒安道拓股權整合完畢,自主掌控核心座椅業務。

座椅是內外飾中占比最大的部件,也是智能座艙的核心組陳部分,公司座椅生產與銷售業務是由其延鋒汽飾下屬子公司延鋒國際座椅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鋒國際”)經營,延鋒國際原名延鋒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原延鋒江森座椅,以下簡稱“延鋒安道拓”),延鋒安道拓于1997年成立,由延鋒汽飾持股50.01%,安道拓持股 49.99%,2021 年,延鋒汽飾完成對安道拓持有的延鋒安道拓 49.99%股權的收購,延鋒安道拓成為延鋒汽飾全資控股子公司,并更名為延鋒國際。

經過多年發展,延鋒國際完成產業鏈的垂直整合,現已是國內最大的汽車座椅供應商,產品出口 19 個國家,在國內有超 35 家的生產與研發基地,員工超一萬名。

延鋒國際為中國約 30%的汽車提供座椅及零部件,獲得過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長安福特馬自達、長安鈴木、東風汽車和江淮汽車在內的多家 OEM 的優秀供應商稱號。

公司在競爭格局較分散的座椅行業中處于較強的領先位置。

座椅是內外飾中成本占比最大的業務,2020 年公司國內汽車座椅市占率為 24%,在汽車座椅行業整體競爭格局分散的背景下,公司在行業內領先優勢明顯。

2021 年,延鋒國際實現營業收入 292 億元,同比增長 3.2%,汽車座椅單價為 5700 元/套,較 2020 年 5340 元/套提高 360 元/套,公司產品量價齊升,有助于行業地位進一步鞏固。

公司已具備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產品兼具設計與技術創新。

公司座艙產品采用模塊化設計,以滿足不同汽車制造商的不同的需求,并在技術的基礎上,提升設計感,內飾舒適性優越。

與中國移動、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共同推進智能出行服務暨下一代車聯網合作框協議》。4、海聯金匯:公司積極參與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車的前期開發,成為其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供應商。5、華域汽車: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延鋒發布了自主研發設計的 XiM21 智能座艙,具有多屏交互、智能溫控系統、“記憶”功能等先進配置。

2021 年,公司提出 XiM21S 概念。相比于 XiM21 聚焦于駕駛 體驗,XiM21S 更關注乘員深層次情感需求及乘坐體驗。

通過六個維度在 XiM21S 上迭代升級功能設計,包括:長滑軌、零重力座椅、智能表面、一體式方向盤、智能開關和顯示集成方案。此外,XiM21S 智能座艙的智能表面選用了 UV-C 光技術殺毒,提供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功能。

1.2 智能駕駛:毫米波雷達+線控制動提升智能化制造能力

自動駕駛指通過汽車的感知層、決策層、執行層對駕駛員操作的實現部分、全部接管。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由三部分組成:安裝在車輛上的各種傳感器來測量汽車行駛中周圍的環境信息,該信息傳遞給電腦進行靜態、動態物體的辨識與偵測(感知層);電腦結合高精度地圖、GPS、車聯網等信息分析運算(決策層);對車輛行駛施加自動控制,替代駕駛者操作(執行層)。

從自動駕駛的介入、接管程度來看,按照國家標準 GB/40429-2021 和 SAEJ3016 的自動駕駛分級,結合自動化駕駛系統能夠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的程度、駕駛員的角色分配、有無允許規范限制等條件,將自動駕駛由低到高分為 L1-L5 級,其中 L1 和 L2 級自動化系統命名為“駕駛輔助系統”、L3-L5 命名為“自動駕駛系統”。

我國 ADAS 滲透率低,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全球汽車智能化程度正普遍處于 L2 階 段,在該階段下,各汽車廠商致力于研發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借此進入智能駕駛領域。我國 ADAS 系統裝配率有望由 2020 年 26.4%提升至 2025 年的 65%,具有較高的成長性。

市場規模方面,根據前瞻研究院的測算,2023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704 億元,發展空間巨大,市場需求有望迎來快速發展。華域汽車于 2014 年啟動 ADAS 研究項目,2015 年公司募集資金 3.08 億元用于智能駕駛主動感應系統研發,汽車智能化布局較早。

