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我國汽車尾氣的排放標準
1 國六標準全面實施,我國尾氣治理大幅收嚴
1.1 解決空氣污染,汽車尾氣治理至關重要
我國空氣污染問題仍有待解決。隨著近年工業發展和汽車普及率提升,大量的 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 等毒害氣體以及固體顆粒(PM)的排放嚴重破壞了大氣環境,引發霧霾、臭氧超 標等環境污染現象。根據中國生態環境公報(2021)數據顯示,2021 年全國 339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121 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全部城市 35.7%,339 個 城市“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 12.5%,城市空氣污染防治形勢仍然嚴峻。
我國汽車尾氣的排放標準,機動車尾氣是我國主要的空氣污染源之一,其中汽車尾氣更是罪魁禍首。根據 生態環境部《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1)》,2020 年全國機動車一氧化碳 (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四項污染物總排放 量為 1593.0 萬噸。其中,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 顆粒物(PM)排放量分別為 769.7 萬噸、190.2 萬噸、626.3 萬噸、6.8 萬噸。而 汽車是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 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超過機動車排放總量的 90%。
柴油車是治理污染重中之重。2020 年,全國汽車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 物(HC)、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排放量分別為 693.8 萬噸、172.4 萬 噸、613.7 萬噸、6.4 萬噸。其中,柴油車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占汽車排放總 量的 80%以上,顆粒物(PM)占 90%以上;而汽油車排放的一氧化碳(CO)占 汽車排放總量的 80%以上,碳氫化合物(HC)占 70%以上。
1.2 國六標準已全面落地,排放要求史上最嚴
我國排放標準制定起步晚、追趕快,二十年實現國一到國六標準升級。歐美等 發達國家較早制定了嚴格的尾氣排放法規,并持續升級。例如,歐盟自 1970 年起 已對輕型車排放污染物進行控制,并于 1991 年發布歐一階段排放法規,至 2014 年全面進入歐六標準階段。而我國尾氣排放標準的制定起步較晚,第一批機動車尾 氣污染控制排放標準頒布于 1983 年,2000 年后我國按照歐盟的汽車排放標準體 系相繼制定了一系列中國的排放法規,快速完成了從國一到國五的跨越,并在 2019 年起分地區、分階段逐步推行國六標準。目前已實施的國六標準是根據國五 標準的實施情況和國內機動車實際情況進行的一次自主創新,也是目前全球最嚴 的汽車排放法規之一。
國六標準切換分 a、b 階段分步實施。2019 年起我國機動車在全面實施國五 排放標準的基礎上,分國六 a 和國六 b 兩個階段逐步過渡,同時對輕型汽車、重 型汽車、天然氣重型車等有不同的實施時間。針對重型柴油車,自 2021 年 7 月 1 日起,全國范圍內所有生產、進口、銷售的重型柴油車應符合國六 a 限值要求,并 將于 2023 年 7 月 1 日起將排放限值要求進一步提升至國六 b。針對輕型汽車, 自 2020 年 7 月 1 日起,全國范圍內所有生產、進口、銷售的輕型汽車應符合國 六 a 限值要求,并將于 2023 年 7 月 1 日起將排放限值要求進一步提升至國六 b。
