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雪佛蘭3800TOWTRUCK
一、鋰板塊:鋰電儲能需求強勁,鹽湖提鋰或成主要供給增長極
1.1 需求端:下游出行電動化、鋰電儲能提供鋰資源需求面強支撐
出行電動化、鋰電儲能拉動鋰資源需求快速抬升。鋰電儲能占據鋰需求總量半壁江山, 根據 Roskill 數據,2019 年充電電池需求占全球鋰需求總量的 54%。隨著爆款車型和新 技術、工藝的陸續推出,尤其輔助(自動)駕駛功能的日益成熟,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市 場前景與產品優勢日益明顯,1)國內方面,“政策刺激”逐步轉向“產品驅動”,消費型 乘用車已經顯現突出的產品優勢,市場規模持續擴張,預計 2030 年國內新能源汽車 LCE 需求量將達 58.2 萬噸;2)海外市場,美國和歐洲正逐步加碼新能源購車補貼等刺激政 策,拉動其本國新能源汽車需求與供應鏈發展。另一方面,全球“碳中和”路徑大背景 下,國內及海外風電、光伏等可再生電源占比日益提升,受限于其出力的不穩定性,鋰 電儲能配套需求正日益顯現。“出行移動式電源+儲能固定式電源”的快速發展均對上游 鋰原料供應提出了日益迫切的需求,2021 年,鋰資源國內海外“雙循環”保供成為我 國電池上游鋰資源行業面臨的重要命題與重要發展機遇。
1.2 供給端:鋰供給以礦石提鋰為主,鹽湖提鋰或成為未來主要增長極
全球過半鋰資源以鹽湖鋰形式存在。資源種類上,自然界中鋰資源以鹽湖鹵水、鋰輝石、 黏土、云母等形式存在,根據 USGS 數據,58%鋰資源來自于鹽湖鹵水,礦石類鋰資源 則占 26%。資源分布上,鹽湖鋰資源主要分布于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與中國,占全 球鹽湖鋰資源量的 88.1%,鋰輝石資源則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智利,占全球鋰輝石資 源量的 8.6%。
全球鋰資源供給仍以礦石提鋰為主,鹽湖提鋰或將成為未來供給增長極。根據 USGS統計,2020 年澳大利亞產出鋰礦 23.1 萬噸 LCE,占全球總產量的 51%。與此同時以鹽湖 提鋰為主的國家,智利、阿根廷僅合計產出 12.9 萬噸 LCE,約占全球總產量 29%。受限 于澳洲過高的資源集中度及其未來鋰輝石增產瓶頸,國內及海外鹽湖開發或迎來戰略性 發展機遇:國內青海、西藏地區,海外南美包括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地區將成為 鋰資源開發投資的熱點區域。
二、鋰輝石依賴澳洲供應,海外“礦山-加工”一體化加速
鋰輝石價格下跌引致鋰礦供給格局洗牌,在產鋰礦僅剩 4 家。2018-2020 年鋰輝石價格 下滑 58%至 408 美元/噸(6%min,CIF)。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對澳洲鋰輝石生產造成沖 擊。Alita、Altura 相繼于 2019、2020 年破產重整,Altura 于 2020 年末被 Pilbara 收購, 后者則陷入所有權糾紛中。此外,擴產與新建產能項目均有不同程度的滯后。截至 2021 目前,澳洲在產鋰礦僅剩 Greenbushes、Pilgangoora-Pilbara 部分、MT Marion 和 Cattlin, 合計產能 234 萬 t/a。向前看,年內 Altura 或于第四季度復產,但目前看澳洲新增新建 鋰輝石項目仍然面臨較大瓶頸。
澳大利亞鋰礦主要分布于西澳大利亞 Goldfields 地區。從區位分布上看,澳大利亞鋰資 源主要分布于西澳西南部 Goldfields 地區,聚集了 Greenbushes、Mt Holland、Marion 等 大型礦山,臨近 Perth、Hopetoun 等港口城市,交通便捷。西澳北部皮爾巴拉地區主要 為 Pilgangoora 與 Wodgina 礦山,毗鄰德黑蘭港。Finniss 項目位于澳北領地,毗鄰達爾 文港口(澳洲距亞洲最近港口)。
澳大利亞擁有鋰礦資源量達 3508 萬噸 LCE。從資源稟賦上看,天齊鋰業&雅保旗下 Greenbushes 鋰礦擁有澳大利亞最高的資源量與品位,達 878 萬噸 LCE 與 2.1%, SQM&Wesfarmers 旗下在建 Mt Holland 項目、MRL&雅保旗下 Wodgina、Pilbara 旗下 Pilgangoora 鋰礦品位介于 1.1-1.5%間(氧化鋰品位),資源量均超 700 萬噸 LCE。目前 四座仍在產鋰礦資源量合計 1852 萬噸 LCE。
