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progress id="rtjff"><address id="rtjff"></address></progress>
<th id="rtjff"></th>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th id="rtjff"><video id="rtjff"><span id="rtjff"></span></video></th><progress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video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video></strike>
<th id="rtjff"></th><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
<span id="rtjff"></span><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span>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th id="rtjff"></th>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1. 首頁 > 汽車知識網 > 汽車知識 > 汽車圖片

汽車零件,汽車零部件名稱及圖片

1. 汽車電動化有望重構供應鏈體系

1.1 全球汽車電動化浪潮涌,中國市場走在前列

回顧 2015 年至 2021 年全球和中國市場的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 2015 年全球汽車銷量為 8968.46 萬輛,2021 年全球汽車銷量為 8268.48 萬輛,年復合 增長率為-1.35%。而在 2015 年至 2021 年期間,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則從 52.34 萬輛增 長至 644.2 萬輛,年復合增長率達 51.95%,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 0.58%上升至 7.79%。

2015 年至 2021 年期間,我國汽車銷量從 2459.76 萬輛增長至 2627.5 萬輛,年復合增長 率為 1.11%,在全球汽車銷量的占比從 27.43%上升至 31.78%;新能源汽車銷量從 33.11 萬輛增長至 352.1 萬輛,年復合增長率達 48.29%,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 1.35%上升至 13.4%,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占比基本保持在 50%以上。

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已日漸清晰。相較于歐美 等發達國家,我國在傳統汽車領域起步較晚,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已跑在世界前 列。中國是當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汽車市場增長亦優于全球市場,已成 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2 乘電動化之風,自主品牌汽車正在崛起

自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發生后,我國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國內新能源汽 車市場迅速崛起,自 2020 年 7 月起,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國內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緊抓汽車電動化浪潮,推出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電動車型, 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 2021 年 2 月的 15.2%大幅提升至 2022 年 3 月的 46%,自主品牌汽車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速度明顯高于豪華品牌和主流合資品牌。

與此同時,在 2021 年全球大部分汽車廠商因芯片短缺而大幅減產或停產的背景下,國 內自主品牌乘用車憑借較強的供應鏈韌性和新能源汽車快速滲透,銷量實現逆勢持續增 長。

在此背景下,國內乘用車銷量中,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的市占率整體上呈持續提升的趨 勢。2021 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達 44.4%,同比上升 6 個百分點,2022 年 3 月自主 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 48.13%。

1.3 智能電動化為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帶來彎道超車機遇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在傳統燃油車時代的供應鏈實力,是遠遠比不上國際巨頭的。 傳統燃油車的供應鏈體系是一個森嚴的金字塔體系。全球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形成整 車廠-一級供應商(Tier1)-二級供應商(Tier2)-三級供應商(Tier3)的金字塔式供 貨結構,層層外包,搭建起龐大的汽車供應鏈體系。而我國汽車工業及零部件產業的發 展起步相對較晚,在關鍵汽車零部件領域,國際知名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占據壟斷性 地位。

從全球區域分布來看,全球百強汽車零部件企業主要分布在美、日、德等國家。根據 “2020 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汽車零部件名稱及圖片,進入百強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共來自 16 個國 家和地區,其中美國、日本和德國分別有 21 家、24 家和 18 家進入榜單,家數占比合計 達 63%,收入合計達 5461.12 億美元,收入合計占比達 65.95%。我國共有 7 家汽車零部 件企業進入“2020 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收入合計為 279.7 億美元,收入 合計占比 3.38%。

但隨著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傳統國際 Tier1 巨頭形成的森嚴壁壘逐漸開始瓦解。 新能源車企往往傾向于采取更為扁平靈活的供應鏈體系,以更快的產品迭代節奏,順應 市場變化。具體來說,現在的 Tier2 或者 Tier3 供應商可以越過 Tier1 直接供應給特斯 拉、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 同時,國內自主品牌汽車乘著電動智能化的春風,加速向智能電動車轉型,市場競爭力 正在不斷得到增強,市場份額呈上升趨勢。對零部件技術的掌握是整車產業長遠發展的根基。我國汽車產業要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供應鏈自主可控是未來的必然選擇。 國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有望受益自主品牌的崛起,逐步構 筑本土供應鏈優勢,迎來自主黃金時代。

