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汽車,老款千里馬轎車圖片
老款千里馬轎車圖片,【新智元導讀】絕影是三國中曹操的坐騎,一匹堪稱傳奇的千里馬。商湯今天發布的這一匹「絕影」也要在智能汽車領域一騎絕塵?
在2021 WAIC大會上,主場作戰的AI領域獨角獸商湯科技可謂出盡風頭。
在場內的商湯企業論壇上,不僅有諾貝爾獎得主Micheal Levitt探討生物進化與機器學習之間的奇妙關系;
更有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現身”論壇,他未來還將參與研究科幻產業與AI的有機結合,探索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設定在現實中實現的可能性,并參與到相關配套科學和產業研究的規劃和落地中。
而在場外,商湯全新發布的自動駕駛AR小巴正不停地穿梭于熙熙攘攘的街道間,向公眾展示自動駕駛與AR技術所共同創造的趣味應用場景…
而在9日下午的智能汽車分論壇上,商湯又牽來了其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千里馬」。
絕影亮相
千里馬是起亞旗下的轎車車型,汽車分為1.3升、1.6升的排量供消費者選擇。還可以將汽車的變速箱分為手動變速箱和自動變速箱,可以根據自身的使用需求進行選擇。
商湯為旗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獨立品牌取名為「絕影」。
在歷史上,絕影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千里馬,速度極快,躡影追風。
給自己旗下的智能汽車品牌取名「絕影」可謂構思精巧:一方面象征著商湯賦能的智能汽車能夠像千里馬一樣高效可靠;另一方面「影」則突出了商湯在視覺感知方面過人的技術優勢。
智能駕駛、智能車艙以及路云感知是絕影名下三項核心產品。簡而言之,商湯為整車廠提供了「全家桶」式的解決方案。
智能駕駛方面,依據傳感器配置的不同,絕影為車廠提供了視覺感知、領航輔助以及激光雷達感知方案。
打個比方,絕影為車廠提供了「標準」、「Pro」以及「ProMax」版的智能駕駛技術,方便客戶根據不同的車型定位來選擇。
其中視覺感知方案在算法的支持下,讓車輛僅憑前視攝像頭就能實現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以及車道保持輔助等主流的駕駛輔助功能。
而「Pro版」的領航輔助方案則進一步實現了在高速路況下根據導航路徑的自動超車、自動上下匝道等功能,基本上是目前市面上功能最全面的L2級駕駛輔助系統。
激光雷達感知方案顯然會應用到那些高端車型,成為提升汽車智能化水平的又一「殺手锏」。
結合激光雷達的優勢,能夠實現車輛對周圍環境更加精確的感知,尤其是在雨雪霧等復雜天氣下,仍能夠保證足夠的精度。
除了智能駕駛,AI在智能汽車的下一個主要應用場景則聚焦在車內。
絕影智能車艙解決方案相當于在車內為汽車安上了「眼睛」,意味著人與車之間從單向的命令式輸入變成了雙向溝通,讓汽車變得更懂你。
通過面部識別系統,汽車可以自動為你打開車門;
起亞千里馬的車標就是起亞的標志 千里馬(null)是起亞的國產車廠東風悅達起亞于2003年推出的一款小型三廂轎車,最新年款為2006,當時的官方指導價:6.58-10.48萬元 起亞即起亞汽車集團,是韓國最早的汽車制造商。2000年與現代。
落座之后,車內攝像頭能識別出你的身份,從而自動將座椅調整到你最舒適的位置,同時車內娛樂系統還能夠自動登陸你的ID,車廂內立即響起你剛剛在手機里聽到的那首歌;
當你眼睛脫離路面或者犯困的時候,DMS駕駛員感知系統能夠立刻察覺并做出提醒,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之前有過不少有關粗心父母將孩子或寵物遺忘在車內引發悲劇的報道,商湯在本屆WAIC上重點展示的兒童感知功能則可以及時察覺到被反鎖車內的孩子或寵物,并在第一時間通知父母。
這些只是目前智能車艙的主要應用場景,以感知硬件技術為基礎,未來還會通過OTA的方式給汽車賦予更多的智能化功能。
商湯:智能汽車背后的巨人
可以。千里馬汽車是韓國產的,它是起亞旗下一款小型車。06年的起亞千里馬手動可以跑長途。起亞即起亞汽車集團,是韓國最早的汽車制造商,起亞成立于
雖然對于消費者而言可能并不太熟稔,但是商湯在智能汽車圈里絕對不是一個「入門玩家」。
在2016年,本田汽車公司開始啟動一個用于研究L4級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項目。在啟動階段,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企業競標用于汽車識別周圍環境的感知技術。
經過多輪技術PK和篩選,一家僅僅成立不到三年的中國AI科技公司——商湯科技憑借在視覺領域算法的高識別率、準確定和穩定性獲得了本田的認可,與其開始共同研發L4高級自動駕駛技術。
不僅如此,如今在上海臨港的自動駕駛測試園區,商湯的L4級自動駕駛車隊正不間斷地進行著實際道路測試。
商湯已經從單純的視覺感知技術,到目前已經與眾多供應商一起形成了多傳感器融合、軟硬一體的全棧式技術解決方案。
目前,商湯已經在智能駕駛、智能車艙領域具備了成熟的技術方案。這也構成了絕影的技術基礎。
在發布會現場,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移動智能事業群總裁、研究院院長王曉剛介紹到,在目前移動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變的階段,汽車產業在產業互聯網里面無疑將是體量最大的那一個。
不僅如此,汽車行業也將從單純的制造轉變為制造+服務。
未來作為“第三生活空間”,汽車所蘊含的商業能量不容小覷。
絕影亮相,恰逢其時。
「大裝置」如何讓「絕影」開放賦能?