停產礦山有 4 座,合計產能 111 萬 t/a。其中 Altura 由 Pilbara 收購,于 2020 年四季 度停產,預計2022年復產,現有鋰精礦年產能20.6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3.06萬tLCE/a。 Wodgina 由 MRL 與雅保共同持有(40/60),于 2019 年末停產,未定復產時間。Bald Hill 由 Alita Resource 持有,2020 年末美洲鋰業入場爭奪礦山所有權,現處于訴訟過程中, 復產進度受阻。
澳礦產能已被長協瓜分,短期產能增量有限。就包銷情況而言,目前在產四座礦山產能 基本被長協鎖定,其中,Greenbushes 由天齊鋰業、雅保各包銷 50%;Marion 礦石主要 由贛鋒鋰業包銷;Pilbara-Pilgangoora 與贛鋒、天宜、容匯等簽訂承購協議,超額包銷現 有產能;Cattlin 鋰礦主要由雅化集團、盛新鋰能承購,分別占現有產能 55%與 27%,合 計包銷 82%。
就新增產能而言,近三年預計僅有 Pilbara 原 Altura 部分以及 Pilbara 一期優化項目投產, 釋放鋰精礦產能 25.6 萬噸。遠期規劃新增 268.1 萬 t/a,其中 85%被長協鎖定。整體來 看,澳礦已基本完成上下游一體化整合,未來現貨零單供給有限,未來不具備上游資源 稟賦的鋰鹽企業或受限于原料供應。
三、云母供應漸入佳境,但資源承載能力面臨瓶頸
全球鋰云母資源主要分布于津巴布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和中國等地。從成礦條件 看,鋰云母幾乎只產于花崗偉晶巖和與花崗巖有關的高溫氣成熱成液礦中。
江西宜春市鋰云母資源儲量達 629 萬噸 LCE,礦石產能為 795 萬噸/年。我國江西省 宜春市擁有全球最大的鋰云母礦,具有“亞洲鋰都”的美譽。宜春國資委全資此前成立 了宜春礦業公司,對市內礦山進行統一管理,通過全資或參股的方式控制宜春市內近 20 個含鋰礦山。宜春境內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鋰云母礦山“宜春鉭鈮礦”(414 礦),資源量 折合碳酸鋰當量達 271.3 萬噸。根據宜春市政府披露,目前宜春地區的鋰云母資源量有 629 萬噸碳酸鋰當量,但由于大部分礦山僅做了小面積勘探,未勘探的部分沒有上報, 因此未來隨著勘探的進一步深入,儲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江西地區擁有云母提鋰總產能約 12 萬噸 LCE,有助于改善中國鋰礦資源嚴重依賴國外 進口的局面。目前中國鋰鹽生產主要依賴進口澳洲鋰輝石礦。2021 年 5 月,國家發改委 發布
鋰云母提鋰工藝已較為成熟,生產成本已降低至約 4 萬元/噸水平下,未來副產品開發 利用有望進一步降低成本。鋰云母提鋰過程中,同時會生產大量的長石粉、鉭鈮錫精礦、 銣、銫等副產品。其中長石粉是制造陶瓷、玻璃的重要材料,但隨著原礦產能的不斷擴 張,長石粉面臨供給過剩的可能;鉭鈮主要應用于國防、航空航天、電子計算機等領域; 銣、銫屬稀缺金屬,主要用于電子器件、分光光度計、光譜測定、雷達、激光器、離子 火箭、熱離子能轉換器、原子鐘等方面。通過對副產品的綜合回收利用,成本攤銷后有 望進一步降低。
3.1 云母提鋰:原礦品位低,元素成分復雜
3.1.1 鋰云母原礦品位較低,化學成分復雜,伴生大量副產品
鋰云母的化學組成為主要為鋰鉀硅鋁氟,鋰云母精礦采選后 Li2O 含量通常為 2.0~3.5%, 常含銣、銫等。和提鋰最常用的礦物鋰輝石相比,鋰云母有三大主要特點:
(1)與鋰輝 石相比,鋰云母礦物 Li2O 含量較低。通常鋰輝石精礦的 Li2O 含量為 5.0-6.0%,而鋰云 母精礦中 Li2O 含量通常為 2.0~3.5%。
(2)鋰云母成分更復雜,主成分中含有鋰鉀硅鋁 氟,具備更高的提煉難度;
(3)鋰云母提鋰過程中,同時會生產大量的長石粉、鉭鈮錫 精礦、銣、銫等副產品。
鋰云母的選礦方法主要包括手選、摩擦選礦、形狀選礦、浮選、風選法等。目前鋰云母 的選礦方法常采用手選和浮選。其中,手選只限于選結晶粗大的鋰云母礦,且手選勞動 強度大、生產效率低、資源浪費大、指標低,因而正在逐漸地為機械選礦方法所代替。 然而在勞動力廉價的發展中國家里,手選仍是生產鋰鈹精礦的主要方法。對于細粒嵌布 的鋰云母礦,國內外均采用浮選法。
3.1.2 云母提鋰繼承鋰輝石提鋰工藝
3.1.3 通過工藝優化、副產品開發仍存在降本空間