毫米波雷達:ADAS 基礎硬件設備,發展前景廣闊

多傳感器方案成為主流,毫米波雷達依靠優質性能及可靠性獲得廣闊應用空間。自動駕駛在感知層面目前有兩條實現方案,一條是純視覺算法,即僅依靠車載攝像頭進行信息搜集,通 過多攝像頭有捕捉到的 2D 圖像映射到 3D 空間中,該方案對算法精度和算力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且在惡劣環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則有待考證,目前以特斯拉為主要推動者;第

二條自動駕駛實現方案為在攝像頭的基礎上增加傳感器,以此提高環境感知的敏感性和精準度,多傳感器方案憑借其更高的安全冗余獲得了多個主機廠青睞,成為目前主流 ADAS 方案。

傳感器包括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和超聲波雷達,其中毫米波雷達工作在毫米波波段(30~300GHz),可探測距離較遠,且能夠適應暴雨、大霧、夜間行車等較為惡劣的環境,因而成為多傳感器方 案的核心零部件。

【太平洋汽車網】華域汽車是上汽集團旗下的零部件供應商,同時華域汽車是上汽集團的子公司。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域汽車”)的前身是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rdquo。

毫米波雷達市場空間巨大,國內廠商有望依靠成本與供應鏈優勢加速突圍。

智能駕駛技術逐漸成長為新能源主機廠核心競爭領域,新車型普遍預埋高級別自動駕駛相關硬件,毫米波雷達帶來巨大市場空間。

根據 HIS 預測,2025 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 263 億美元,2021-2025 年復合增長率達 30%。目前毫米波雷達技術主要由國外企業所壟斷,博世(市占率 32.3%)、大陸(23.9%)、安波福(9.6%)、電裝、海拉、法雷奧等汽車零部件供應巨頭在該領域具有高度話語權,國內車載毫米波雷達仍處于起步階段。

2021年缺芯對國內汽車產銷造成的不良影響突顯出了國產替代的緊迫性,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鏈仍未完全恢復,同時相比于國際廠商,國內廠商在成本和定制化研發配套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中長期來看國產化替代可期。

150 米,對車輛等物體的探測距離可達 300 米。

線控制動:發展起步階段,未來藍海所在線控制動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市場前景廣闊。

底盤是智能駕駛技術關鍵的執行層,用于接受指令后實現對車輛的精準控制。線控制動是智能底盤的關鍵技術之一,是 L3 級別及以上自動駕駛實現的重要路徑。傳統制動系統由制動踏板施加能量,經液壓或氣壓管路傳送至制動器,而線控制動系統將駕駛員所有動作轉化為電信號,由電信號實施對執行機構的控制,制動壓力響應更快,有助于實現更短的剎車距離,提高自動駕駛的匹配度和安全性。

EHB 應用前景廣泛,EMB 有待技術突破。

當前,電子液壓制動(EHB)和電子機械制動(EMB)是線控制動系統的兩種主要類型,從發展階段上來看,L2 時代的線控制動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EHB 系統大多配置于混動和純電動新能源汽車,而 EMB 系統仍處于研究階段,短期內受技術限制難以大批量應用。隨著新能源汽車、L3 及以上智能駕駛技術的逐步滲透,未來線控制動市場規模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線控制動市場由博世壟斷,國內廠商處于追趕狀態。

全球線控制動市場 65%的份額由博世壟斷。2022 年 1-5 月,國內線控制動市場博世市占率達 89.4%,處于壟斷地位,同馭(4.3%)、采埃孚(1.5%)、萬都(1.3%)、拿森(0.8%)分列第二到第五位。

華域汽車子公司上海匯眾 E-Booster 已實現量產,市場份額有較大提升空間。

華域汽車全資子公司上海匯眾汽車于 2016 年正式進軍汽車電子制動行業,開始研發電子助力器 E-Booster 產品,2017 年啟動了下一代 E-Booster 產品開發,并在 2018 年成功獲得了北汽新能源 E-Booster 和比亞迪 EPB 產業化項目定點,目前 E-Booster 和電子駐車系統 EPB 均實現了量產。

E-Booster 以電機為助力源,適用于混動和電動車在內的所有動力總成,有助于實現制動能量回收最大化,有效提升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此外,E-Booster 制動響應快,制動距離短,適用于緊急自動剎車系統、主動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控制和自動泊車技術等智能駕駛領域,符合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