國六排放要求大幅收嚴。在機動車排放法規國六階段,各項尾氣排放限值均有 顯著降低,且相較國五階段新增了對輕型車顆粒物數量(PN)和氧化亞氮(N2O)、 重型柴油車與天然氣車顆粒物數量(PN)和氨氣(NH3)等污染物的排放要求。 排放要求的不斷升級對整車生產廠商、汽車發動機生產廠商形成了巨大的環保壓 力,也給尾氣后處理廠商帶來了巨大的技術挑戰和市場機遇。
1.3 尾氣后處理成為關鍵,新技術方案應運而生
滿足國六標準依賴尾氣后處理系統。內燃機尾氣排放的控制手段分為機前控 制、機內燃燒和機后處理三個方面,其中機前控制主要是控制油品質量,減少有害物質;機內燃燒是提高內燃機的燃燒效率,使燃料充分燃燒。機前控制與機內燃燒 經過多年的改善已達到較穩定的水平,要實現國六排放達標只能通過尾氣后處理 技術的升級。目前,尾氣處理技術主要有 TWC(三元催化器)、GPF(汽油機顆粒 捕集器)、DOC(柴油氧化催化器)、SCR(選擇性催化氧化器)、DPF(柴油機顆 粒捕集器)和 ASC(氨泄漏催化器)等。
國六標準下尾氣處理新方案應運而生,有望給載體催化劑帶來新機遇。在國五 排放標準階段,汽油車尾氣處理采用 TWC 的方案,柴油車主要采用 DOC+cDPF、 SCR、DOC+SCR 組合等方案,天然氣車主要采用 GOC 方案;而由于國六排放標 準中對尾氣中的各類污染物提出了更嚴格的排放限制,汽油車一般須采用 TWC 或 TWC+cGPF 組合方案,柴油車一般需要采用 DOC+cDPF+SCR+ASC 組合方案, 天然氣車一般需要采用 TWC 或 TWC+ASC 組合方案。技術路線的升級將給載體 和催化劑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會。
尾氣后處理系統中,載體和催化劑是關鍵。尾氣后處理系統的生產主要分為載 體生產、催化劑涂覆和催化單元封裝 3 個環節,載體制造廠商生產出載體后,由 催化劑廠商進行催化劑涂層的制造和涂覆,隨后催化單元交由封裝廠商進行封裝, 封裝完成后最終交付給發動機廠、整車廠使用。在汽車尾氣后處理系統中,載體為 尾氣處理化學反應提供了反應場所,其結構和物理性能直接影響尾氣處理的效率, 是汽車尾氣后處理系統的核心部件,而催化劑更是起催化作用的主體,其成分和用 量直接決定尾氣處理系統的效果。
2 尾氣處理上游材料迎來格局重塑+市場擴容雙重機遇
2.1 蜂窩陶瓷載體:海內外技術代差縮窄,國內廠商加快搶 占市場
2.1.1 尾氣后處理的核心,寡頭長期壟斷市場
蜂窩陶瓷載體是尾氣后處理系統中的核心部件。起承載涂覆的催化劑,為催化 劑參與尾氣處理提供化學反應場所的作用,其物理結構和性能保證了催化劑在各 種工況條件下高效處理尾氣。催化劑與尾氣接觸并發生化學反應,其催化活性和催 化選擇性影響催化性能和尾氣處理的轉化效率。根據尾氣后處理的反應或過濾原 理,蜂窩陶瓷載體主要分為直通式載體和壁流式載體:(1)直通式載體中氣流可從 載體每一個孔道不受阻攔地直接通過,其壁較薄,孔密度較高,主要包括有 SCR 載體、DOC 載體、ASC 載體、TWC 載體;(2)壁流式載體在直通式結構的基礎 上,交替封堵孔道,孔道側壁上均勻分布眾多微孔(10-14μm), 形成一種捕捉、 攔截、過濾碳煙顆粒物作用的結構,其壁較厚,孔密度較低,主要包括 DPF 和 GPF。
為了滿足更高的排放標準,蜂窩陶瓷載體需提高處理尾氣的效率,不斷提高各 項性能指標。SCR、DOC、TWC 載體向著高孔密度、超薄壁方向發展;DPF、GPF 向著高孔隙率、窄孔徑分布和高耐熱沖擊的方向不斷提高。
外國寡頭壟斷格局打破,國產替代提速。蜂窩陶瓷載體全球市場長期由美國康 寧公司和日本 NGK 公司壟斷,截至 2020 年二者合共約占全球蜂窩陶瓷載體 90% 以上市場份額,蜂窩陶瓷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掌握在兩家巨頭手上。康寧和 NGK 享 受了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先發紅利,而國內載體廠商則將充分受益于環保法規帶 來的滲透率提升,以奧福環保、宜興化機為代表的國內蜂窩陶瓷載體廠商的技術突 破和市場份額的提高,國內主機和整車廠商逐步開啟了蜂窩陶瓷載體國產化替代 進程。