永興材料創新采用隧道窖焙燒工藝,生產成本已降至 3.3 萬元/噸。根據公司公告,1 萬 噸碳酸鋰項目中,1 號線 5000 噸采用回轉窖,2 號線 5000 噸采用隧道窖,隧道窯在成 本方面相比回轉窯有優勢,因此,二期 2 萬噸項目也將采用隧道窖焙燒工藝。1 萬噸碳 酸鋰項目自 2020 年 Q3 達產以來,生產成本由 3.6 萬元/噸進一步降低至 3.3 萬元/噸。
隧道窖工藝相比回轉窖工藝優勢主要有三:
1)生產效率高:隧道窯中物料和窯壁并不 接觸,因此物料不會粘壁,相鄰檢修的間隔時長,可顯著提高生產效率;
2)節約能 源:充分利用隧道窯的余熱用于后道烘干,有效節省天然氣消耗 15%(焙燒工藝的 天然氣能耗成本占生產成本比例可達 10%以上);
此外,永興材料固氟技術解決了有毒氣體排放以及設備腐蝕問題。鋰云母焙燒過程中, 容易產生有毒的氟化物氣體,永興材料固氟技術固氟率達 99.5%,浸出過濾階段使用 MVR 蒸發濃縮裝置,實現了自產混合鹽循環利用,降低了輔料成本。
江特電機 2020 年通過優化工藝,生產成本將至 4 萬元/噸。根據公司公告,通過優化 前段工藝,使得鋰云母提鋰生產線產量提升了 35%左右;通過對后段沉鋰釜進行改造, 一次沉鋰產品質量由工業級提升到準電池級;2020 年通過優化輔料配比及對中和除雜、 蒸發等工序進行優化,單噸碳酸鋰成本下降 1500 元左右。按照 2020 年底用自產鋰云母 制備碳酸鋰的方式測算,每噸碳酸鋰的生產成本約 4 萬元。
3.2 永興材料:將實現 3 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布局
3.2.1 公司擁有 31.62 萬噸 LCE 可采儲量
永興材料主營業務為不銹鋼長材制造,2020 年占營業收入比例為 94%。公司 2017 年 開始外延鋰電材料,主要產品為電池級碳酸鋰,1 萬噸碳酸鋰產能已于 2020 年 6 月達 產,2020 年產量達 8742 萬噸,實現銷量 9612 噸(含試生產期間銷量 1481 噸),實現 營業收入 3.07 億元,由于 2020 年 1-10 月碳酸鋰價格低迷,因此毛利率僅達到 3.83%。 2021 年 Q1 隨著碳酸鋰價格回升,公司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均大幅回升。
3.2.2 一萬噸項目已達產,另規劃建設 2 萬噸碳酸鋰產能
產能建設方面,公司 1 萬噸碳酸鋰產能已于 2020 年 6 月達產,配套 100 萬噸采礦 +120 萬噸選礦產能。該項目分兩條產線,產能均為 5000 噸,1 號線于 2019 年 9月投產,年底達產;2 號線在 2020 年 6 月底基本達產。礦石采選方面,截止 2020 年 11 月, 公司擁有化山瓷石礦采礦許可證,產能 100 萬噸,配套 120 萬噸/年鋰礦石選礦產能。 此外子公司永城鋰業擁有 50 萬噸/年選礦產能,由于距離較近,可以對公司 120 萬噸選 礦產能形成補充。
3.3 江特電機:云母提鋰將成為公司重要盈利增長極
江特電機主營業務為鋰云母采選及碳酸鋰加工、特種電機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通過開 采自有鋰瓷石礦,從鋰瓷石中提煉出主產品鋰云母,并提取長石粉、鉭鈮等副產品,實 現了鋰礦采選的綜合利用。碳酸鋰產品有電池級、準電池級、工業級碳酸鋰。
云母提鋰有望扭轉公司連年虧損狀態。公司 2020 年營業收入為 18.44 億元,同比下滑 29%,歸母凈利潤為 0.14 億元,同比增長 101%,連續兩年虧損后首次轉正,2017 年 以來公司營業收入下滑以及連續兩年大額虧損,主要系公司伺服電機終端需求不振以及 毛利降低,公司連續兩年計提商譽減值累計 4.1 億元。此外新能源車業務受國內補貼退坡拖累,公司 2018 年計提旗下九龍汽車商譽減值準備 10.98 億元,2019 年完成了九龍 汽車 100%股權轉讓。2021 年 Q1,受益于碳酸鋰價格上升,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37 億 元,同比增長 63%,歸母凈利潤 7300 萬元,同比增長 469%。
3.4 南氏鋰電:宜春規模最大的碳酸鋰制造企業
3.5 飛宇新能源:規劃建設鋰云母綜合回收項目
