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到濟南汽車票價,諸城到濟南汽車票多少錢
見杜成有時,他坐在一張舊沙發上,灰白的頭發梳得一絲不亂。旁邊的寫字臺上,放著一臺舊電視機,和一摞疊得邊角分明的報紙。
這間整潔的房間,是已經91歲、腰腿時時受著舊傷折磨的老人自己打掃的。他說,“不想麻煩別人”。
杜成有閑暇時喜歡讀報
杜成有是原上海紡織工業局離休干部,一位有著73年黨齡的老黨員。他15歲參加新四軍,經歷過槍林彈雨;從部隊轉業到福建,他是有車不坐的“傻局長”;調任上海,他經歷了上海紡織業的輝煌和陣痛;回歸社區后,他將余熱奉獻在了社區……這么多年,杜成有始終保持著一顆老黨員的初心。
杜成有并不喜歡講他自己的事。他吶吶地說,“村里30個人出來打仗,只活下來3個人。”想起犧牲的戰友,杜成有老淚縱橫。“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懂得感恩。做人做事秉持初心,才能對得起那些為革命犧牲的人。”
發車站:濟南長途汽車總站2-豪華車 運行線路:濟南 - 諸城 出發時間:7:00 8:00 9:00 10:30 13:10 票價:
杜成有自己打掃的房間
5次立功,他從死人堆里活了下來
“小鬼,想不想當兵?”
“想!”
15歲的杜成有挺直瘦弱的脊梁,響亮地回答。
他是一戶貧苦人家中5個孩子里最小的一個,四哥也是一名新四軍。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從小對日本鬼子的仇恨,加上新四軍有飯吃、有衣穿,讓杜成有對當兵充滿了向往。于是,他毅然穿上了新四軍軍裝,成為淮南新四軍四旅十團三營九連年紀最小的一名戰士。
諸城到濟南的汽車從早上的6點半開始有首班車到晚上7點有末班車。流水發車時間間隔大概為30-60分鐘。票價為99元,從諸城汽車總站到濟南。另外車如果走南線濟青高速的話大約需要花費三個半小時,走北線濟青高速的話要途徑安丘。
那一年是1942年,備受日寇蹂躪的江蘇省儀征市古城,諸城到濟南汽車票多少錢,因新四軍的到來燃起了生機。杜成有所在的村莊,和他一起同時參加新四軍的一共有30人。
1944年,安徽富王集戰役打響。軍號一吹,17歲的杜成有手拿一把大刀,腰佩兩枚手榴彈,和整個連的戰士往前沖。他們用年輕的生命和簡陋的武器與窮兇極惡、配備精良的日本鬼子肉搏。血海炮火中,杜成有的腦袋被敵人砸了一個大坑,腿上也被刺了一個大洞,血流如注,昏迷了過去。
杜成有大哭了一場。然而眼淚一擦干,他就繼續奔向下一個個戰場:韓莊戰役、萊蕪戰役、諸城戰役,而后他又參加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以及渡江戰役……
青年杜成有
1945年的朱合巷戰斗中,他左腿中了敵人的一顆子彈,血流滿身。
1957年在廈門與國民黨軍隊的炮戰中,他的頭部被彈片打傷,昏迷了3天。
15年的軍旅生涯,杜成有榮獲三等功二次,四等功三次,獲得“獨立自由獎章”“解放獎章”“淮海戰役勝利紀念章”“渡江勝利紀念章”等。
青年杜成有
腳穿草鞋,他是有車不坐的“傻局長”
1958年,戰斗中負傷的杜成有從部隊轉業到了福建,先任福建省林業廳某木場黨辦主任,后任福建省崇安縣林業局指導員、書記 、副局長、局長。
崇安縣就是現在的武夷山市。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紅色沙礫巖石組成的山脈上茂盛的綠色植物生長著。碧水丹山,荒郊野嶺,歷來是隱居者修行之地,其偏遠可想而知。杜成有在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
在崇安,杜成有可是“出了名”。為什么呢?因為他是一個有車卻不坐的“傻瓜”局長。
杜成有在崇安當林業局長時留影
票價83元 0684 07:00 36 諸城 合客中級中客 正常4.5小時,汽車大站 0681 08:10 36 諸城 韓國現代(豪華) 正常4.5th,汽車大站,進安丘站 0683 09:10 36 諸城 合客高一級中客(豪華) 正常4.5th,汽車大站,進安丘。
根據待遇,組織上給擔任縣林業局局長的杜成有配備了一輛吉普車代步。但杜成有從來不坐。下鄉時,他腳上穿一雙草鞋,身上背一個背包,就像當兵時的裝束,爬山越嶺,到各個公社檢查工作。遇到老百姓插秧,他卷起褲腿,也下到田里幫忙。
當時,杜成有的妻子在上海紡織系統,兩人有一雙活潑可愛的兒子。夜深人靜,杜成有在幽暗的燈光下給遠方的妻兒寫信。在家書中,他對過往的戰功事跡只字不提,只是叮囑兩個兒子要好好讀書,好好做人!
兩次分房,他兩次把鑰匙退回去
1979年,按照當時政策,杜成有結束了長年夫妻兩地分居,調到上海。他任上海市紡織工業局供銷處第三倉庫主任兼支書,做了12年。因工作成績突出,他多次獲得紡織系統優秀黨員等稱號。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分房的時候,家里有兩個兒子的杜成有卻竟一套都不要。第一次,單位將位于楊浦區工農新村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分給他,鑰匙都發到他手上,他竟然給退了回去。他心里想:“我以前山洞都住過,現在的房子住住挺好了,讓給其他住房有困難的人吧。”第二次,單位又把杭州路附近的一套房子分給他,鑰匙也給到手了,他還是退了回去。家里人怪他:“看看我們現在住在一起,擠得不得了。阿拉的爸爸是戇蠹!”他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國家現在還很困難,困難職工那么多。我們不能只管‘小家’不管‘大家’呀。”
奉獻余熱,街坊贊他家有“好家風”
在樓下,杜有成的鄰居跟我們說,“這家人家風很好,小孩孝順,夫妻和睦,對鄰居也很友善。”鄰居還特地叮囑我們,“不要跟老杜提她愛人,他會傷心的”。
杜成有和王秉桂年輕時合影
杜成有的老伴王秉桂去年去世了,兩個兒子對獨居的老父親放心不下。住在附近的大兒子隨叫隨到,經常過來看望父親,陪他聊天;遠在浦東的小兒子,不管刮風下雨,雷打不動堅持隔天送一次飯菜過來給父親。他們都誠懇邀請杜成有與他們同住,但都被拒絕了。因為,現在所住的這套小房子里裝著太多他與老伴的美好回憶:
王秉桂原是上海絨布二分廠的廠長,里里外外都是好把式。她15歲進了第三野戰軍的軍需部服裝廠,也是一名老黨員。勤勤懇懇工作幾十年后,她從紡織系統退休,工資只有700元。她和杜成有艱苦了一輩子,毫無怨言。夫妻倆穿著樸素,生活用品都是用了幾十年。但是,一遇到自然災害需要捐款,她和杜成有都毫不猶豫慷慨解囊。
杜成有幫助老單位有困難的退休職工,探望生病住院的老同志,她都非常支持。退休后,她和杜成有一起活躍在社區中,積極參加社區各種黨員活動,參加社區學習小組,參加社區綠化衛生活動,忙并快樂著。
杜成有對這套房子有感情還有一個原因——這套小房子是孫女買給他住的。孫女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跟爺爺奶奶特別親。讓杜成有倍感自豪的是,受他影響,孫女長大后成為一名武警,穿上了綠軍裝。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