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鐵龍c5云逸,雪鐵龍云逸c4和c5有什么區別
在2018年成都車展上的眾多新車中,東風雪鐵龍云逸 C4 AIRCROSS可能是最具個性的一員,雪鐵龍云逸c4和c5有什么區別,它圓滾滾的外形和小巧的車身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力。現在,這輛量產版的云逸已經距離上市很近,想想它11.58萬元起的預售價,確實能感受到雪鐵龍對它的重視和誠意。
與外形風格頗為相似的天逸 C5 AIRCROSS不同的是,云逸并沒有照搬海外版本的原型車C3 AIRCROSS,而是加長了軸距,且在外觀和配置上都針對中國市場進行了調整,不變的是它玩具一般的頑皮造型。下文中,我就來和大家一起感受它是多么的與眾不同。
雪鐵龍C3-XR是云逸C5推出之前的市場主力車型,同級別競爭對手包括本田XRV繽智、日產逍客、馬自達CX4等主流合資品牌車型;不過隨著國內消費者對汽車審美標準的不斷變化,雪鐵龍C3-XR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據悉,東風雪鐵龍C3-XR將。
云逸在設計上如同此前的天逸,有著自己不同尋常的風格,是當下車界難以被復制的“意識流”。
雪鐵龍C3-XR是云逸C5推出以前的市場主力車型,同級別競爭對手包含本田XRV繽智、日產逍客、馬自達CX4等主流合資品牌車型;但是隨著國內消費者對汽車審美規范的不斷變化,雪鐵龍C3-XR漸漸淡出了大家的視線,據悉,東風雪鐵龍C3-XR將。
橫向細長的日間行車燈與雪鐵龍標識聯結在一起,成為了新一代雪鐵龍車型的特征。設計師并沒有犯懶,縮小C5 AIRCROSS的外觀,而是認真地將大燈組、中網格柵等部位重新設計安排,構成了云逸有些古靈精怪的前臉。
可以。15萬公里的里程數相對是比較多的,但只要車子質量沒問題,價格也合適,是可以考慮購買的。雪鐵龍旗下車型有:SUV云逸C4AIRCROSS、天逸C5AIRCROSS、第三代C5、C6、C4世嘉等。
其實,云逸在外觀上有許多細節與海外版本的C3 AIRCROSS不同。比如在車身側面下底邊處多出了黑色防擦條,具有如同天逸的圓角矩形裝飾。這個元素沒有出現在海外版車型上,但曾出現于C-AIRCROSS概念車,云逸算是把這個細節給完全還原了。
令人欣慰的是,雖然進行了加長,但這輛小車那種敦實、可愛的總路線并沒有被打破。新車的長寬高分別4270mm/1770mm/1615mm,軸距為2655mm(加長了60mm)。無論從數據還是實車的效果來看,它的體型算不上大,和本田繽智、大眾T-ROC探歌、福特翼搏這類車型差不多,屬于標準的小型SUV。
除車身顏色的基礎色之外,云逸還在行李架、后視鏡、大燈裝飾圈、輪轂蓋以及側面防擦條等共計5處給予自由定制顏色包選擇,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喜好,定制出多種搭配。哦,對了,它將提供不少于兩款不同樣式的四輻式輪轂,就連輪轂中心蓋居然都是圓角矩形的。
1、雪鐵龍suv有:雪鐵龍天逸C5、C3-XR和云逸C4Aircross這幾款車型。2、其中雪鐵龍天逸C5定位為緊湊型SUV,雪鐵龍C3-XR和云逸C4Aircross定位為小型SUV。3、雪鐵龍天逸C5的時尚設計以及全新一代家族式語言的應用,使得它成為雪鐵龍。

但是車畢竟還是載人出行的工具,在些設計細節上,云逸仍是比較講求實用性的。
比如A柱的三角窗位于后視鏡之前,確實對提升車內視野有幫助;“沖浪板”造型車頂行李架看著挺漂亮,同時架空的結構讓安裝橫桿變得容易,沒有失去它本來的用意。