柴油機市場大有可為,汽油機市場基本穩定。對于 TWC 載體,由于我國汽油 車從國一標準開始即采用加裝尾氣后處理系統的機外凈化技術以達到排放法規的要求,因此 TWC 載體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長。對于 SCR 載體,由于我國柴油車 從 2015 年國四標準才開始采用加裝尾氣后處理系統的機外凈化技術,相較汽油 車,柴油車用 SCR 載體目前尚屬一個新興的市場領域,隨著未來我國柴油車尾氣 排放標準越加嚴格,SCR 載體將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1.2 環保公告+技術研發共同構筑行業壁壘
制造工序繁雜,穩定量產良品難度高。1、蜂窩陶瓷載體制造過程中的多個環 節均有特殊要求,各環節因素互相影響,控制難度高。2、生產工藝精密復雜。以 奧福為例,SCR 載體的生產工藝有 19 道工序,DPF 的生產工藝有 23 道工序,關 鍵控制點較多。任何一個工序環節未能達到技術要求,都有可能導致最終產品出現 質量瑕疵。3、生產設備要求較高。長期處于國外壟斷的環境之下,市場上缺少適 用的通用型生產設備,一般需要蜂窩陶瓷載體企業定制或對通用型設備進行改造, 這對蜂窩陶瓷載體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是第六個國家標準:1、是指汽車尾氣污染物總量的水平。數字越高,級別越高,對應的發動機排放越低;2、汽車排放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氯氟烴、非甲烷總烴等。這些污染物會破壞臭氧層,。
2.1.3 市場空間測算 國六階段蜂窩陶瓷的市場增量
主要來自汽油車和柴油車加裝載體,單臺車載 體用量放大。在國四、國五階段中,重型柴油車主要采用 SCR 技術路線,輕型柴 油車采用 SCR 技術路線或 DOC+DPF 技術路線,根據排量大小加裝相應的載體; 而到國六階段,柴油車不論車型大小,均需采用 DOC+DPF+SCR+ASC 技術路線。國四、國五汽油車主要采用 TWC 技術路線,國六汽油車在 TWC 載體的基礎 上還需加裝 GPF。據我們測算,汽油車單車載體價值量從 75.6 元上升至 291.6 元, 輕柴車單車載體價值量從 240 元上升至 763.5 元,重柴車單車載體價值量從 1000 元上升至 2745 元。假設汽油車、輕柴車和重柴車每年新車產量為 1863 萬輛、 241.5 萬輛和 115.5 萬輛,國內蜂窩陶瓷的市場空間將從 31 億元上升到 104 億 元,市場規模增幅 232%。
2.2 催化劑與涂覆:國產替代加速,千億市場空間廣闊
2.2.1 催化劑是污染物無害化反應的關鍵材料,國產替代正逐步實現
催化劑由以金屬為主的活性組分以及提升催化性能的各類催化材料與助劑組 成。活性組分承擔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功能,主要為鉑、鈀、銠等鉑族貴金屬和銅、 鐵等非貴金屬,其分散性、穩定性越高,催化效果越強。稀土、氧化鋁等其他催化 材料則對金屬活性組分性能的改進以及催化劑整體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起到 重要作用,是環保催化劑的關鍵組成部分。
尾氣處理催化劑直接決定尾氣處理的效果,起處理尾氣中有害物質的各類化 學反應的關鍵催化作用。隨著尾氣排放標準的升級,更高排放法規對尾氣中的各類 污染物限制要求更高,因此對催化劑的性能要求更高。我國正逐步實施的機動車國 六排放標準對尾氣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要求較機動車國五排放標準大幅提升,滿足 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的尾氣處理催化劑產品的技術開發難度顯著增加。
我國載體催化劑行業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 顯示,2021 年我國催化劑行業進出口總額為 31.0 億美元,貿易逆差為 17.9 億美 元,近年來逆差呈現擴大的趨勢,國內催化劑行業與海外的發展程度仍存在較大的 差距。
