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動畫片,兒童汽車動畫片大全1-3歲
第一部《四驅兄弟》
身為一個90年代的出生的人,剛好經歷過電視臺的輝煌年代,而當中最受小朋友喜愛的動畫片也于那個時代大量引進國內,而對于喜愛車子的小男生來說,在當時看著卡通人物賽車可是比關注現實的車輛來的有趣許多,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幾部較熱門的動畫作品吧!
《四驅兄弟》這一部動畫,最初是依據TAMIYA田宮模型所推出的迷你四驅車軌道車而產生的作品,播出后可說是紅遍大街小巷,完全席卷了全中國的大小朋友(與家長們的荷包),至于為什么這么熱血呢,這就要從故事本身說起。
有關賽車的國產動畫片:《戰龍四驅》、《星際飚車王》、《雷速登閃電沖線》、《機甲獸神》、《汽車人總動員》。1、《戰龍四驅》《戰龍四驅》是由二維動畫及三維動畫串合而成的動畫作品,人物場景方面主要以二維方式表達,。
《四驅兄弟》原本是日本漫畫家越田哲弘所畫的連載作品,后以其基本架構所衍生出的賽車動畫。主角以兩位小學生,星馬烈與星馬豪兄弟為主,故事共分為3部曲,于電視上播放了3年,每年各敘述一部故事,共分為「國內篇」、「WGP篇」與后來換了主角與車型的「MAX篇」。
日本漫畫家越田哲弘所畫的四驅兄弟漫畫才是始祖。
車主必須跟著車子一起奔跑也是四驅兄弟的特點
在故事中從一開始根據模型的概念,迷你四驅車都安安分分的在固定的軌道上奔跑,但隨著劇情發展,主角們的車款改朝換代后,主人必須跟在車子旁邊跑,比賽也從限制的分軌軌道發展成寬闊的自由軌道和一般道路,四驅車也似乎有感覺一樣能夠自由的過彎,甚至還有各自車款的大絕招可以使用,兒童汽車動畫片大全1-3歲,完全滿足了小朋友不能開車卻能用車子比賽的小小心靈啊!,
四驅車加上十分酷炫的虛構招式,成為當時小朋友們的話題
第二部「WGP篇」則是根據第一部「國內篇」最后的全國比賽選拔出了日本代表隊,要參與第一屆的世界迷你四驅車大賽。同時還得裝上一個叫做「GP晶片」的高科技產物,裝上這種晶片之后,四驅車不僅能夠領會車主的意念,還可以存儲賽道設定并模擬出最佳路線,還能夠在比賽中根據賽道的實時狀況調整跑法,并且能夠回應車主的聲控,這設定讓當時的小朋友,都曾經對自己的四驅車大喊過啊!且玩四驅車可以玩到出國比賽?這又燒到了當時許多小朋友的小宇宙!也因為有「WGP篇」的推波助瀾,田宮模型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國家隊車種在當時也是銷售一空。
第二部「WGP篇」片頭畫面。
動畫里的GP晶片,能讓賽車等級提升
日本隊(左上)德國隊(右上)美國隊(左下)意大利隊(右下),是否也和世界上的造車大國不謀而合呢。
到了第三部「MAX篇」也是配合了田宮模型所新推出的空氣式軌道車,不僅將車輛從原本的全覆式軌道車更換為空氣式軌道車,就連主角也換成了一文字豪樹和一文字烈矢兄弟檔(為了與前作連結保留了豪、烈二字),但此部的掀起的熱潮就沒有前兩部來的大,一是空氣式軌道車外型較不受歡迎、二是因為故事線在第二部時就已經達到了世界賽的格局,「MAX篇」故事再回歸小城鎮則顯得了無新意。
第二部「MAX篇」片頭畫面
MAX篇主人翁一文字豪樹與一文字烈矢
《四驅兄弟Let's & Go!!》中5大知名車型
音速戰神/先驅音速/颶風音速/強棒音速
持有者:星馬烈
特點:調校注重扭力與下壓力,所以可以能使用很高的速度過彎,車體穩定系一流。
音速戰神(左上)先驅音速(右上)颶風音速(左下)強棒音速(右下)
沖鋒戰神/勝利沖鋒/旋風沖鋒/躍動沖鋒
持有者:星馬豪
特點:調校注重馬力,直線飛快;但車輛較輕、尾翼為平放設定,故下壓力不足,因此開發出絕招”沖鋒號龍卷風 ”。后期裝上避震器的躍動沖鋒,車身比前幾代重,不能再使用龍卷風,新必殺技是沖鋒炸彈。
沖鋒戰神(左上)勝利沖鋒(右上)旋風沖鋒(左下)躍動沖鋒(右下)
三角箭X/新三角箭ZMC/新三角箭ZMC SUPER-X
持有者:鷹羽龍
特點:在日本隊里速度僅次于沖鋒號,但由于設計注重空氣力學,三角箭的下壓力十分足夠。絕招是爬墻跑法。
三角箭X(左上)新三角箭ZMC(右上)新三角箭ZMC SUPER-X(下)
超級先鋒Z-2/熾焰先鋒
持有者:一文字豪樹
特點:第一部X型空氣底盤的賽車,和星馬豪的沖鋒系列一樣都是高速型的車款,X型空氣底盤搭載的賽車穩定性比以前的車種為高,絕招為「Max Storm」 。
超級先鋒Z-2(上)熾焰先鋒(下)
影武者Z-3/幻象號Z-1
持有者:一文字烈矢
影武者Z-3(上)幻象號Z-1(下)
第二部《高智能方程式賽車》
第一季風見就是駕駛著超級阿斯拉01奪得冠軍
這一部動畫比起《四驅兄弟》的人氣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故事描述在2015年(因為這部動畫是于1 991年開始播放),配備智慧電腦程式的Cyber Formula取代F1成為21世紀世界最高水準的賽車運動,而14歲的主角風見隼人在一次護送父親設計的賽車「阿斯拉」(ASURADA)時發生事故,意外的成為了該車智慧系統唯一指定的駕駛員。