此外,我國電動化供應鏈已實現出口,未來海外市場份額有望逐步提升。隨著我國企業 研發生產技術的逐步成熟,少數領先的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在細分產品市場突破了海外 廠商的技術壟斷,并憑借明確的比較優勢與持續增強的核心競爭力,正在快速成長。未 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各環節的頭部企業有望廣泛切入至全球車企在中國市場、乃 至全球市場的供應系統,同時這些頭部企業也正在積極“走出去”,參與全球區域供應 鏈的構建,分享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未來有望成長為全球性的領 軍企業。

2. 優質細分賽道一:汽車輕量化已成趨勢

2.1 輕量化滲透率將快速提升

汽車輕量化是指在保持汽車的強度和安全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汽車車身 質量。在節能減排壓力和新能源汽車性能提升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汽車輕量化正在加速, 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1)節能減排政策推動:傳統汽車整車重量每降低 10%,油耗降 低 6%-8%。我國在 2020 年和 2025 年燃料消耗目標值分別為 5L/100km 和 4L/100km,面 對越來越嚴格的排放標準,主機廠加速輕量化布局。(2)電動化加速驅動:新能源汽車 對輕量化的需求更為迫切,輕量化是電動車提升續航里程的重要手段之一,純電動汽車 整車重量每降低 10kg,續航里程可增加 2.5km。 輕量化包括:材料的輕量化、工藝的輕量化、結構的輕量化。

汽車上有好幾百種零件,不外乎幾大類:1、油封,包括氣門油封和大油封。2、皮帶,包括空調皮帶,正時皮帶,發電機帶。3、內飾件,包括車內所有的大件,什么車座啦,車墊啦,CD啦,汽車香水啦,等等。4、外觀件,包括雨。

在輕量化金屬中,鋁合金材料具有低密度、易成型、高強度、耐腐蝕等特點,在大幅降 低車身重量的同時兼具突出的安全性能,已成為當前汽車輕量化技術發展中的首選材料。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提到,未來我國將大力推進鋁 合金在汽車上的應用,單車用鋁量具體目標為:2020 年 190kg,2025 年 250kg,2030 年 350kg。

目前新能源整車廠商紛紛進一步整合汽車車身零部件,減少車身制造工序,提升整車舒 適性和力學性能,降低制造成本。特斯拉、蔚來、理想和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在汽車輕量 化領域引領行業,在材料、工藝和結構輕量化上形成自身獨有的技術優勢。 鋁合金壓鑄件主要應用在動力系統、底盤系統和車身三個領域,生產過程集合了材料、 模具、設備定制和工藝(壓鑄工藝和熱處理工藝)等各項技術能力,技術壁壘較高。國 際鋁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在傳統燃油車中鋁合金車身結構件滲透率為 3%,在純電動汽 車中滲透率達到 8%。相比于動力系統高達 90%的鋁滲透率,車身結構件和底盤輕量化件 是鋁合金壓鑄行業中少有的藍海市場。

2.2 一體化壓鑄正掀起工藝革命

一體化壓鑄,是一種新的汽車零部件的制造工藝,其將多個鋁合金零部件壓鑄為 1-2 個 大型鋁鑄件,替代多個零部件先沖壓后,再焊接在一起的傳統方式。一體化壓鑄是汽車 結構簡化的大趨勢。

傳統車身的制造工藝一般包括:沖壓→焊裝→涂裝→總裝 4 大環節。

(1)沖壓:主機廠的沖壓車間主要負責生產高質量要求的大型外覆蓋件(側圍、發動機 蓋、翼子板、門外板等)。內部的結構件由分布在全國的供應商負責制造,主機廠采購。 (2)焊裝:焊裝車間在接收到沖壓車間的覆蓋件和供應商的結構件、分總成后,將之組 裝連接在一起,形成汽車的白車身總成(BIW),包括焊接、鉚接(鋼鋁搭接處使用)、涂 膠(密封膠負責密封、結構膠負責粘接)等方式。 (3)涂裝:涂裝車間負責對焊接完成后的 BIW 進行防腐和噴漆處理。 (4)總裝:總裝車間負責將電氣、內外飾、動力總成等零部件組裝到涂裝后的 BIW 之 上。