外資巨頭多年壟斷市場,國產替代進程加快。歷史上我國環保催化劑市場被巴斯夫、莊信萬豐和優美科等外資巨頭所占據,國內涉足環保催化劑的廠商包括中自 科技、貴研鉑業、威孚高科、艾可藍、凱龍高科等市場份額合計僅約三成。由于環 保催化劑技術門檻高,且其主要應用領域為尾氣處理,而歷史上我國的尾氣排放標 準落后于美國、日本、歐盟等的排放標準,使得外資巨頭的技術和產品儲備往往領 先國內排放標準一代及以上,并且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外資巨頭憑借技術和產品 的先發優勢,迅速與下游客戶配套以占領市場份額,而我國催化劑廠商由于技術和 產品長期落后于外資巨頭,議價能力弱且難以獲取頭部客戶或其較多采購份額,只 能作為跟隨者并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六標準作為世界上最嚴格的尾氣排放標 準之一,國內和海外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基本實現和歐六標準同步,將成為扭轉技術 代差的關鍵一步,有望加快縮小國內催化劑廠商與外資巨頭的差距。近年來部分國 內廠商的部分產品的性能已能夠比肩甚至超過外資巨頭同類產品,并在我國領先 的發動機廠商的產品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國產替代進程加快。
2.2.2 行業要求不斷提高,稀土材料帶來國產替代機會
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將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由歐一改為歐二,到2008年歐三標準正式實施。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簡介:簡介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汽車尾氣排放法規起步較晚,水平較低。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
稀土材料受到廣泛關注,有望帶來國產替代機會。由于其獨特的電子結構,能 夠在化學反應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與功效。將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改性氧 化鋁材料等與貴金屬催化材料的摻雜復合使用,可以改善貴金屬催化材料的性能 并減少環保催化劑中貴金屬的用量,從而降低環保催化劑的成本。我國是稀土生產 大國,但在催化劑高端應用方面遠遠落后國外。因此重點開發稀土等催化材料和助 劑不僅可以實現尾氣處理催化劑降本增效,也有助于實現國產替代和高端材料的 自主可控,同時促進稀土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目前,在國內汽車尾氣的排放標準是國五和國六標準,國五的排放標準是2017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國六標準于2020年實施。國五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相當于歐盟的歐五標準,其對碳氫化合物、氮氧合物、一氧化碳和懸浮粒子等機動車排。
2.2.3 單套催化劑價值量放大,千億市場可期
國六新標實施后單車價值量放大,后處理市場規模有望擴容。根據凱龍高科、 中自科技招股書披露,國五/國六標準下汽油車、輕型柴油車、重型柴油車及重型 天然氣車的單臺車催化劑組合的價格分別為 1080/3646 元/套、3890/9479 元/套、7275/12629 元/套和 6086/31900 元/套,分別上漲了 238%、144%、74% 和 424%,單套催化劑組合價格大幅上漲,催化劑市場空間迎來大幅提升。據我們 測算,國六新標全面實施后,汽油車、輕型柴油車、重型柴油車及重型天然氣車的 催化劑市場將達到 679、229、146 和 45 億元,市場空間達到 1099 億元。
2.3 分子篩:移動源脫硝從無到有,國內市場空間達 18 億
2.3.1 移動源脫硝催化劑材料,分子篩催化轉化性能優異