公司擁有年產 2 萬噸鋰云母提碳酸鋰生產線。江西九嶺新能源有限公司 2010 年收購花 橋大港瓷土礦,已探明儲量 200 萬噸 LCE,2015 年之前利用原礦生產鉀鈉長石用于玻 璃、陶瓷行業,2015 年起公司制定以鋰云母精礦精煉為主的戰略轉變。2017 年,江西 九嶺新能源投資 2 億元在奉新工業園區設立飛宇新能源,建設年產 2 萬噸鋰云母提碳酸 鋰生產線(精礦-焙燒-鹵水-碳酸鋰和氫氧化鋰),于 2018 年 3 月便實現了年產 1 萬 噸鋰鹵水的生產,9 月份實現了碳酸鋰的穩定量產,2019 年形成 2 萬噸碳酸鋰年產能。 此外公司規劃總投資10億(第一期投資4億元)建設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電池級)、 磷酸鐵鋰、磷酸鐵、三元正極材料以及銣、銫、鉀等高附加值產品項目,鋰云母綜合回收率將達 90%以上。
“鋰三角”占全球鋰資源量 58%,在建項目多集中于阿根廷。“鋰三角”包括南美智利、 阿根廷、玻利維亞三個國家。根據 USGS,從整體來看,三個國家合計擁有資源量高達 2.65 億噸 LCE,占全球鋰資源總量的 58%。從結構來看,玻利維亞鋰資源主要存在于 Uyuni 鹽湖,資源量高達 1.12 億噸 LCE,占全球鋰資源量 24%;智利主要有 Atacama 與 Maricunga 鹽湖,后者仍處于在建狀態,鋰資源量合計達 5107 萬噸 LCE,占全球鋰資源 量 11%;阿根廷鋰資源分散于數十個鹽湖,合計擁有全球鋰資源量 23%。其中在產的有 Hombre Muerto 與 Cauchari-Olaroz 鹽湖,處于在建或勘探階段的項目共有 12 個,為南 美鹽湖提鋰遠期新增產能主要來源。
目前南美共有 4 大在運營鹽湖提鋰項目,擁有碳酸鋰產能 15 萬噸/年。目前南美共有 三個在運營鹽湖,分別為:SQM 與雅保旗下智利 Atacama,Livent 旗下阿根廷 Hombre Muerto 以及 Orocobre 旗下 Cauchari-Olaroz。其中 SQM 為南美最大鹽湖提鋰廠商,現 有碳酸鋰產能 7 萬噸,2020 年共產出 7.22 萬噸碳酸鋰,占南美鹽湖提鋰總產量的 51%。 在同一鹽湖開展業務的雅保擁有 4.4 萬噸產能,2020 年共產出 4.2 萬噸初級碳酸鋰,基 本處于滿產狀態。Livent 與 Orocobre 現有產能分別為 2 萬噸與 1.75 萬噸,去年產量分 別為 1.56 與 1.13 萬噸。此外西藏珠峰旗下 SDLA 項目目前擁有 2500 噸 LCE 富集鹵水 產能。2020 年南美四大鹽湖提鋰項目合計產出 14.1 萬噸碳酸鋰。
南美鹽湖提鋰規劃產能 78.3 萬噸/年,阿根廷為遠期主要增量來源。從短期來看,未來 1-2 年內南美鹽湖提鋰主要增量來源仍以 Atacama 為主,預計 2023 年 SQM 與雅保合計 釋放新增產能 15 萬噸。其他如銀河資源的 Vida 鹽湖以及贛鋒鋰業及 Orocobre 旗下 Cauchari-Olaroz 鹽湖在建或擴產項目也將在未來 1-2 年陸續投產,2023 年預計南美碳 酸鋰產能將達 42.5 萬噸 LCE。2024 年以后,阿根廷鹽湖將成為新增產能主力,占未來 規劃新增產能 73%。至 2025 年南美鹽湖提鋰合計產能將達 57 萬噸,遠期規劃 78.3 萬 噸。
南美鹽湖普遍鋰品位較高,宜采用沉淀法提鋰,平均單噸成本僅為 3098 美元/噸 LCE。 從資源稟賦來看,南美鹽湖普遍鋰品位較高而鎂鋰比較低,易于進行雜質分離,適用于 步驟簡單、成本低廉的沉淀法提鋰。目前南美在運營與在建鹽湖項目普遍采用此法。該 方法一般首先將鹽湖鹵水抽取至蒸發池中,通過太陽晾曬提高鹵水濃度并生石灰進行預 沉淀,得到富集鹵水;將富集鹵水運輸至凈化廠中,加入樹脂、有機試劑等沉淀出硼、 硫酸鹽、鉀、鈣、鎂鹽等;將凈化后的鹵水運輸至碳酸鋰工廠,通過“碳化”處理得到 碳酸鋰。該方法步驟簡單,成本低廉,南美平均單噸運營成本為 3098 美元/噸 LCE,折 合人民幣約 2 萬元/噸 LCE。
阿根廷相對于智利、玻利維亞對礦業征稅力度更低。智利方面,公司需要交納 27%公司稅與 21%的增值稅,特別地,SQM 與雅保在 Atacama 開展鹽湖提鋰業務,需要根據最 終碳酸鋰銷售價格的不同,繳納 6.8-40%不等的累進稅。玻利維亞方面,私營礦業公司 在繳納 25%公司稅的同時,還需繳納 12.5%特別礦業稅,特許權使用費則占銷售額的 1- 7%。相對來看,阿根廷的稅務負擔最輕。阿根廷為聯邦制國家,各鹽湖由其隸屬的省份 所有。根據礦業投資法(MIL),各省可向采礦企業征收不超過 3%特許權使用費。此外, 據 2020 年 12 月 31 日頒布的 1060/2020 號法令,出口碳酸鋰、氫氧化鋰需要交納 4.5% 的出口關稅。從規模上看,阿根廷對采礦業征稅力度最低,從政策面降低鹽湖提鋰銷售 成本。
4.1.1 Atacama:SQM 與 ALB 齊發力,建設世界一流鹽湖提鋰項目