汽車零件

上述整個環節設計上千的焊接點、數百個零部件,一般經歷三輪、6 個月的匹配調試, 工藝復雜耗時。 一體化壓鑄是輕量化技術的升級,來源于特斯拉。2020 年,為緩解產能瓶頸,特斯拉 Model Y 采用一體化壓鑄后地板總成,將多個零件重新設計,一次壓鑄成型,車身零件 數量比 Model 3 減少 79 個,焊點大約由 700-800 個減少到 50 個,并實現廠內直接供 貨,將下車體總成重量降低 30%,制造成本降低 40%。 特斯拉的一體化壓鑄技術體現在材料端和制造工藝端的革新:材料端,采用具有良好成 型性能的鋁合金,替代原來的鋼材,實現汽車輕量化;工藝端,采用巨型壓鑄機 Giga Press 一次成型,將多個零件的復雜結構變為只使用一個零件,提升汽車零件的集成度,車身結構大幅簡化。

一體化壓鑄兼具降本、輕量化以及快速提升生產效率等多方面優勢,目前處于行業爆發 初期,在特斯拉的引領下,行業正在掀起一體化壓鑄工藝革命。隨著一體化壓鑄技術的 發展,未來整車除外覆蓋件需要沖壓外,其余車身、四門、后蓋結構件的沖壓和焊接環 節均可被壓鑄工藝替代。

2.3 重點公司

文燦股份(603348):一體化壓鑄領先企業

公司聚焦汽車輕量化的研發創新,是中國目前領先的汽車鋁合金鑄件研發制造企業之一, 在汽車輕量化和一體化壓鑄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產品以鋁合金壓鑄件為主,主要應用于 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動機系統、變速箱系統、底盤系統、制動系統、車身結構 領域及其他汽車零部件等。

公司在大型一體化結構件產品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和生產優勢,是率先在大型一體化結 構件產品領域獲得客戶量產項目定點并且完成試模的企業,引領行業發展。公司擁有當 下全球生產汽車零部件產品噸位最大的 9000T 壓鑄機,目前已獲得兩家頭部新勢力客戶大型一體化結構件后地板產品、前總成產品和一體化 CD 柱產品的項目定點。

公司 2021 實現營業收入 41.12 億元,同比增長 58%,歸母凈利潤 9716.82 萬元,同比增 長 15.95%,業績增長主要在于收購的法國百煉集團并表及新能源汽車訂單增長。公司用 于新能源汽車的產品 2021 年貢獻收入 7.26 億元,占主營業務的收入為 37.76%,同比增 長 143.3%。2022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2.43 億元,同比增長 18.35%,歸母凈利潤 7940.43 萬元,同比增長 58.32%,主要系由于新能源汽車產品銷量增加及客戶芯片問題 得到緩解導致訂單增加,進而增加公司經營利潤。

拓普集團(601689):輕量化底盤業務發展迅速

輕量化底盤、空懸系統等業務發展迅速。公司輕量化產品包括鋁合金控制臂、大型車身 結構件、轉向節、輕量化底盤等。受益于特斯拉放量,帶動公司輕量化底盤業務發展迅 速。為此,公司啟動可轉債發行,擬募集資金 25 億元,將投入 2 個汽車輕量化底盤系統 項目建設,合計年產 480 萬套輕量化底盤系統,輕量化底盤業務有望快速發展。此外, 公司迅速開發空氣懸架系統項目,單車配套 5000-10000 元,市場增長空間大。 公司 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 114.63 億元,同比增長 76.05%;歸母凈利潤 10.17 億元,同 比增長 61.93%。2022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37.45 億元,同比增長 54.34%;歸母凈利 潤 3.86 億元,同比增長 56.84%。(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 優質細分賽道二:空懸系統迎國產化機遇

3.1 消費升級有望促進空懸系統市場下沉

企業回怎樣才能接到機械加工訂單,工廠要想源源不斷的產能輸出,可不是說的那么輕松。 每個機械加工訂單項目都是由一系列的因素組成的,諸如:工藝,材質,技術要求,圖紙細節,單價,交貨期,供應商區域。(想必大家都是再熟悉不過了)所以說,要想。