分子篩是一類功能性無機分子的統稱,具有催化、吸附和離子交換等功能。分 子篩是一類具有規則而均勻孔道結構的無機晶體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積以及可 調控的功能基元,能有效分離和選擇活化尺寸不同、極性不同、沸點不同及飽和程 度不同的有機烴類分子,具有“篩分分子”和“擇形催化”的作用。分子篩按照其 微觀骨架結構劃分可以分為多種分子篩,如 BEA 結構分子篩、CHA 結構分子篩、 AEI 結構分子篩、MFI 結構分子篩等;此外,同種骨架結構下的分子篩又可劃分為 不同種類,如 CHA 結構分子篩包括 SSZ-13 分子篩、SAPO-34 分子篩等。
分子篩脫硝催化劑是目前高效的柴油車尾氣 SCR 脫硝催化劑材料之一,已在 歐六等同級別排放標準中被廣泛使用。相對于國五標準,重卡國六標準的 NOx 限 值下降了 77%,輕卡國六 b 的 NOx 排放限值相對于國六 a 下降 42%,尾氣脫硝 要求大幅提升下 SCR 催化劑的性能要求面臨升級。分子篩催化劑可以使催化劑抵 御失效能力更強、適用溫度窗口更廣、催化效率更高。相較傳統釩-鎢-鈦脫硝催化 劑,移動源脫硝分子篩的優勢明顯:(1)移動源脫硝分子篩由硅鋁元素組成。從全 生命周期評價角度具有反應活性高、無毒無害、環境友好的技術特點;(2)在同等 脫硝效率下,移動源脫硝分子篩活性物質銅金屬廉價易得,較貴金屬脫硝產品具有 顯著的成本優勢;(3)工作性能優異,具有低溫活性高(200℃起活),工作溫域 寬泛(200-600℃),穩定性高,抗高溫水熱老化性能好等技術特點。
2.3.2 分子篩脫硝實現從無到有,市場空間可達18 億元。
企業回北京嘉恒中自圖像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恒圖像)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扶植成長起來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是計算機數字圖像處理產品以及ARM+FPGA嵌入式圖像采集處理平臺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圖像采集卡、攝像頭、內窺鏡攝。
根據奧福環保公告,重型柴油車及輕型柴油車平均排量分別為 10L 和 3L,對 應重型柴油車和輕型柴油車的 SCR 體積為 20L 和 6L,以分子篩用量為 0.15kg/L 進行測算,重型柴油車及輕型柴油車平均分子篩用量為 3kg/輛和 0.9kg/輛。根據 《尿素水溶液特性及影響 SCR 效率的若干因素》所述,催化劑載體體積為發動機 排量的 2.5 倍,對應重型柴油車和輕型柴油車的 SCR 體積為 25L 和 7.5L,重型柴 油車及輕型柴油車平均分子篩用量為 3.75kg/輛和 1.125kg/輛。假設重型柴油車 及輕型柴油車年產量為 116 萬輛和 242 萬輛,國內移動源脫硝分子篩需求量約為 5639-7048 噸。假設分子篩價格穩定在 25 萬元/噸,市場空間約為 14.1-17.6 億 元。
3 汽車產銷短期受挫,長期巨大市場尚待釋放
乘用車方面,缺芯及疫情的沖擊邊際減弱,乘用車整體銷量快速回升。整體而 言,2021 年乘用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為 2141 萬輛和 2148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7.1% 和 6.5%,結束了自 2018 年以來連續三年下降趨勢,通過分拆各月數據,2021 年 5 月至 11 月各月同比均為負值,芯片短缺等問題導致新車交付周期延長。2022 年 4 月后隨著疫情沖擊的影響減弱疊加購置稅優惠政策刺激,乘用車產銷數據環比快 速復蘇,6 月銷售數據實現同比轉正,乘用車 6-9 月銷量均維持約 220-230 萬輛 水平,整體銷售修復明顯。
非純電動乘用車方面,6-9 月銷量數據均保持近三年平均水平,預計整體底部 企穩。由于尾氣排放標準主要針對燃料乘用車,我們對純電動乘用車和非純電動乘 用車銷量數據進行拆分,發現 2022 年 5 月以來乘用車銷量數據快速反彈主要貢 獻來自純電動乘用車,非純電動乘用車產銷恢復相對緩慢,但 6-9 月銷量數據已 恢復至 19-20 的平均水平,整體已呈現企穩態勢。