《高智能方程式賽車》是多少人童年的熱血回憶
在當時,《高智能方程式賽車》除了故事性相當良好外,每一輛極富未來感的高智能賽車更是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不僅速度不合常理的快,酷炫的車身以及相當夸張化的「推進器系統」更是顛覆了所有人對賽車的想像。
SUGO車隊:初代阿斯拉GSX
阿斯拉的性能諸元表:阿斯拉GSX(圖上)阿斯拉AKF-0(圖下)
而主角車款「阿斯拉」更是一輛會說話的賽車,隨著風見每一階段的成長而進行改款,并且電腦系統也會一起學習,與風見成為最棒的搭檔。這樣人車一起成長的設定,也擄獲當時不少少年的心。
阿斯拉具有AI人工智慧,并會透過這個車載鏡頭與駕駛對話
其中風見與明日香的感情戲也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雖然這一部動畫的導演被批評完全不了解賽車運動,許多比賽的情節都與現實賽車脫節,不過筆者認為這畢竟是幻想動畫,即便到了2020年的現在,高智能方程式賽車仍然沒有出現。且早在90年代就能做出這么熱血優秀的賽車動畫,大家也不應該以現實賽車的框架去看待他。畢竟世界上哪里有可以讓賽車開到600km/h以上的賽道,而且車子還不會飛起來的巨大下壓力設定呢?
風見隼人駕駛的超級阿斯拉AKF-11
《高智能方程式賽車》主要車型
SUGO車隊:
阿斯拉GSX/超級阿斯拉01/超級阿斯拉01/C/超級阿斯拉AKF-11/新阿斯拉AKF-0
花環(SF-01~ F-03/G)
SUGO車隊:歷代阿斯拉
SUGO車隊:花環SF-03/G
AOI車隊:
史培利昂GT/火焰史培利昂GTR/ EX史培利昂Z/A-8
AOI車隊:火焰史培利昂GTR
AOI車隊:EX史培利昂Z/A-10
AOI車隊:阿爾札特NP-1 菲爾式樣
AOI車隊:阿爾札特NP-1 加賀式樣
AOI車隊:凰呀AN-21
STORMZENDER車隊:
雪鐵HG-162~165
明鏡HP-022(因為外型特殊被戲稱”鼓蟲”)
STORMZENDER車隊: 雪鐵HG-162、明鏡HP-022
Union Savior車隊:
KNIGHTSAVIOR 005
伊修薩克007~008/伊修薩克00-X1、X3
Union Savior車隊:伊修薩克00-X3
整部動畫記載著風見隼人如何從一位任性的少年,轉變為賽車界霸主的故事
第三部《頭文字D》
頭文字D的風行,造成這輛AE86又再度受歡迎了起來
要說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賽車動畫《頭文字D》說第二絕對沒有人敢說第一,這部作品原本是日本漫畫家重野秀一自1995開始連載的山道競速漫畫,后來被改編成電視動畫、動畫電影,甚至還拍成真人版電影。由于里頭全都是駕駛日本國產的車款,因此對JDM文化在世界上的貢獻更是無遠弗屆,作品本身更是被全世界的JDM粉絲供為圭臬。
由于作者身相當喜歡賽車,在制作時甚至還找來了日本非常知名、堪稱宗師級的甩尾派賽車手土屋圭市擔任作品的技術顧問,而主角車款也剛好也是土屋圭市本人最喜歡的Toyota Sprinter Trueno GT-Apex(AE86),因此他也和這一部作品結下了不解之緣。
土屋圭市與他的AE86
主角藤原拓海,是群馬縣一間手工豆腐店的老板藤原文太之子,拓海從13歲的時候,每天凌晨四點都駕駛著父親的Toyota AE86把豆腐送到山上的飯店,無意間被文太訓練為一位山道駕駛高手,在18歲那一年意外地擊敗了前來挑戰的高橋啟介與他的Mazda RX-7而聲名大噪,但也因此引來了許多好手前來踢館,但無論開著多好的跑車,例:Nissan Skyline GT-R R32,都被拓海一一的擊敗,也進而開啟拓海對賽車的興趣。故事從First Stage到Final Stage一共6季,擁有相當完整的故事線。
頭文字D也意外造成甩尾的風潮
《頭文字D》經典車型
群馬縣:
《汽車總動員》是一部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制作的一部動畫電影,講述的是一輛名叫“閃電麥坤”的賽車在為趕往加州參加比賽的路上,誤打誤撞闖入已經被廢棄的66號公路旁一個貌不驚人的陌生小鎮。橫沖直撞的他毀了鎮民不少。
車種:Toyota Sprinter Trueno GT-APEX (AE86)
駕駛者:藤原文太、藤原拓海
驅動方式:FR(前置后驅)
Toyota Sprinter Trueno GT-APEX (AE86)
車種:Subaru Impreza WRX type R STi Version V(GC8)
駕駛者:藤原文太
驅動方式:F4WD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Subaru Impreza WRX type R STi Version V