與傳統的鋼板彈簧懸掛系統相比較,空氣彈簧懸掛少了很多金屬零部件,整體重量減輕, 有助于電動車提升續航里程,同時具有很多優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彈簧的彈性系數也 就是彈簧的軟硬能根據需要自動調節。根據路況的不同以及距離傳感器的信號,行車電 腦會判斷出車身高度變化,再控制空氣壓縮機和排氣閥門,使彈簧自動壓縮或伸長,從 而降低或升高底盤離地間隙,以增加高速車身穩定性或復雜路況的通過性,因而具備更 優的平順性、操縱穩定性和抗傾覆性,能夠更好的保護運輸中的貨物,降低對道路路面 的磨損。空氣懸掛系統使一輛汽車既有轎車的舒適性,又有了兼顧越野車的操縱性能。

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新能源車智能化的訴求、同時底盤保護使得空氣懸架系統 不再是高端車型的專屬,由于新能源汽車對底盤系統穩定性的要求遠高于傳統燃油車, 空氣懸掛系統已經逐步成為新能源汽車平臺的主流配置。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 造車新勢力都搭載了空氣懸架系統。伴隨著空氣懸掛系統技術的進一步提升以及車主對 空懸產品極致體驗的認可度的提升,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汽車通過配置空氣懸掛系統 以提升產品的優越性和客戶滿意度。

3.2 國內空懸市場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空氣懸架在歐美市場滲透率較高,特別是在商用車領域,高級大型客車的滲透率已達 100%,在中、重型貨車和掛車上也超過 80%。國內空氣懸架市場剛剛起步,滲透率提升 空間廣闊。在商用車領域,重卡空懸滲透率約 5%,我國 2018 年起生效的 GB7258《機動 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中要求:總質量大于等于 12000kg 的危險貨物運輸貨車的后軸, 所有危險貨物運輸半掛車,以及三軸欄板式、倉柵式半掛車應裝備空氣懸架。隨著車輛 安全技術法規逐步趨嚴,后續商用車裝配空氣懸架的比例有望逐步提升。在乘用車領域, 目前乘用車整體滲透率在 3.3%左右,25 萬元以上乘用車滲透率約 16%,2021 年 1-10 月 新能源汽車空懸市場滲透率僅為 1.49%。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和國內高端自主 車型的不斷推出,空懸將加速從高端向下滲透。

全球市場而言,目前空氣懸架主要應用于豪華車,整體市場規模在 2019 年達到 59.4 億 美元。未來隨著成本下降,市場有望下沉至中端產品,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 提高,空氣懸架系統未來有望加速滲透,預計 2026 年全球空氣懸架市場規模將達到 92.2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 6.5%。 國內市場而言,截至 2020 年我國空氣懸架市場規模大約在 70 億元左右,2018 年至 2020年,在國家政策驅動下,空氣懸架在商用車領域的裝配規模呈上升趨勢。乘用車領域, 隨著智能電動車市場快速增長,空氣懸架系統已成為各家主機廠沖擊高端的重要配置之 一,在消費升級及國產化降本的共同驅動下,空懸已從 60 萬以上的豪華車下沉至 30 萬 元造車新勢力的選配甚至標配產品。未來空氣懸架在乘用車領域有望逐步從高端走向普 及,空懸市場規模有望加速增長。

空氣懸架產業鏈由上游零部件供應商、中游系統集成商和下游整車廠商組成。上游零部 件部分,目前空氣懸架系統由減振、導向、聯接及控制系統四部分組成。其中,減振系 統包括空氣彈簧和減振器,導向系統包括均衡梁、推力桿、穩定桿、導向臂等,聯接系 統包括推力桿支架等,ECAS 控制系統包括傳感器、控制器 ECU、執行器等,上游整體由 國際企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中鼎股份、保隆科技等國內零部件供應商已嶄露頭角。中 游主要為空氣懸架系統集成商,目前國內集成商較少,天潤工業和上海科曼等企業正在 快速開拓市場。下游主要為高端乘用車、商用車和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商。

