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progress id="rtjff"><address id="rtjff"></address></progress>
<th id="rtjff"></th>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th id="rtjff"><video id="rtjff"><span id="rtjff"></span></video></th><progress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video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video></strike>
<th id="rtjff"></th><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
<span id="rtjff"></span><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span>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th id="rtjff"></th>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知識 > 汽車圖片

Aviar圖片

2018 年最后的這個月可以說是好戲連臺,一周之內小鵬 G3 上市與蔚來 ES6 的正式亮相輪番來襲,讓新勢力在那一周賺足了眼球;而在過去的這一周之內新老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仍是重磅消息不斷,看來勢必要在這年終歲末之際為 2018 這個中國新能源汽車歷史上值得特書的一年再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周新車

天際 ME7 開啟預定:2019 上海車展開啟預售

12 月 17 日,天際汽車(ENOVATE)官方宣布,旗下的首款車型——ME7 正式開啟預訂并于 2019 上海車展開啟預售。據了解,其補貼前售價有望在 30-50 萬區間。此外,根據此前信息來看,該車基于全新的 iMA 智能數字化架構打造而來,定位為純電動中型SUV,并在 2019 年下半年交付。

E 觀點:天際 ME7 與蔚來 ES6 都定位中型 SUV ,而且都將在 2019 年正式發售,價格也有相近的趨勢,這組新增的對決非常值得期待。

R67 官圖公布:戰斗民族的戰斗電動車

E 觀點:俄羅斯人也加入造電動車的大軍了,而且數據也很感人,但這個造型的確有些過于復古,希望其量產車的質感不要像我們印象中的俄羅斯制造那樣粗糙。

吉利 GE11 內飾圖首次曝光:風格極簡不失質感

近日,一輛基于特斯拉的全電動福特野馬概念車圖片被曝光了出來,讓不少人心之向往,當然他并非官方出品,而是一名來自俄羅斯公司Aviar Motors創作的產物。這款電動野馬被稱為Aviar R67,這或許是那些不喜歡野馬Mach-E的另一個。

上周有網友再次拍攝到了吉利頗受關注的純電動轎車 GE11 的路試照片,這一次該車內飾得以首次曝光。新車內飾采用了全新的設計,并且有向特斯拉 Model 3 極簡風格靠的感覺,并且整個風格顯得很有未來感,方向盤采用了平臺+鏤空的設計,并且大幅縮小了儀表盤的尺寸。中控橫屏懸浮式的設計下方的空調按鍵似乎是采用觸控的設計。下方旋鈕式擋桿區域的配色以及設計也很“歐式”風格,總體整個車內給人耳目一席的感覺。

我們從外媒獲取到一組Aviar R67概念車官方圖片,新車為一個來自俄羅斯的汽車公司Aviar Motors所設計。據悉,新車融合了福特野馬跑車以及特斯拉2臺非常具有特色車型的樣式,旨在成為世界上第一款電動肌肉車。據悉,這臺Aviar R67。

圖片來源:微博網友@PetrolheadDan

Aviar圖片

E 觀點:內飾圖都可以這樣清晰地獲取到了,依照吉利的性格這臺車距離正式發布已經越來越近了!

比亞迪全新 SUV 曝光:或為宋的換代車型

上周有微博網友@流易弘在深圳拍攝到了一組比亞迪全新 SUV 的偽裝圖。新車全身偽裝,但是車頭可以清晰辨認出“龍眼”大燈,據此判斷新車仍會采用“龍臉”設計語言,這與現款比亞迪王朝系列的 SUV 車型保持一致。新車的側身腰線也與目前上市的車型有較大差異,但是細節還有待觀察。在尺寸上,新車明顯較唐要小一個級別,應該是處于緊湊級 SUV 的水平,這也是我們猜測它是新一代宋的依據。

E 觀點:顏值穩步有升,而且更加硬朗,比亞迪的設計顯得越來越游刃有余。

特斯拉

馬斯克的第一條“隧道產品”發布

埃隆·馬斯克的 The Boring Company 于當地時間上周二晚上 8 點正式舉辦第一條隧道“產品發布”,該隧道位于美國洛杉磯附近的小城霍桑,長約 4.3 公里,通勤時間大約為 10 分鐘,費用為 1 美金。整個隧道包括“自主運輸車和地面到隧道的電梯車”。

隧道中的特斯拉汽車配有可開合齒輪,可以讓汽車變身有軌列車。以 Model X 為例,在隧道中最高時速可達 241km/h。駛出隧道后就可恢復成公路行駛狀態。最新的消息顯示特斯拉用戶可以花費 200-300 美元在特斯拉車上加裝引導輪。

E 觀點:世界上很多公司都在探索未來的出行方式,The Boring Company 是他們其中為數不多的已經開始逐步將想法轉換成了實踐的公司,這一點就值得鼓勵。

特斯拉上海工廠破土動工

最新的無人機航拍視頻顯示,特斯拉正在加速推進在中國上海建設超級工廠的計劃,其 Gigafactory 3 超級工廠已經開始動工。今年夏天早些時候,特斯拉宣布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將在上海建立一家全資工廠。該公司隨后加快了超級工廠的建設計劃。