智利 Atacama 鹽湖是智利最大的鹽湖,LCE 儲量達 4841 萬噸。鹽湖位于圣佩德 羅·德·阿塔卡馬以南 55 公里,海拔約 2300 米,占地 3000 平方公里。目前在 Atacama 鹽湖開展開采工作的有 SQM 與雅保。據 SQM 披露,鹽湖鋰儲量達 4841 萬噸 LCE,鋰濃 度為 1835mg/L,鎂鋰比為 6.4。同時,Atacama 擁有南美“鋰三角”主要鹽湖中最高的 年蒸發量(3800mm/a)以及最低的年降雨量(30mm/a),有利于鹵水快速濃縮。
雅保與 SQM 先后與 CORFO 簽訂新開采合約,延展鹽湖提鋰配額。SQM 與采礦權出租 方智利經濟發展局(CORFO)于 2018 年 1 月達成協議,規定在 2030 年 12 月 31 日以 前,公司可開采的鋰資源配額為 220.6 萬噸 LCE。雅保于 2017 年簽訂新合約。新合約規 定,雅保原先 106 萬噸 LCE 配額提升至 245 萬噸 LCE,并允許雅保在耗盡配額或 2044 年到期之前開展生產。
作為獲得更多開采配額的代價,SQM 與雅保面臨最高達 40%的累進稅率。原有協議中, 雅保與 SQM 需要按離岸價繳納 6.8%的銷售稅。在新合約下,征稅方式更改為累進稅制, 根據最終銷售價格,公司需繳納 6.8%-40%不等的累進稅,稅收負擔陡增。
此外,SQM 的和解協議中還包含了向 CORFO 支付 1750 萬美元和解費用,承諾每年投 入 1080-1890 萬美元研發支出,向附近社區支付 1000-1500 萬美元以及銷售額的 1.7% 以用于當地發展。類似地,雅保方面需要想當地社區支付鹽湖產出銷售額的 3.5%用于當 地發展。非稅收層面支出進一步擠壓公司利潤空間。
SQM 現有鋰鹽產能 8.35 萬噸/年,預計 2021 年底前擴建至 12 萬噸,預計 2022 年 將達 21 萬噸/年。SQM 持續在 Atacama 鹽湖經營近 30 年。目前,SQM 擁有鹽湖碳酸 鋰產能為 7 萬噸/年,配套氫氧化鋰產能為 1.35 萬噸/年,折合 1.19 萬 tLCE/a。SQM 將 鹽湖提取的鹵水就地蒸發富集至含鋰量 6%,然后將富集鹵水運輸至 Antofagasta 附近 的 Salar del Carmen 工廠生產碳酸鋰與氫氧化鋰。據 Roskill 測算,SQM 單噸碳酸鋰現 金成本約為 2495 美元/噸 LCE。
產能擴建方面,公司擬于 2021 年底新增 5 萬噸碳酸鋰產能,達到 12 萬噸/年。根據公 司 5 月 20 日披露,公司將提前于 2022 年建成碳酸鋰產能 18 萬噸/年。氫氧化鋰產能同 步建設,分別于 2021、2022 底實現年產 2.15 萬噸、3 萬噸氫氧化鋰產能。
天齊鋰業擁有 SQM25.86%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2018 年,為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 天齊鋰業繼續圍繞戰略目標進行外延式并購布局,通過融資 35 億美元收購 SQM23.77% 股份,加上前期持有的 2.1%B 類股,公司合計持有 SQM25.86%股權。通過本次股權投 資,天齊鋰業擁有 SQM 權益開采配額 57 萬噸 LCE。
雅保是 Atacama 鹽湖上另一家運營商,現有 4.5 萬噸/年碳酸鋰產能。雅保將富集至 鋰含量 6%的鹵水運輸至位于 Antofagasta 附近的 La Nagra 鋰鹽工廠,該工廠現有產能 4.5 萬噸/年,2020 年共生產 4.2 萬噸初級碳酸鋰。產能建設方面,雅保在建 La Nagra 鋰鹽工廠三/四期擴產項目,預計于 2021 年下半年完成建設,并經 6 個月調試與試生產 后,于 2022 年上半年投產。建成后碳酸鋰產能將達到 8.5 萬噸/年。雅保采用與 SQM 相 似的提鋰技術,單噸成本相近,據 Roskill 測算,雅保單噸碳酸鋰成本約為 2550 美元/噸 LCE。
4.1.2 Maricunga: 智利高品位待開發鹽湖,資源稟賦僅次于 Atacama Maricunga
鋰品位高達 1164mg/L,資源稟賦僅次于 Atacama 鹽湖。鹽湖位于智利 北部阿塔卡馬地區,據 Caldera 港口約 260 公里。鹽湖擁有鋰資源量 207.5 萬噸 LCE, 鋰品位達 1117mg/L,在南美主要鹽湖中僅次于 SQM 旗下 Atacama 鹽湖。LPI(Lithium Power International),MSB(Minera Salar Blanco SpA)與 BRZ(Bearing Lithium)分別 持有鹽湖 51%,31%,18%權益,由 MSB 負責運營鹽湖業務。