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未來,以 E-Booster 等為代表的汽車底盤電子業務的發展將成為公司有力的盈利增長點。

1.3 智能視覺:車燈龍頭底蘊深厚,智能車燈控制系統持續升級,應用推廣加速

車燈產品將迎來技術迭代,科技屬性有望加強。

車燈主要分為前燈組與后燈組,其中前燈組包括:遠光燈、近光燈、轉向燈、霧燈等;后燈組包括:轉向燈、霧燈、倒車燈、剎車燈等。現階段,LED 大燈與激光大燈在照明效果和能耗水平上均有著較好的表現,成為目前的主流車燈材質。

受制于成本考慮,LED 車燈應用更為廣泛,激光大燈則較多應用于高端豪華車型。伴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車燈功能開始從傳統的照明向智能控制發展,人車交互、車車交互等智能化功能也在逐步豐富,車燈產品單車價值量提升已成為大勢所趨。

智能車燈是在汽車車燈傳統照明功能基礎上,通過智能算法實現車燈的自適應調節,從而達到人車交互、車車交互等功能。

目前智能車燈技術主要包括 AFS(自適應前照燈)、ADB(自適應遠光燈)、DLP(投影)等技術,公司均有所布局。

2021 年,公司智能車燈交互系統百萬像素 DLP 數字大燈、前后 ISD 數字交互式尾燈及控制系統 lighting master 等產品實現對智己汽車、高合汽車等相關車型的量產供貨。

公司掌握多個 LED 車燈核心技術,前瞻化布局領先。

自“桑塔納燈具國產化”開始,到 1999 年桑塔納 LED 高位制動燈批量生產,到 2009 年奧迪 Q5 前燈雙色配光鏡模具的批量應用,再到 2013 年君越 E16 LED 前霧燈以及 2016 年自適應遠光全 LED 智能 MATRIX 大燈的批量生產配套,華域視覺在 LED 車燈方面開創了業內多項第一。

公司深耕 LED 車燈領域,目前已經掌握 OLED 照明技術、面光源技術、矩陣照明等技術,能夠滿足 ADB、AFS 技術實現 要求,公司的 DLP 投影技術已經占智己 L7、高合 HiPhi·X 車型上應用,帶來炫酷的夜間燈 光體驗以及良好的人機交互作用。

2022 年公司首創 SLIM 模組技術(超窄開闊照明系統)首款產品率先投放北美市場,運用于美國通用凱迪拉克 LYRIQ 電動車型,貫穿式尾燈首次登陸歐洲市場,成功交付德國奧迪電動車 e-tron 相關車型出口訂單,未來公司新產品、新技術將持續加快落地。

公司前沿技術落地對公司技術成果產生良好的反饋,隨著配套的高端車型產品在 市場中嶄露頭角,標桿產品將推動公司客戶的拓展,持續擴大公司技術應用車型。

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自主車燈供應商之一,具備廣泛的客戶基礎,智能車燈產品放量可期。

公司車燈業務主要由全資子公司華域視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域視覺”)經 營,華域視覺前身為華域汽車與日本小糸的合資公司上海小糸,2018 年,華域汽車收購上海小糸剩余 50%股權,形成完全控股,并更名為華域視覺,公司主要配套企業有上汽大眾、上汽通用、長安集團、一汽大眾、上汽乘用車、東風日產、東風乘用車等。

全球車燈市場與國內車燈市場競爭激烈,公司具備一定領先優勢。

全球市場中,日本小糸 以 25%的市占率排名首位,意大利馬瑞利(14%)、法國法雷奧(13%)、日本斯坦雷(12%)、德國海拉(10%)依次位列第二至第五位;國內市場,華域視覺以 28%的市占率位居首位,其余市場參與者市占率接近。

(二)電動化:華域電動+華域麥格納相互協同,新能源汽車業務

布局逐步完善公司積極把握汽車電動化趨勢,持續發展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業務涵蓋驅動電機及電力電子箱、電驅動系統、電動空調壓縮機、電空調與熱管理系統、電子轉向機、電池管理系統、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電子泵、啟動發電一體機、電子制動等,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布局。