現在主流的智能駕駛技術對于汽車廠商而言基本是一道「命題作文」:在相對簡單的路況下,汽車只需要掌握好與前方車輛的距離,并且看得到兩旁的車道線就基本能夠能達到80分的水準;
但這樣顯然不能滿足未來智能駕駛技術的要求:未來不僅需要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主干道這樣簡單的路況實現智能駕駛,而且能夠在行人、自行車以及其他交通參與者混流的道路上仍然能夠做到應對自如。
讓汽車具備更聰明的大腦,就是商湯絕影的技術護城河。
在這件事情上,商湯相信「大力出奇跡」。
在去年,商湯在上海臨港建立了一個新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根據規劃,建成后它的峰值算力將達到3740PFlops,商湯給它起名叫「大裝置」。
的確,在目前的漢語詞匯里,除了「大」已經找不出形容這樣數量級運算能力的單詞了。
什么是大裝置?
簡而言之,「大裝置」就是商湯科技用于AI基礎研究的「量子對撞機」。通過大規模的試驗,來「撞」出期望的結果。??
”以下是我個人的見解:千里馬汽車是韓國產的,它是起亞旗下一款小型車,該車長寬高分別是4115mm、1620mm、1410mm,軸距是2400mm,這款車一共搭載了兩款發動機,一款是1.3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另一款是1.6升自然吸氣發動機。
「大裝置」快到什么程度?訓練千億參數的GPT-3大模型,一天就能完成。如果換算成視頻處理能力,那么1天內它就可以遍歷長達23600年的視頻。
打造「大裝置」的本意,就是通過超大模型和超高算力,來推動AI領域通用性技術的研發,來解決AI在各個領域應用中的長尾問題,從而大幅度降低算法和人工的成本,實現技術的快速迭代。
「大裝置」為商湯訓練超大模型提供了基礎,在年底前商湯將會推出具有300億參數的大模型,而商湯未來應用在包括智能駕駛、智能車艙、路云平臺等在內的小模型,都可以基于大模型進行推導。
經過大模型的打磨,會讓智能駕駛這樣的小模型變得更加精妙。對于智能駕駛或者智能車艙這樣的邊緣計算場景而言,就可以通過更加完善的算法來實現更加精準的感知和決策,同時還能降低對于芯片算力的需求。
基于大裝置打造而來的絕影賦能引擎是一套開放的感知技術平臺。
在商湯領先的通用視覺感知能力加持下,它可以識別路邊標識、錐形桶、異型車等各類行駛場景下很難辨識的物體和障礙物;在車艙內它還可以精確檢測遺留物、寵物、安全帶、安全座椅等元素。
絕影賦能引擎還可以大大縮短不同等級智能汽車功能應用的開發周期,根據不同的傳感器方案,可以快速適配L2到L4級等不同等級的智能駕駛系統。
所以,絕影并不是「一錘子買賣」。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商湯還要與車企共擔風險,通過軟件不斷迭代進步,以OTA的方式讓汽車常用常新,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對于商湯而言,絕影可以與商湯其他成熟的業務線共建協同產品中臺,利用車載傳感器實現對于環境更加精準和全面的感知,讓絕影在智慧社區、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領域拓展更多可能性。
比如在本屆WAIC上閃亮登場的自動駕駛AR小巴,將商湯在自動駕駛以及AR領域的優勢做了深度結合,在景區觀光、園區接駁以及車聯網小鎮建設等場景下有了新玩法。
商湯為AI賦能萬物找到了新的通道與方法。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