目前公司已獲得智利核能委員會(CChEN)授權,可以從鹽湖中提取 47.3 萬噸碳酸鋰。 公司首先將對“Old Code”區域鹽湖進行開采。待開采完畢后,公司將繼續在 Lito 1-6進行作業。據 2019 年公司可研報告,鹽湖儲量預計可供開采 23 年。
項目計劃建成 2 萬噸/年碳酸鋰產能,單噸成本為 3772 美元/噸。其中包含 10%技術 級碳酸鋰與 90%電池級碳酸鋰。一期計劃建成 1.5 萬噸/年。目前該項目已于 2020 年 2 月獲得環評批準,預計在 2021 年 Q3 開工建設。據可研報告披露,項目需要 2 年建設 期,預計于 2024 年前后投產。
4.1.3 Hombre Muerto: 鹽湖鎂鋰比極低,多家鋰鹽廠商進駐
Hombre Muerto 鹽湖鎂鋰比極低,進駐多家鋰鹽廠商。鹽湖位于阿根廷西北部,海 拔約 4300 米,占地 600 平方公里。鹽湖鎂鋰比位于 1.3-1.7 之間,在南美鹽湖中處于 較低水平。目前,有多家生產商在該鹽湖區域開展作業,包括 Livent,GLN(Galan Lithium),POSCO。其中 Livent 在該鹽湖開采時間最長,已形成穩定的開采-加工-銷售 體系。其余兩家運營商產能建設當中。
Livent 成立于 2018 年 2 月,前身為 FMC(富美實公司,FMC Corporation)鋰鹽 業務。從 FMC 剝離后,公司于 2018 年 10 月完成 IPO。目前 FMC 擁有 Livent 84%未公開發行普通股。公司繼承 FMC 在 Hombre 鹽湖的開采業務,并通過旗下子公司 MdA (Minera del Altiplano SA)運營。公司在該鹽湖的開采協議沒有規定具體使用年限與 配額,允許公司持續作業直至將鹽湖資源開采完畢。
Livent 未公布其開采部分的鋰資源量與儲量數據,根據 iLi Markets 測算,鹽湖鋰品位 在 747mg/L 左右,鎂鋰比在 1.34 左右。
公司業務覆蓋碳酸鋰、氫氧化鋰、金屬鋰、丁基鋰等產品,加工廠遍布中、美、阿等 五國。公司深耕 Hombre 鹽湖 20 余年,產出的鹵水運至毗鄰的 Fénix 工廠與 Güemes 工廠生產碳酸鋰和氯化鋰。公司目前擁有碳酸鋰、氯化鋰產能 2 萬 t/a 和 0.9 萬 t/a。 公司將鹽湖提取的碳酸鋰、氯化鋰運往中、美、印、英進行后續生產。其中,中國如皋 工廠、美國 Bessemer City 工廠合計擁有電池級碳酸鋰產能 2.5 萬 t/a,后者還擁有高 純度金屬鋰產能 250t/a。公司的丁基鋰產品在大部分加工廠均有生產,輻射當地市 場,有效節省了運輸損耗,目前共有丁基鋰產能 3525t/a。
4.2 向內看西北:次優級資源值得戰略級重估
4.2.1 西北鋰鹽資源充裕但尚未充分利用
中國鋰資源量全球排名第五,主要以鹽湖鋰資源形式存在。根據 USGS 統計,中國礦石 與鹽湖鋰資源量為 2695 萬 t LCE,僅次于南美“鋰三角”和澳大利亞。中國鋰資源中大 部分以鹽湖鋰形式存在,鹽湖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地區,由于青海西藏地區地理位置 較偏,因此部分鹽湖資源未進行深入勘探,目前在開發的鹽湖均地處青藏高原交通線沿 線,因此具備較高的經濟價值。
當前中國鹽湖提鋰產能比例與資源比例呈倒掛狀態。根據百川盈孚數據,2020 年全國 碳酸鋰產能為 44.24 萬噸,而青海與西藏合計產能為 9.5 萬噸,僅占 21.47%,說明國 內碳酸鋰生產主要仍以礦石提鋰為主。產能與資源量的不匹配說明中國鹽湖鋰資源遠未 有效利用。
造成中國鹽湖提鋰產能未能充分釋放的原因有二:一是資源稟賦的相對劣勢。對比南 美鹽湖,西藏地區鹽湖雖然鎂鋰比普遍更低,但地處西藏高原,海拔均超過 4000 米, 在基礎設施如水電、交通的建設上相對滯后,阻礙鹽湖產能提升;而青海鹽湖則鎂鋰比 則普遍更高,使得鋰分離更加困難,成本更高。二是技術限制。出于上述國內外資源稟 賦差異,國內鹽湖開采難以簡單復制國外成熟經驗(沉淀法)。早年生產技術的限制導 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進而造成鹽湖提鋰規模與產能尚未充分釋放。
4.2.2 產品價格回暖拓寬盈利空間,技術革新釋放次優級鹽湖潛在產能
原料成本上升推動碳酸鋰價格上行,為國內鹽湖提鋰產業提供盈利空間。從今年年初起, 鋰輝石價格呈現上行趨勢。截至 7 月初,鋰輝石價格較今年年初已上漲超 70%。5 月 6 日,國家發改委
技術進步推動提鋰效率,釋放次優級鹽湖潛在產能。目前我國青海地區約有 9 萬噸碳酸 鋰年產能,規劃投建 11-13 萬噸。經過多年自主研發,我國鹽湖開發摸索出了一些有別 于國外的鹽湖提鋰路線。