華域電動:扁銅線技術國內率先量產

扁銅線技術國內率先量產,技術突破搶占市場先機。

華域汽車電動系統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系上汽集團下屬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90%)、航天科工集團下屬航天科工海鷹集團有限公司(6%)及貴州航天工業責任有限公司(4%)共同出資,致力于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研發和生產。

目前,公司自主研發了包括永磁同步電機 PMSM、電力電子箱 PEB 及 助力轉向電機 EPS 在內的多款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華域電動是國內第一家開發、批產扁線電機的廠家。

自 2017 年實現量產以來,產品技術不斷升級突破,2020 年扁線繞組技術(hair-pin 技術)已經從 2 層、4 層提升至 8 層,最新 8 層扁線電機順利裝配在上汽 ER6 車型上。

相較于傳統圓線電機,扁線電機具備更高的電機效率和功率密度、更好的散熱和熱傳導性能、更低的噪音以及更低的材料成本等多種優勢。

此外,根據科技部《“新能源汽車”試點專項 2017 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要求,乘用車電機峰值功率≥4KW/kg(≥30 秒),而目前主流產品級電機峰值功率在 3.2-3.3KW/kg 左右,要實現 30%左右峰值功率的提升,扁線電機技術仍將是未來驅動電機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

驅動電機產品新獲多個產品定點。

華域電動生產的驅動電機,主要為上汽乘用車、德國大眾 MEB、通用汽車 BEV3 等新能源車型提供批量供貨。2021 年,華域電動新獲沃爾沃汽車相關車型輔驅電機的全球定點,實現 HD 平臺驅動電機的市場化應用,HD 平臺的 800V 高壓電機已經完成樣機研發進入批產準備階段,另外,公司首次獲得上汽通用一款雙電機混動車型的主驅電機配套定點。

驅動電機供貨量顯著攀升。

2021 年,華域電動驅動電機供貨量達 21.24 萬臺,同比大增 159.98%,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當前國內驅動電機競爭較為激烈,以比亞迪旗下的弗迪動力和中山大洋電機旗下的上海汽車電驅動為主導,兩家公司市占率合計超過 50%。

華域麥格納:大眾 MEB 平臺推動電驅動系統產品持續放量

2017 年 10 月,華域汽車和麥格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華域麥格納電驅動系統有限公司,其中華域汽車持股占比為 50.1%、麥格納國際占比為 49.9%。

公司主要從事設計、開發、制造、銷售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總成產品,通過一體化集成驅動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等,實現對現有傳統汽車內燃機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替代,為國內外整車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作為合資品牌,公司“三合一”電驅動系統技術先進,產品實現全球供貨。

華域麥格納借助麥格納國際在電驅動方面的技術積累,生產“三合一”電驅動軸,其電驅動系統主要具備三大特點:一是輕量化和集成化。

公司采用一體化殼體和齒軸設計,實現了系統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大大節約了整車的內部空間,且可提供水冷或“水冷+油冷”的冷卻集成方案,散熱性能大幅提升。二是平臺化。功率范圍覆蓋廣,能夠滿足不同車型動力要求。三是高效率。

公司可提供永磁同步電機+異步感應電機的四驅方案,拓展了整體動力總成的高效區間。

57052平方米。上海華域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該公司旗下制造工廠為華域汽車車身零件制造廠,其占地總面積為57052平方米,主要負責生產加工汽車零件,該公司屬于國有制公司。

2021 年,公司成功開發高功率平臺電驅動系統產品,獲得長城汽車相關車型定點,并在該系統上成功實現核心部件功率半導體模塊和芯片的國產化替代,增強了控制器研發的核心能力和供應鏈的保障能力。

此外,公司新建完成了電驅動系統 NVH(汽車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半消聲實驗室,形成獨立自主的系統級 NVH 測試和問題診斷分析能力,進一步促進本土研發能力提升。

集成式電驅已成主流趨勢,三合一電驅滲透率不斷提升。

“三合一”電驅動系統將電機、電控和減速器深度集成,不僅降低了各部件的效率損耗,進一步優化新能源車空間,更是降低了系統成本,顯著了提高集成系統經濟性。

在降本增效的驅動下,“三合一”電驅動系統受到廣泛歡迎,2022 年 1-6 月,新能源乘用車三合一電驅動系統搭載量達 137.15 萬臺,同比增長 203.5%,滲透率達 59.2%,同比增長 9.2pct,“三合一”電驅動市場趨勢明確,公司產品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依托大眾 MEB 平臺訂單,未來市場規模有望快速提升。