3.3 重點公司

中鼎股份(000887):空懸訂單快速增長

公司躋身“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 100 強”企業,圍繞智能底盤系統核心戰略目標,推動 公司業務向智能化邁進,主營業務包括空氣懸架系統、輕量化底盤系統、熱管理管路系 統、密封系統等。 在空懸系統業務方面,公司旗下德國 AMK 公司是全球汽車空氣懸掛系統總成產品的高端 供應商,是行業前三的領導者,自九十年代進入空懸系統業務領域以來,不斷提升產品 總成技術,深耕行業二十多年,為捷豹路虎、沃爾沃、奧迪、奔馳、寶馬等世界頂級主 機生產商配套。主要產品包括空氣供給單元總成產品、儲氣罐等。

國內空懸市場處于起步階段,AMK 中國子公司安徽安美科一直在加速推進完善中國乘用車市場空氣懸架系統性能和成本最優化的供應鏈體系。隨著年初工業業務剝離,AMK 輕 裝上陣,圍繞“國產化推進、技術迭代升級、產業補強補全”的戰略目標穩健發展。AMK 中國公司業務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經取得蔚來、東風嵐圖等訂單。2021 年以來新增空 懸系統項目定點金額 22.3 億元。未來有望持續拿到更多項目定點,尤其是新能源汽車 項目定點。 此外,在輕量化底盤業務方面,公司近年來大力發展底盤輕量化系統總成產品,鍛鋁控 制臂總成項目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僅獲取了奔馳、長安、廣汽、比亞迪等多個傳統主 機廠訂單,同時在新能源頭部企業業務也有進展。2021 年以來新增輕量化底盤系統訂單 金額 43 億元。

天潤工業(002283):空懸業務開啟新成長

一輛汽車由1500種零件組成。汽車部件有以下幾種大類:1、發動機:動力源 汽車的主宰 2、變速箱:轉動機構 變速 變向 變矩 3、懸架:支撐汽車 消除震動 平緩舒適 4、剎車:控制汽車停車 低速行駛 5、氣囊:在碰撞時保護乘。

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曲軸、連桿、鑄鍛件(毛坯及成品)、空氣懸架等。空氣懸架業務為 公司在 2020 年新開拓的業務板塊,空氣懸架業務由控股子公司天潤智控開展,天潤智 控立足于整車空氣懸架系統生產,同時開發商用車的 ECAS 系統、乘用車 ECS 系統,產 品包括卡車底盤空氣懸架系統、半掛車空氣懸架系統、工程車橡膠懸架系統、卡車駕駛 室懸架系統、乘用車懸架系統、商用車 ECAS 系統、乘用車 ECS 系統及其核心零部件等。

4. 優質細分賽道三:智能化驅動線控底盤打開成長空間

發動機配件,主要包括發動機、發動機總成、節氣門體、氣缸體、漲緊輪等;制動系配件,主要包括制動總泵、制動分泵、制動器總成、制動踏板總成、壓縮機、剎車盤、剎車鼓等;汽車電器配件,汽車電器配件是汽車最重要的配件之一,主要。

4.1 智能汽車持續滲透,自動駕駛漸成趨勢

根據國家發改委于 2020 年 2 月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智能汽車是通過搭載 先進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運用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 智能等新技術,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由單純交通運輸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動空 間轉變的新一代汽車,智能汽車又稱為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

隨著全球電動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智能化亦加速 演繹,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正在從理念轉化為產品。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 展的戰略方向,我國市場走在全球的前端,智能汽車行業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智能汽 車的數量將不斷增加。當前我國智能汽車數量超千萬輛,滲透率超一半,根據國家發改 委的預測,預計 2025 年我國智能汽車數量將達到 2800 萬輛,滲透率約達 80%,2030 年 數量將達到 3800 萬輛,滲透率約達 95%。

自動駕駛,又稱無人駕駛、電腦駕駛或輪式移動機器人,是依靠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技術 在沒有人為操縱的情況下,完成完整、安全、有效的駕駛的一項前沿科技。美國汽車工 程師協會將自動駕駛從 0 到 5 定義了 6 個等級。