1)太陽池+碳化法(西藏礦業):充分利用西藏地區太陽能與冷 能,或將創造國內鹽湖提鋰最低成本水平;
2)膜法(五礦鹽湖、青海鋰資源、青海恒信 融):利用離子選擇透過性分離雜質離子;
3)吸附法(藍科鋰業、藏格鋰業):吸附法作 為前段工序,可利用高選擇性吸附劑將鎂鋰比大幅降低,后結合膜法等工藝進一步分離、 富集鋰離子;
4)萃取法(興華鋰鹽):萃取法應用于大柴旦鹽湖,由于耗能大,易造成 環境污染、腐蝕性強等因素或將逐漸被淘汰。
依據各分離技術的優勢和特點,耦合利用 不同提鋰技術是未來青海、西藏地區鹽湖提鋰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國內外鹽湖鹵水提鋰工藝主要有:沉淀法、吸附法、膜法、萃取法、太陽池+碳化法、 煅燒浸取法,不同工藝間各有優缺點,實際應用過程中,各工藝并非完全獨立而是相互 交融的。如藏格鋰業的碳酸鋰生產線首先將鎂鋰比高達 1600:1-3000:1 的鹵水用吸附劑 將 Mg2+濃度降至 2500mg/L(鎂鋰比降至 5:1)以下,后結合納濾膜進一步將 Mg2+濃度 降至 5mg/L;西藏礦業利用太陽池法生產 65%碳酸鋰精礦后結合碳化法工藝除雜提純進 而生產電池級碳酸鋰。
4.2.3 西藏地區鹽湖:國資入場,西藏鹽湖迎來發展新機遇
4.2.3.1 西藏扎布耶鹽湖:低鎂鋰比碳酸型鹽湖,國資入場開啟提鋰新篇章
扎布耶鹽湖擁有鋰儲量 973 萬 tLCE,西藏礦業擁有扎布耶鹽湖獨家開采權。扎布耶鹽 湖位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仲巴縣,海拔 4422 米,占地 247km2,湖水平均 Li+濃度為 489mg/L。扎布耶湖的鎂鋰比極低,僅為 0.053。實際生產中,可使用太陽池結晶法加 熱鹵水從而直接沉淀碳酸鋰。
2020 年 6 月 29 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由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 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西藏國資委”)對西藏自治區礦業發展總公司(以下簡稱“礦業 總公司”)進行公司制改制,并在改制的同時,由中國寶武、日喀則珠峰城市投資發展 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喀則城投”)、仲巴縣馬泉河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 泉河投資”)對礦業總公司進行增資擴股。改制完成后,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曾泰,公司 實際控制人變為國務院國資委,第一大股東為西藏礦業資產公司,中國寶武及其一致 行動人日喀則城投將合計持有改制及增資擴股完成后礦業總公司 52%的股權,能對其 實施控制。
目前,西藏礦業具備鋰精礦產能 5000 噸/a,二期 18000 噸鋰精礦項目處于論證階 段。公司 2020 年生產鋰精礦 4600 噸,近五年鋰精礦產量維持在 4200 噸左右。在產能 建設方面,扎布耶鹽湖一期工程的鹽田、結晶池滲漏問題嚴重影響鋰精礦生產,公司于 2020 年開展修復工作,并在年底完成部分反滲改造。扎布耶鹽湖二期 18000 噸鋰精礦 項目目前正處于論證階段。根據公司投資者紀要,2020 年鋰精礦單噸成本為 10844 元/ 噸。
公司鋰鹽 2020 年全面停產,寶武入主后將開啟萬噸碳酸鋰綜合開發項目。公司從扎 布耶鹽湖區生產出鋰精礦后,運輸至甘肅白銀扎布耶公司生產工業級碳酸鋰、電池級碳 酸鋰與氫氧化鋰。由于工藝、生產成本及環保條件的限制,鋰鹽生產業務虧損嚴重, 2020 公司選擇全面停止鋰鹽生產。2021 年 4 月“扎布耶鹽湖綜合開發前期工作推進會 暨仲巴縣援藏項目調度例會”上表示,2021 年將在扎布耶鹽湖進行萬噸碳酸鋰綜合開發 項目,爭取 2022 年底投入運行。
我們認為,目前西藏礦業碳酸鋰開發項目外部條件良好:
交通方面:扎布耶鹽湖距離仲巴縣車程僅 294 公里,大半公路已鋪設柏油馬路。
水電方面:根據“中國寶武·仲巴縣對口支援工作專題會”,在寶武集團大力支援 下,仲巴縣實現通水并即將實現通電,改善前期公司自備柴油發電的困境。