大眾 MEB 平臺也稱“電動車模塊化平臺”,是大眾“TOGETHER-Strategy2025”、“Roadmap E”等既有戰略規劃的產物,該平臺將電機電控、電池等設備融入其框架中,根據車型不同,其尺寸可被修改,進而應用于各種電動車型。

針對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大眾集團將利用 MEB 平臺打造純電動車型,至 2025 年,大眾汽車規劃在華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 150 萬臺。

(三)輕量化:鋁制鑄件、熱成型鋼產品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雙碳”政策指引節能減排,輕量化對降低油耗、提升新能源車續航有重要意義。

2020 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組織編制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對我國 2025/2030/2035 年乘用車及商用車油耗、占比等做出明確規劃。

根據該文件,2025/2030/2035 年我國乘用車新車油耗分別需要降至 4.6/3.2/2.0L/100km(WLTC)。

根據研究表明,燃油車減重 10%將使油耗降低 6-8%,輕量化或成為提高燃油經濟性、助力傳統燃油車節能減排的重要技術路徑。此外,新能源車減重 100kg,能夠使續航里程提升 10-11%,輕量化對于提升車輛續航、緩解新能源車用戶的里程焦慮也具有重要意義。

輕量化市場空間廣闊,主要集中于車身及底盤系統。

輕量化零部件主要采用鋁代替鋼制材料,主要應用于車身、副車架、控制臂、轉向節、制動卡鉗、電池盒等汽車部件,應用空間廣闊。

考慮到鋁的相對價格更高,以及在車身和零部件的廣泛應用,輕量化零部件單車價值總量預計可達 13000 元左右,預計 2025 年市場規模可達 600 億元。

華域皮爾博格:鋁制鑄件

鋁制鑄件技術先進且全面,配套客戶結構多元化。華域皮爾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是由華域汽車與德國萊茵金屬汽車集團雙方共同投資建立,其中,華域汽車持股 50%。

公司主要開發、生產汽車有色零部件及非汽車系統零件,當前主要產品包括氣缸體、氣缸蓋、結構件、殼體、底盤零件和新能源汽車零件,核心業務為汽車發動機鑄鋁缸體。

華域皮爾博格采用先進的瑞士布勒全自動全封閉高壓鑄造機,應用真空壓鑄等先進鑄造工藝以及光譜儀、X 光探傷機、磁粉探傷、CT 掃描、三坐標等檢測設備,缸體產品工藝及質量水平國內一流,世界領先。

在 配套客戶方面,除上汽集團客戶外,一汽大眾、北京奔馳、沃爾沃、吉利汽車、德國大眾等國 內外知名車企也是公司產品的配套客戶,客戶結構豐富且多元。

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電池托盤、電機殼業務有望放量。

2017 年,華域皮爾博格積極調整 產品結構,開始為新能源汽車配套開發生產變速器殼體、電池托盤和電機殼體等產品;2018 年,實施跨界配套,開發生產華為公司的 5G 大尺寸通信控制柜散熱器基板。

公司已形成了鋁合金鑄造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和電動機殼的應用開發及批量供貨能力,公司的配套企業主要有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上汽乘用車以及特斯拉(國產)。

2021 年累計配套電池托盤 1.67 萬件、電機殼體 1.25 萬套。受需求旺盛與物流運輸受阻兩方面影響,鋁價自 2020 年疫情開始進入上升區間,于年初達到近 4000 美元/噸的高點,隨后鋁價震蕩下行,目前處于 2450 美元/噸左右水平。

鋁價下行帶來公司成本端壓力緩解。隨著公司依靠國內穩定供應鏈與成本優勢繼續開拓增量客戶,擴大產品規模,有望迎來量利齊升的良好局面。

賽科利:熱成型鋼

熱成型鋼工藝輕量化效果顯著,但技術門檻高。

熱成型鋼工藝是將鋼材在高溫熱處理的狀態下進行沖壓,隨后冷卻來達到使用的強度,該工藝可提高零部件的強度,材料的抗拉強度可達 1600MPa。此外,該技術結合超高強度鋼板能夠減少車身零部件上加強板的數量,同時使板材厚度減少 30%,對于汽車輕量化具有顯著效果。