汽車題材的動漫作品,可能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頭文字D》了,因為它不僅俘獲了車迷的心,還將日本的漂移文化成功帶向了全世界,它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越了作品本身。而身為80末、90一代的我們也是幸福的,因為正好趕上了。
車種:Mazda Savanna RX-7(FC3S)
駕駛者:高橋涼介
驅動方式:FR(前置后驅)
Mazda Savanna RX-7(FC3S)
車種:?fini( Mazda副品牌) RX-7 Type R
駕駛者:高橋啟介
驅動方式:FR(前置后驅)
?fini RX-7 Type R
車種:Toyota Corolla Levin SR(AE85)
駕駛者:武內樹
驅動方式:FR(前置后驅)
Toyota Corolla Levin SR(AE85)
車種:Nissan Skyline GT-R(BNR32)
駕駛者:中里毅
驅動方式:F4WD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Nissan Skyline GT-R(BNR32)
車種:Honda Civic SiR·II(EG6)
駕駛者:莊司慎吾
驅動方式:FF (前置前驅)
Honda Civic SiR·II(EG6)
長野縣:
車種:Nissan SILEIGHTY(Sil80)(是180SX車尾結合S13車頭)
駕駛者:佐藤真子
驅動方式:FR (前置后驅)
Nissan SILEIGHTY
栃木縣:
車種: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III GSR
駕駛者:須藤京一
驅動方式:F4WD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III GSR
車種:Honda Civic Type-R(EK9)
駕駛者:二宮大輝
驅動方式:FF (前置前驅)
Honda Civic Type-R(EK9)
車種:Honda Integra Type-R Turbo(DC2)
駕駛者:微笑酒井
驅動方式:FF (前置前驅)
Honda Integra Type-R (DC2)
車種:Honda Civic Type-R Spoon (EK9)
[2]2集OVA《Extra Stage》由A.C.G.T.負責制作,分別于2001年3月22日和2008年12月5日發售;劇場版《Third Stage》由Studio DEEN負責制作,于2001年1月13日在日本上映;新劇場版《頭文字D》Legend1~3由SANZIGEN和LIDEN。
駕駛者:館智幸
驅動方式:FF (前置前驅)
Honda Civic Type-R Spoon (EK9)
車種:Toyota MR-2(SW20)、Toyota MR-S(ZZW30)
駕駛者:小柏海
驅動方式:MR (中置后驅)
Toyota MR-S(ZZW30)
茨城縣:
車種:Honda S2000 Type-V (AP-1)
駕駛者:城島俊也(神之手)
驅動方式:FR (前置后驅)
Honda S2000 Type-V (AP-1)
車種:Nissan Skyline GT-R V-spec II Nür (BNR34)
駕駛者:星野好造(神之腳)
驅動方式:F4WD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Nissan Skyline GT-R V-spec II Nür
神奈川縣:
車種:Mazda MX-5 Roadster RS(NB8C)
駕駛者:大宮智史
驅動方式:FR (前置后驅)
Mazda MX-5 Roadster RS(NB8C)
車種:Toyota Supra RZ(JAZ80)
駕駛者:皆川英雄
驅動方式:FR (前置后驅)
Toyota Supra RZ
車種:Nissan Fairlady Z Version S(Z33)
駕駛者:池田龍次
驅動方式:FR (前置后驅)
Nissan Fairlady Z Version S(Z33)
車種:Nissan Silvia Spec-R(S15)
駕駛者:奧山廣也
驅動方式:FR (前置后驅)
Nissan Silvia Spec-R(S15)
車種:Honda NSX(NA1)
駕駛者:北條豪
驅動方式:MR (中置后驅)
Honda NSX(NA1)
車種:Toyota Sprinter Trueno 2door(AE86)
駕駛者:干信司
驅動方式:FR (前置后驅)
Toyota Sprinter Trueno 2door(AE86)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