自動駕駛技術在過去數年內已經成為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大風口,數據顯示 2016 年以來 我國自動駕駛相關企業注冊年平均數量超過 1000 家。

汽車零件

4.2 線控底盤:自動駕駛必備硬件,國內自主品牌突圍

從我國對自動駕駛行業的產業規劃來看,十四五時期是國內 L3 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 成熟的時期。預計全球主流車企也將于未來 1-2 年陸續推出具備 L3 及 L3+級別自動駕駛 功能的車型。L3 及 L3+級別自動駕駛的實現,離不開底盤執行機構的快速響應和精確執 行,線控底盤時代到來。 線控底盤是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技術產品。在自動駕駛的感知、決策、執行三個 核心環節中,線控底盤屬于最關鍵的執行端,是自動駕駛汽車主要的控制執行機構,是自動駕駛技術實現的基礎,其通過控制器、電源線、信號線和電機等電氣部件對自動駕 駛汽車進行操控。其中涉及電動化部件控制,也關乎對自動駕駛的操控,所以,它被稱 為智能化和電動化的交匯點和“司令部”。

線控底盤作為更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核心零部件,隨著未來自動駕駛水平進一步提高,線 控底盤的滲透率將持續提升。數據顯示 2020 年我國線控底盤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111 億 元,預計 2025 年將達到 468 億元,5 年復合增長率達 33.35%。因此,我國線控底盤行 業面臨廣闊的市場前景。

線控底盤包括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線控換擋、線控油門、線控懸掛。其中,線控油門、 線控換擋、線控空氣懸掛的技術發展相對成熟,而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則是面向自動駕 駛執行端方向最核心的產品,對于智能駕駛來說,線控制動和線控轉向子系統尤其重要。 但最關鍵的轉向和制動系統目前適用于 L4 級以上自動駕駛的穩定的量產產品還較少。 其中,線控制動是自動駕駛汽車“控制執行層”中最關鍵的,也是技術難度最高的部分。 目前全球主要的線控制動系統供應商為博世、大陸、采埃孚-天合等。國內在線控制動領 域的突圍企業主要包括伯特利、格陸博、上海拿森等,這些企業通過掌握線控底盤核心 技術環節,打破外資壟斷,獲得國產化領先優勢,將充分受益未來汽車產業智能電動化 市場的持續滲透。

4.3 重點公司

汽車零件有:1、發動機配件。2、 傳動系配件。3、 制動系配件。4、轉向系配件。5、行走系配件。6、電氣儀表配件。7、汽車燈具。8、汽車改裝配件。9、 安全防盜配件。主要包括方向盤鎖、車輪鎖、安全帶、攝像頭等。汽車零。

伯特利(603596):國內線控制動龍頭

公司為國內首家實現 one-box 集成式線控制動系統批量生產自主品牌企業。公司具備較 強的產品供貨能力及高性能電控產品與智能駕駛產品開發能力,是目前國內少數擁有自 主知識產權、能夠批量生產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線控制動系統、制動防抱死系統、電子 穩定控制系統等智能電控制動產品的自主品牌企業之一。同時,公司具有較強的系統開 發能力,不僅能夠實現制動系統零部件的配套,而且能夠為客戶提供制動系統解決方案, 從而在產品成本和性能方面更具市場競爭優勢。2021 年公司成為國內首家實現 one-box 集成式線控制動系統批量生產自主品牌企業。全球范圍內,主要競爭對手為少數國際品 牌汽車零部件企業或其設立的獨資或合資制動系統生產企業,主要為博世公司、采埃孚 天合汽車集團、德國大陸集團和韓國萬都。

穩步推進新產品研發及量產交付。公司在已有的 Smart EPB 基礎上自主研發、推出針對 新能源車輛的又一款新技術產品“雙控電子駐車制動系統”,并已在多款新能源汽車上 實現量產;該產品在新能源汽車上運用,可以大大降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采購成本。公 司的線控制動系統(WCBS)已于 2019 年 7 月完成新產品發布,得到客戶一致好評,并與多家主機廠客戶簽訂開發協議,同步開發產品。公司年產 30 萬套線控制動系統生產線 已于 2021 年 6 月份投入使用,2021 年共有 3 個車型批量生產。2020 年 8 月,公司完成 新技術電動尾門開閉系統研發,并進行新電控產品發布,該項目共開發 3 款產品,其中 一款產品可實現雙控 EPB 集成,運用于新能源汽車上具有明顯成本優勢。公司自 2019 年 四季度開始自主研發的基于前視攝像系統的 ADAS 技術,開發進展順利,A 輪樣機于 2020 年 8 月已經實現裝車測試,2021 年新增 9 個新立項項目。