商用車方面,2021 年商用車銷量呈“前高后低”態勢,國六材料市場仍未完 全打開。一方面,受國六標準切換影響,在上半年車廠國五車型促銷明顯透支下半 年消費需求,導致下半年重型貨車需求呈較快下降。另一方面,在環保限產、運力 過剩、基建工程開工不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終端用戶訂單也不及預期。2021 年,貨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為 417 萬輛和 429 萬輛,同比分別下降 12.8%和 8.5%。 2022 年 4 月區域性疫情進一步沖擊汽車產業鏈,疊加整體經濟發展預期轉弱,商 用車銷量僅 21.6 萬輛,同比大幅下滑 61%,5-9 月銷量環比修復緩慢。盡管國六 標準已于 2021 年 7 月起全面實施,但積壓的國五車型庫存和疲弱的終端需求持 續抑制商用車國六車型放量,實際上國六材料需求爆發尚未來臨。
商用貨車是國六材料主要的增量市場,今年 8 月商用貨車銷量首次實現同比 轉正,其中輕型、微型商用貨車修復貢獻明顯,中型、重型商用貨車同比跌幅已大 幅收窄。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 年 8 月全國商用貨車實現銷量 22.4 萬輛,僅為 2020 年同期的 57%,但同比實現增長 7%,是今年來首次同比正向增 長;其中輕型、微型貨車合計銷售 16.7 萬輛,同比增長 16%,是貨車銷售增量的 主要貢獻車型;中型、重型貨車合計銷售 1.8 萬輛,同比下滑 4%,跌幅較 7 月已 大幅收窄。商用貨車市場逐步呈現底部企穩特征,隨著宏觀經濟的逐步復蘇有望進 一步帶動國六相關材料需求修復。
4 投資分析
重點公司分析
奧福環保:大尺寸蜂窩陶瓷載體專家,深耕柴油車尾氣載體
專注于大尺寸蜂窩陶瓷,業務占比不斷集中。山東奧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 2009 年成立以來即專注于蜂窩陶瓷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不斷延伸和深化蜂窩陶 瓷技術的應用領域,產品從節能蓄熱體開始,持續向技術和工藝要求更高、更嚴格 的內燃機尾氣處理催化劑載體領域拓展。公司抓住國六排放法規升級機遇,戰略聚 焦大尺寸蜂窩陶瓷載體市場,業務占比不斷提升,2021 年蜂窩陶瓷載體業務收入 占比超過 97%。
國五和國六排放標準都對尾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做出了規定。五項國家標準:1.汽車每公里排放的一氧化碳不能超過1000mg。2.汽車每公里排放的非甲烷碳氫化合物不能超 汽車排放量標準是多少 市面上大部分車還是國五標準。
積極投資擴展,鞏固市場地位。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鞏固行業地位, 2021 年公司投資 49,000 萬元在安徽省蚌埠市經濟開發區建設年產 1200 萬升移 動源尾氣凈化蜂窩陶瓷載體項目。隨著新建生產線的建成投產,公司生產規模將進 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也將保持穩定增長,公司在行業中的龍頭地位和競爭優勢將得 到進一步增強。
國瓷材料:新型陶瓷材料龍頭,打造平臺型新材料企業
公司是全球知名的 MLCC 介質材料供應商,現已占據國內 MLCC 介質材料市 場的龍頭地位。由于 5G 基站建設密度的提高和單基站 MLCC 用量的提升,促使 通信行業 MLCC 介質材料需求量的快速增長;隨著傳統汽車向電子化、智能化升 級以及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推動汽車用 MLCC 介質材料需求增速明顯。報告 期內,公司 MLCC 介質材料繼續保持產銷兩旺。公司在原募投項目 2,500 噸/年產 能的基礎上新增 2,500 噸/年并擴建廠房,達產后公司 MLCC 介質材料產能將達到 15,000 噸/年,以滿足下游不斷增長的需求。 掌握蜂窩陶瓷載體核心技術,國六背景下有望持續擴張。公司目前已經完成國 六產品全系列開發,所有產品均已具備量產能力。市場開拓方面,公司超薄壁 TWC 產品和 GPF 產品在國內汽油機微卡領域大批量供應,柴油機 DOC、SCR、DPF、 ASC 等產品開始穩定供貨。同時,在海外后市場也取得了積極進展,銷售增幅明 顯。隨著新產能的投產、良品率逐步提升,公司將獲得更多公告、進入更多主機廠 供應商名錄,實現市場份額持續擴張。