由于熱沖壓成型工藝設備不易控制,良品率控制難度大,質量成本較高,國產車型的熱成型鋼占比顯著低于海外車型,國內應用該技術生產車身零部件的廠商包括上海賽科利、寶鋼集團、凌云股份和寧波華翔等。

公司具備自主開發能力,產品獲特斯拉部分業務定點。

上海賽科利汽車模具技術應用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華域汽車持股占比為 75%,在熱成型鋼領域掌握自主開發制造能力。

公司已具備柔性軋制板(TRB)、激光拼焊板(TWB)、補丁板(Patchwork)等復雜車身熱成型結構件技術的自主開發制造能力,迄今為止已自主設計、制造熱成型量產模具百余副,主要 產品包括:A 柱、B 柱、雪橇板、門防撞板、前保險杠、頂蓋橫梁、A 柱下板、前縱梁等。

三、公司業績情況與重要財務指標分析

(一)公司經營業績穩中向好,營收行業領先

公司資產規模在行業內均位居第一,業績逐步向好。

截至 2022 年一季度末,公司總資產 規模達 1551.91 億元,凈資產規模達 551.10 億元,在 Wind 細分行業分類下(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汽車零配件-機動車零配件與設備)的 179 家 A 股上市公司中均位列第 1;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99.44億元,同比增加4.8%;實現歸母凈利潤64.69億元,同比增加19.7%,2022Q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73.70 億元,同比增加 7.2%;實現歸母凈利潤 17.07 億元,同比增加 32.1%;

公司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在 2019、2020 年兩年有所下滑,主要是因為公司主動調整業務結構、行業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疊加所致,2021 及 2022Q1 公司營收與歸母凈利潤重回上升區間,公司加速業務結構轉型,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等高價值產品取得可觀銷量,且受益于處置股權收益,帶動公司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回升。

毛利短期承壓。2021 年毛利率為 14.4%,同比降低 0.9pct。

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聯系方式:公司電話021-22016942,公司郵箱yangy@hasco-group.com,該公司在愛企查共有8條聯系方式,其中有電話號碼3條。公司介紹: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10-28在上海市靜安區成立的責任有。

內外飾件、金屬成型和模具、功能件、電子電器件、熱加工件五大業務分別實現毛利 126.78/28.94/11.21/3.46/0.04 億元,同比分別-6.0%/-6.4%/-0.7%/-45.5%/-91.7%,分業務毛利率 14.0%/11.9%/10.7%/6.4%/0.8%/,同比分別-1.2/-0.8/-1.6/-7.2/-9.2pct,五大業務毛利率均有所下滑,主要系世界范圍內的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公司毛利短期承壓。

主營業務內外飾件凈利率上升。

2021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64.69億元,同比增長 19.7%, 銷售凈利率為 5.71%,同比增長 0.49pct。內外飾件、金屬成型和模具、功能件、電子電器件、 熱加工件五大業務分別實現凈利42.08/20.15/3.25/0.74/-1.53億元,同比分別+57.6%/+11.6%/+32.1%/-88.9%/-947.3%,分業務凈利率 4.7%/8.3%/3.1%/1.4%/-27.0%/,同比分別+1.6/+0.9/+0.4/-12.9/-30.4pct,內外飾件、金屬成型和模具、功能件三大貢獻主要營收的業務凈利率均有所上漲。

與其他可比公司與行業均值相較而言,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水平仍待提高。

毛利率方面,2022年 Q1 華域汽車毛利率 13.85%,與常熟汽飾(21.98%),拓普集團(20.77%)、德賽西威(23.96%)、星宇股份(22.38%)、可比公司均值(20.58%)仍有一定差距;凈利率方面,2022 年 Q1 公司凈利率為 5.14%,低于可比公司均值(9.91%),且低于拓普集團(10.67%)、星宇股份(10.03%)、德賽西威(12.64%)、常熟汽飾(11.05%)。

公司客戶結構較為集中對毛利率有一定壓制,同時目前仍以盈利空間較小的傳統內外飾業務為盈利主體,疊加新業務受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與業務體量較小,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的市場+自身雙重因素影響。預期伴隨市場環境改善、公司新業務體量擴大,公司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