2021 年智能電控產品收入大幅增長。公司 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 34.92 億元,同比增長 14.81%;實現歸母凈利潤 5.05 億元,同比增長 9.33%。其中智能電控產品全年銷售量為 131.7萬套,同比增長 57.2%;智能電控產品實現營收12.7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43%, 毛利率 24.43%,同比上升 0.98 個百分點。

5. 優質細分賽道四:智能座艙時代到來

5.1 智能座艙處于產業快速成長期

智能座艙是由不同的座艙電子組合成完整的體系,可實現語音控制、手勢操作等智能化 的交互方式,未來有可能將人工智能、AR、ADAS、VR 等技術融入其中,使得駕駛和乘坐 體驗能夠更加舒適和智能化。根據 GGII 的報告,目前雙屏交互、智能語音、車聯網、 OTA,是目前市場主流智能座艙的基本配置。

智能座艙大約是從 2015 年開始興起。座艙智能化的進展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 替代發動機動力系統,汽車電子設備入駐車內開始變得更加容易和普及。未來隨著 AR/VR、 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持續發展,有望向智能移動座艙時代轉變。從產品生命周期來看,智 能座艙正處于產業的快速成長期。(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5.2 智能座艙市場空間廣闊

隨著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技術持續發展,從高端到中低端、從新能源車到燃油車全面覆 蓋,市場滲透率提升,汽車電子占整車價值的比重將持續提升,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未來一段時期汽車電子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根據 ICVTank 數據,2019 年中國智能座艙 市場規模達 441 億元,預計 2025 年達 1030 億元,2019-2025 年復合增長率為 15.2%。

目前智能座艙的主要構成包括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儀表盤、抬頭顯示(HUD)、流媒體后 視鏡、前后中控屏、視覺感知系統、語音交互系統等 HMI 交互產品,具體功能基于座艙 域控制器實現。從市場結構而言,目前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是智能座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2019 年占比達 50%。車載娛樂系統明顯提升駕乘體驗,因此率先取得突破,成長為最大 的汽車座艙電子細分市場。其次是儀表盤和屏幕,占比分別為 25%和 14%。

5.3 重點公司

德賽西威(002920):國內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領先企業

公司產品布局全面,聚焦于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產品群,尤其在智能駕 駛、智能座艙領域已領先行業。研發促成果,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全年研發投入約 10 億元,占比銷售額約 10%,研發人數同比增加近 30%,占比公司總人數超 40%,擁有超過 1000 項專利。2021 年首度進入全球供應鏈百強榜。

在智能駕駛業務,公司在行業內已具備領先優勢,產品技術領先、規模化迅速,致力于 “提供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從智能傳感器到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及相關算法的全棧 自研解決方案及多種形態業務模式組合。2021 年度,公司智能駕駛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 近 100%,智能駕駛產品獲得年化銷售額超過 40 億元的新項目訂單。

客戶結構逐年優化,訂單量突破歷史新高。公司核心客戶群體含括主流外資、內資品牌 和頭部造車新勢力。2021 年突破路特斯(豪華品牌)、PSA Stellantis 等新客戶,并獲 得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廣汽豐田、一汽豐田、長城、吉利、廣汽乘用車、比亞迪、奇 瑞、上汽集團、一汽紅旗、長安、理想、小鵬等眾多主流車企的核心平臺項目訂單,全 年獲得年化銷售額超過 120 億元的新項目訂單,同比增長超過 80%,突破歷史新高,智能駕駛產品、大屏座艙產品和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的訂單量快速提升。 公司 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 95.69 億元,同比增長 40.75%,實現歸母凈利潤 8.33 億元, 同比增長 60.75%。總的來說,營收、新訂單再創新高,主流客戶陸續突破,自動駕駛技 術領先行業,新業務翻倍提升,傳統業務迭代增長,產品價值提升,新一代產品獲得大 量訂單,中長期產品研發緊密開展。