受益于消費升級,口腔醫療快速發展。費伴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普及、觀念變化及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口腔健康愈加重視,近年來口腔修復、正畸、兒童口腔技 術的快速發展,口腔醫療材料也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公司義齒用納米級復合氧化鋯 材料充分受益于口腔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內氧化鋯瓷塊廠商需求大幅增加,公 司粉體材料的市場占有率明顯增加。此外,海外氧化鋯瓷塊廠商基于成本、服務、 交期等因素的考量,對公司相關產品需求也明顯增多,公司義齒用納米級復合氧化 鋯材料暢銷海內外。 借新能源汽車東風,陶瓷軸承有望取代傳統軸承。新能源汽車電機的交變電流 引起周圍電磁場變化,需要更好的絕緣性減小軸承放電產生的電腐蝕,陶瓷球具有 低密度、高硬度、耐摩擦等特點,適宜高速旋轉工況,在高溫強磁高真空等領域, 陶瓷球具有不可替代性。國瓷金盛借助公司優秀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經過多年的技 術沉淀和積累,實現了產品的快速迭代升級,產品質量大幅提升,憑借服務意識好、 響應速度快、交期時間短、成本優勢明顯等特點,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產品的銷 量和利潤率同步增加。
中自科技:自主創新的環保催化劑企業,市占率持續提升
領先的民族環保催化劑企業。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專 注于環保催化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我國移動污染源尾氣處理催化劑領域的少 數主要國產廠商之一,相繼開發出滿足國三到國六排放標準的機動車尾氣處理催 化劑,并積極探索貴金屬催化材料在氫燃料電池電催化劑等新能源領域的應用。 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96224 萬元,同比下降 62.66%;歸母凈利潤 1,040.92 萬元,同比下降 95.23%。其中,天然氣車產品銷量的大幅下降是收入下降的主要 原因,公司柴油車、汽油車等產品均實現了持續增長,產品結構逐步優化,但尚不 足以彌補天然氣車產品下降的不利影響。隨著國六法規的全面落地,公司的收入和盈利情況有望改善。
中觸媒:國內分子篩催化劑領先企業,深度綁定巴斯夫
中觸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工業催化劑生產領域的主要廠商之一。自 公司 2008 年成立以來,陸續推出了特種分子篩及催化劑、非分子篩催化劑、催化 應用工藝及化工技術服務等多種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應用領域包括環境保 護、能源化工等多個行業。2017 年推出移動源脫硝分子篩后,公司切入尾氣后處 理市場,并不斷提高業務占比。公司產品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降低了我國部分 化工產品對國外的依賴程度,完善了我國相關行業的產業鏈,提升了我國部分重要 產品的國產自主化水平。
6、國六標準:國六排放標準在國五基礎上提高了40%~50%,比歐六標準還高,與美國相當,基本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嚴格的排放標準之一。國一二三四五六尾氣排放標準的區別是:對汽車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微粒。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