云逸的車內設計大致也與海外版本的車型相同,但在一些細節上仍遵循著中國市場專屬的特性。圖中的這款黑色/橘色相搭配的內飾顏色是可選的顏色之一,試駕現場還有一款藍色/灰色的配色方案,甚是討人喜歡。
內飾的整體做工完全符合期待,各個板件間的裝配質量還都不錯。中控部位上橘色的部分實際是包了一層皮革材質,看起來很獨特。雖然受制于成本,云逸并沒有大量運用軟性材質,車門內飾板基本全都是黑色硬塑料。在一些關鍵部位它還是采用了軟材料包裹,比如檔桿兩側接觸腿部的地方都是軟的,車門手枕處也不會硌手。
云逸沿用了天逸上的獨特造型方向盤,采用真皮包裹,質感上佳,握持感略厚重,但是這個方向盤只能上下調節。駕駛員面前的HUD彩色抬頭顯示增加了對它的好感,更富有設計感的是它的空調出風口,由矩形堆疊而成的造型充滿了想象力。
這塊中控屏幕是新車的亮點所在。云逸被定義為“專屬互聯網SUV”,搭載了斑馬智行車機系統,專為云逸進行了定制,具備比較豐富的車聯網功能。這套系統可實現智能語音控制(支持自然語義識別)、遠程車輛控制、阿里服務生態以及外部智能設備接口等四大功能模塊。
我不太喜歡的一點是,云逸將空調系統操控完全整合進中控屏幕中,因此操作起來有點別扭,反應也肯定不如旋鈕的速度快。尤其是屏幕在被別的功能占用時(比如倒車影像或導航),調出空調界面會產生互相干擾。
屏幕下方的顯著位置,放置了雪鐵龍自家的Grip Control多路況適應系統旋鈕。它具備了公路、沙地、雪地等路況模式,雖然云逸只是一臺前驅車型,但這套系統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駕駛者更安全地行車。一鍵啟動、HDC陡坡緩降功能也被整合到這里,符合大多數人的操作邏輯。
擋把前方除了具備儲物功能之外,加入了一個12V電源和一個USB接口。擋位提示燈、以及運動模式和雪地模式(二擋起步)的按鍵也被集成于此。意外的是,高配車型還提供手機無線充電功能,同級別確實不多見。
后排乘客的乘坐空間在同級中屬于普通水準,較高的車頂不會產生壓抑感。后排這里具備中央扶手與一個USB插口,不過并沒有出風口,略顯遺憾。
好在后排的儲物空間倒是挺多,前排座椅后方的儲物袋(高配車型)、中央扶手杯座,以及車門板內的較大空間,讓這里的乘客不用太糾結身邊的物品。
在不放倒后排座椅的情況下,它的后備箱容積表現就已經不錯,官方容積為422L。后備箱蓋板可以上下兩種高度固定,這一設計在很多PSA車型上都具備,很是方便。座椅放倒后,與后備箱之間并無明顯落差,比較平坦的表面也適合偶爾客串“小貨車”的角色。
云逸搭載了兩套我們熟悉的動力系統,分別是PSA集團旗下的1.2T(230THP車型)與1.6T(350THP車型)渦輪增壓發動機。前者的最大輸出功率136馬力,峰值扭矩230牛·米;后者最大輸出功率167馬力,峰值扭矩245牛·米。兩款發動機都可搭配5速手動或6速自動變速器。
試駕的1.6T與6速自動變速器的這套動力,在云逸上的表現一如既往,能打75分。它在起步階段不會給人特別積極的發力感,轉速攀升總有自己的節奏,倒是中段的力道挺足,充分演繹了雪鐵龍的那種“我不犯人”的性格。
其實對于云逸而言,這款1.6T發動機或許有點過火了,畢竟同級別的車型大都采用1.5L自然吸氣或更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因此我覺得,1.2T發動機更適合云逸。試駕中我也體驗了搭載1.2T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主觀上動力感受與1.6T車型相比差距不大,反而頓挫少一些,震動略微多了一點。

何況,1.2T將在保養費用上更加便宜;同時在稅費上更低,在售價上與對手們的車型相比還有優勢,因此它將是云逸最合適的動力單元。
云逸的底盤感受很是輕快,在日常駕駛時能給駕駛者一定信心。不過你不能忽略了它是一輛小型SUV的事實,在過個急彎、快速并線這樣的動作下,車身的重心轉移有點明顯。所以還是隨著它不急不躁的性情,慢慢地感受,你會發現天逸開起來真的很舒適、很輕松。
說起來,云逸在發動機隔音方面還是有進步的空間,在風噪和胎噪的控制上優于同級對手。無論是1.2T還是1.6T發動機,在1500-2000轉/分鐘的區間內,總能將一種低頻的聲音傳入座艙,好在并沒有多余的震動傳遞給駕駛者和乘客。同時,云逸很好地控制了胎噪和來自于風阻的噪音,車廂內說話可以保持正常聊天的音調,聽聽音樂也沒有太大的干擾。
總結一下它開起來的感受就是:日常駕駛舒適愜意,動力在中低速下表現充沛合理;偶爾激烈駕駛還是要把握好火候,底盤可能會提前讓你回到現實。對于這樣一款以城市代步為主要用途的小型SUV而言,它已經做得夠好。
天逸不是沒有不足,但以一輛11.58萬元起售的合資小型SUV而言,你也很難再要求更多。如果非但與日系、德系的對手們比較的話,它或許不如別的車型那么全面,或者那么中規中矩。但如果車主有著一顆童心,在有限的預算內,云逸能帶來的那種滿足感將是獨一無二的。
1、雪鐵龍SUV車型包括雪鐵龍天逸C5、C3-XR和云逸C4Aircross。其中,雪鐵龍天逸C5被定位為小型SUV,雪鐵龍C3-XR(調查成交價格|車型詳情)和云逸C4Aircross均被定位為小型SUV。天逸C5的時尚設計和新一代的家庭式語言應用是雪鐵龍汽。
本文源自人民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