華陽集團(002906):聚焦智能化,HUD 競爭優勢凸顯

公司聚焦汽車智能化、輕量化,產品線日益豐富。近年來重點圍繞汽車智能化、輕量化 進行產品布局,主營業務為汽車電子、精密壓鑄,從 2001 年開始發展汽車電子業務,主 要面向整車廠提供配套服務,包括與客戶同步研發產品、生產和銷售。業務布局“智能 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三大領域,目前擁有較完整的智能座艙產品線和部分智能 駕駛產品線,為整車廠提供汽車電子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

公司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從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多維度出發,運用軟件、硬件系統 及生態資源,融合觸控、智能語音、視覺識別、手勢識別、智能顯示等實現多模態交互, 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為用戶提供集出行、生活、娛樂為一體的沉浸式座艙體驗。依托高 性能計算平臺、多傳感器融合、駕駛輔助控制算法以及智能網聯技術,提供人車路云協 同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打造安全便捷的用戶駕乘體驗。

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和優化,產品技術開發成果顯著。公司深耕智能座艙并緊跟智能駕駛 行業趨勢,推進產品技術迭代升級以及新產品研發,產品競爭力持續提升。2021 年研發 投入約 3.82 億元,同比增長 27.01%,占營業收入的 8.5%。截至 2021 年末,公司擁有 專利 714 項,其中發明專利 250 項。2021 年產品研發成果包括建立了三個平臺的域控制 器產品,獲得多家車廠的定點項目;W-HUD 技術大幅升級,已搭載多個車型量產上市; AR-HUD 實現規模化量產等。2021 年公司 HUD 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二,AR-HUD 研發及配 套媲美外資供應商。

2021 年公司汽車電子業務在深耕已有優質客戶的同時,加快拓展新能源車和海外車企客 戶,新訂單開拓和客戶優化卓有成效,市場開拓同比大幅增長。2021 年以來承接了包括 長安福特、Stellantis 集團、北京現代、長安馬自達、東風本田、長城、長安、廣汽、 吉利、比亞迪、比亞迪豐田、悅達起亞、一汽、北汽、奇瑞、東風、百度、蔚來、威馬、 金康賽力斯、零跑、小桔智能、越南 Vinfast 等客戶的新項目,不斷擴大公司產品的市 場份額。

2021 年和 2022 年一季度業績快速增長。公司 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 44.88 億元,同比增 長 33.01%,實現歸母凈利潤 2.99 億元,同比增長 64.94%。公司汽車電子中控、組合座 艙、HUD 等產品訂單大幅增加,汽車電子業務實現營收 29.46 億元,同比增長 39.88%。 2022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2 億元,同比增長 25.23%,實現歸母凈利潤 6916.41 萬元, 同比增長 25.57%。

6. 投資分析

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已日漸清晰。相較于歐美 等發達國家,我國在傳統汽車領域起步較晚,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已跑在世界前 列。國內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緊抓汽車電動化浪潮,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市場競 爭力正不斷得到增強,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的國內市場份額呈上升趨勢。國內汽車零部 件供應商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有望受益自主品牌的崛起,逐步構筑本土供應鏈 優勢,迎來自主黃金時代。此外,我國電動化供應鏈已實現出口,少數領先的國內汽車 零部件企業已突破外資壟斷,憑借明確的比較優勢與持續增強的核心競爭力,正在快速 成長,未來有望分享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QQ:

工作日:9:30-18:30,節假日休息

<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progress id="rtjff"><address id="rtjff"></address></progress>
<th id="rtjff"></th>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th id="rtjff"><video id="rtjff"><span id="rtjff"></span></video></th><progress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video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video></strike>
<th id="rtjff"></th><strike id="rtjff"><noframes id="rtjff"><strike id="rtjff"></strike>
<span id="rtjff"><video id="rtjff"></video></span>
<span id="rtjff"></span><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span>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th id="rtjff"></th>
<th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span id="rtjff"><noframes id="rtjff">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