銷售費用處于行業較低水平,管理費用有待優化。

2022Q1,公司銷售費用率為 0.72%,低于可比公司均值(1.09%),同時低于可比公司拓普集團(1.36%)、德賽西威(1.77%)、星宇股份(0.84%)、常熟汽飾(0.74%),公司是國內內外飾件龍頭,市場地位穩固,且主要大客戶為母公司上汽集團,銷售端費用水平較低,但不排除為拓展新業務在未來提高銷售費用的可能性。2022Q1,公司管理費用率為 9.43%,略高于可比公司均值(9.06%),低于可比公司常熟汽飾(10.60%)、德賽西威(11.14%),高于可比公司拓普集團(6.52%)、星宇股份(7.60%),公司管理費用率存在進一步優化空間。

公司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加大。

2021 年,公司研發支出 63.52 億元,同比增加 13.98%,占 營收比重 4.54%,同比增加 0.37pct,2022Q1,公司研發支出 15.64 億元,同比增加 15.42%,占營收比重 4.19%,同比增加 0.31pct。公司探索智能制造、精益管理,在創新的道路上以自動化、柔性化、數字化、在線化和智能化為主線,不斷創新輕量化、智能化的產品。近年來,公司研發投入持續擴張,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不斷提升。

與可比公司相比,公司研發投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接近中等偏低水平,提升空間較大。公司新業務處于起步階段,伴隨公司產品得到市場驗證,客戶規模不斷擴大,公司將繼續加大 研發投入,著力提升產品競爭力。

(二)資產規模連年增長,營運情況整體良好

資產方面,華域汽車近年來總資產規模處于不斷上升階段,2021總資產達到 1538.47 億 元,同比增長 2.3%。

從資產結構來看,2021 年公司貨幣資金、固定資產、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重分別為 21.0%、19.6%、14.7%,流動資產占比較大,資產的流動性較強。負債方面,2022 年負債合計為 1001.72 億元,同比增長 8.6%,主要為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占比達到 52.5%。2017-2021 年,公司資產負債率的平均水平為 60.6%,負債結構中有息負債占比小,財務風險可控。

營運能力方面,近五年公司存貨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值分別為 39 天、 62 天,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22 年 Q1,公司存貨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分別為 56.28 天和 71.68 天,基本能夠保障對整車廠汽車零部件的及時供應。

公司近五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情況穩定,經營質量逐年提升。2017 年到 2021 年公司經營活 動現金流凈額保持在穩定水平,2019 年后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超過凈利潤,表明公司凈利潤轉現能力變強,盈利質量穩定。

四、盈利預測及估值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零部件廠商,傳統內飾業務穩居國內龍頭地位,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轉型將創造貢獻新的業務增長點。

伴隨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自主品牌主機廠市占率上行周期開啟,疊加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的加速推進,公司相關產品有望依靠出色性能獲得更多項目定點,推動公司業務轉型進展加速。

預計 2022-2024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 70.64/80.82/94.78 億元,同比增長 9.20%/14.41%/17.27%;EPS 為 2.24/2.56/3.01 元/股,對應 PE 為 9.14/7.99/6.81 倍。

估值方面,同領域可比公司 2022 年平均市盈率為 37 倍,2023 年為 27 倍,遠高于公司對 應估值區間。

考慮到公司主營業務彈性提升仍需時間,原材料成本壓力緩解有一定不確定性, 疊加主要客戶上汽集團在疫情沖擊及產品換代過程中產銷承壓,給與公司 2022 年 13-15 倍 PE,合理股價區間為 29.12-33.6 元。

五、風險提示

1、新冠疫情對汽車產銷造成不利影響的風險。2、芯片短缺造成產能受限的風險。3、國內外競爭加劇的風險。4、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

——————————————————

精選報告來自【遠瞻智庫官網】或點擊: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progress id="rtjff"><address id="rtjff"></address></progress>
<th id="rtjff"></th>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th id="rtjff"><video id="rtjff"><span id="rtjff"></span></video></th><progress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video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video></strike>
<th id="rtjff"></th><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
<span id="rtjff"></span><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span>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th id="rtjff"></th>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