現在,根據無人機的航拍顯示特斯拉確實在平整大片土地,并開始建設工作。該公司似乎要在工廠周圍筑起一道大型圍墻,足夠容納一幢超級工廠大小的建筑。現場也有一些重型機械,正在接收建筑材料。

E 觀點:該工廠目標是最早在明年為“Model 3 零部件的生產”做好準備,但是現在實際看來整車生產預計還需要幾年時間。

新勢力

理想制造:6.5 億收購力帆汽車獲造車資質

12 月 17 日,力帆股份(601777.SH)發布公告稱,力帆集團將以 6.5 億元將持有的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 100% 股權轉讓給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式車和家聯合創始人沈亞楠,該公司是車和家 100% 控股子公司。由此,車和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

而在當晚,力帆又補充表示此次出售旗下力帆汽車有限公司 100% 股權,實質上只是出售了一個閑置的“殼”資源。出售股權后,力帆股份仍保留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仍具有 15 萬臺產能的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威馬:1 萬輛新車交付要到明年 1 月

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沈暉在上周表示,今年內將無法完成 1 萬輛的交付。涉及到具體的原因,他表示不是因為生產能力跟不上,而是因為交付環節太復雜。

目前工廠每天的產能保持在 200 輛左右,生產能力在預期范圍之內。但交付層面面臨的問題卻是卻是威馬始料未及的,“新能源車與傳統車不一樣,因為涉及到國補、地補以及牌照等系列問題,交付的復雜程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沈暉表示。他舉了個例子:在補貼的申領方面,每個地方的政策都不一樣,對于用戶的資格要求也會不一樣,這成為影響威馬交付進度的重要原因。

E 觀點:2018 是新勢力大規模量產交付元年,新生事物自然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了挑戰,經過了一年的摸爬滾打,期待在 2019 年不會再因為過多的場外因素影響到各家的量產與交付進程。

傳統豪強

奧迪:L4 級別自動駕駛確定上路時間,e-tron 延期至 2019 年交付

大眾旗下的奧迪品牌近期做出承諾,將會在 2023 年之前投資 160 億美元用于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商用。大部分工作交由奧迪子公司 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AID)推進。 AID 表示有望在 2021 年讓自動駕駛汽車上路。

2018 年即將結束,原定于年底向國外用戶交付的奧迪 e-tron 卻遲遲沒有消息。近日,奧迪官方發言人向外媒透露,奧迪 e-tron 預計要等到 2019 年初才能交付。根據原定計劃,該車將于 2019 年引進國內,目前尚不清楚這一時間是否也會延期。奧迪的說法是:“為了完善用戶的使用體驗,奧迪短時間內調整了 e-tron 的部分軟件,而這導致聯邦運輸管理局(KBA)需要重新對該車進行認證,而這個認證過程目前正在進行中。”

Aviar圖片

寶馬與戴姆勒牽手成功,預計明年 1 月末成立合資公司

計劃中的業務合并將使這兩家汽車巨頭聯合成立一家合資企業,戴姆勒和寶馬將分別持有合資企業50%的股份。通過該合資企業,戴姆勒和寶馬都將能在國際移動出行服務市場占據相當大的份額。

這家出行合資公司計劃在德國以外的地區運營。預計兩家公司業務合并將于明年 1 月底完成,新公司計劃在2019年第一季度宣布下一步計劃。

E 觀點:兩大傳統豪強攜手入局出行領域來勢洶洶,期待他們可以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出行體驗。

自動駕駛&共享出行

Uber 恢復自動駕駛汽車測試

9 個月前,Uber 在亞利桑那州進行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時發生了致命事故,之后該公司暫停了該項目。幾天前,賓夕法尼亞州批準了Uber 恢復測試的申請。與 Uber 以前的自動駕駛活動相比,此次恢復的測試可以說是“縮水版”。之前,該公司的車隊會在天黑之后,在公共道路上開啟自動駕駛模式高速行駛,前排座位上只有一個后備司機,而附近就是擁擠的行人。

該公司表示,這一次,他們的汽車不會在夜間或雨天行駛,速度不會超過每小時 25 英里。Uber 將在前排座位上安排兩名員工,始終啟用自動制動系統,并更加嚴格地監督安全員工。該公司宣布,他們也對自動駕駛軟件進行了改進。

谷歌前工程師坐無人汽車橫穿美國

谷歌前工程師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表示,他乘坐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完成了一次橫穿美國的旅行。萊萬多夫斯基曾在 Alphabet 旗下無人駕駛汽車公司 Waymo 擔任工程師,是 Waymo 和打車巨頭優步( Uber )之間一樁訴訟的主角,該訴訟現在已經和解。

E 觀點:自動駕駛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但過程也一定不會是平坦的。出行革命尚未成功,各位巨頭仍需努力。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progress id="rtjff"><address id="rtjff"></address></progress>
<th id="rtjff"></th>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th id="rtjff"><video id="rtjff"><span id="rtjff"></span></video></th><progress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video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video></strike>
<th id="rtjff"></th><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
<span id="rtjff"></span><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span>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th id="rtjff"></th>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