工藝方面:我國鹽湖提鋰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吸附法(藍科、藏格)、納濾法(五礦)、電滲析法(青海鋰業)、太陽池法(西藏礦業)等多種有效開發工藝并在 多個鹽湖提鋰項目中獲得成功應用,目前扎布耶鹽湖提鋰工藝仍處于論證階段,我 們不排除公司使用太陽池以外的技術或將太陽池與其余工藝結合使用的可能,在扎 布耶鹽湖的高儲量、高品質鹽湖稟賦加持下,有望實現國內鹽湖提鋰最低成本水 平。
4.2.3.2 阿里龍木錯、結則茶卡:受困權證到期,優質資源尚待重啟
西藏阿里地區鹽湖鋰資源豐富,龍木錯鹽湖鋰儲量達 191.49 萬 t LCE,氯化鉀儲量 1859.4 萬噸,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龍木錯鹽湖礦床為液體礦,鹵水化學類型為 氯化物型。結則茶卡鹽湖鋰儲量達 200.84 萬 t LCE,氯化鉀儲量 979.94 萬噸,位于西 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鹵水化學類型為碳酸鹽型。龍木錯湖、結則茶卡鹽湖位于 G219 國道(新藏線)邊,交通比較便利,容易開采,開發湖區的外部條件比較好。
西藏城投參股子公司國能礦業擁有阿里龍木錯、結則茶卡鹽湖鋰儲量合計 390 萬 t LCE。公司以綜合開發西藏鹽湖資源為主營業務,投資開發的西藏阿里龍木錯和結則茶 卡兩個鹽湖,合計碳酸鋰儲量 390 萬噸(儲量大型),氯化鉀 2800 萬噸(儲量中 型),硼(以三氧化二硼)330 萬噸(儲量中型)。兩湖采礦權于 2012 年 6 月到期, 2017 年因無證開采被行政處罰,叫停生產,2021 年 4 月 6 日重新獲得結則茶卡采礦 權,龍木錯采礦權證仍在辦理中。
在鋰產業開發及加工業務(即鹽湖礦業業務)方面,西藏城投此前設立國能礦業公司計 劃在西藏阿里地區進行鋰產品的提取和初級加工,并在甘肅省金昌市進行鋰產品深加 工,截止目前仍處于工藝研究階段。
2012 年,為深度加工鋰產品,公司在西安地區合資設立陜西國能鋰業有限公司, 西藏城投和涇河新城簽訂協議,擬在涇河新城投資 15 億元建設年產 4 萬噸高純度 鋰(以碳酸鋰計)項目。
2013 年,中原地區環保要求提升,使得以低成本的煤作為熱能來源的安排不再可 行。公司決定在甘肅金昌設立金昌北方國能鋰業有限公司,規劃建設 10000t/a 高 純度鋰鹽加工項目,項目分兩期進行。加工環節產生的含硫氣體可被當地其他工業 加工公司利用,提升廢棄物利用率。后由于原生產碳酸鋰產能釋放較慢,工藝路線 再次進行調整,項目由此擱置。
此前公司聘請了國內鹽湖開發的專家宋彭生、李武為顧問,組建了自己的鹽湖研發 部門,經過近幾年的工業化試驗,正在推動結則茶卡鹽湖預濃縮鹵水萃取提鋰工藝 及龍木錯鋁系粉體吸附工藝的工藝流程的中試工作,同時公司持續與技術方保持合 作,深化原鹵萃取、錳系吸附工藝的研究,維持技術競爭性。
4.2.4 青海柴達木盆地鹽湖:鹽湖高鎂鋰比倒逼“吸附+膜法”提鋰技術革新
柴達木盆地鹽湖鋰儲量豐富但鎂鋰比偏高。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側,富含鈉、 鋰、鉀、硼、鎂等資源。盆地中部的一里坪、西臺吉乃爾鹽湖、東臺吉乃爾鹽湖、察爾 汗鹽湖和大柴旦湖擁有豐富的鋰資源,鋰儲量達 1099 萬 tLCE。總體上看,各鹽湖雖然 在離子濃度與種類上存在差異,但鎂鋰比普遍位于較高水平,高于西藏與南美鹽湖。尤 其是察爾汗鹽湖,鎂鋰比高達 1825。由于鎂與鋰的化學性質相似,過高的鎂鋰比使得鋰 分離提純較為困難。
青海鹽湖開發外部條件較好,基礎設施建設較西藏更加完善。交通方面,除巴侖馬海湖 以外,目前規劃以及在產的五個鹽湖均位于省內國道線附近,交通條件良好。政策方面, 青海青海省人民政府 2021 年 5 月在北京組織召開《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規劃及 行動方案》,方案獲專家委員會評審一致同意通過,下一步專家委員會將建議國家層面成 立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加大支持力度,推進落實實施。制定了“1+4+12” 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總體思路。在鋰行業供需緊張且海外擴產節奏緩慢的背景下,國內 鋰資源將成為全球鋰供給端的重要補充。
“1+4+12”規劃內容:構建 1 個世界級現代鹽湖產業體系;完成“組建中國鹽湖集團、 設立鹽湖產業發展基金、成立青海鹽湖大學、建設鹽湖國家重點實驗室”4 個重點任務; 實施鉀鹽穩保障促提升工程、鋰產品擴規提質工程、鎂系新材料創新突破、鈉資源高效 開發工程等 12 個重大工程。
為應對高鎂鋰比的資源劣勢,各鹽湖運營公司主要采取膜法、吸附法與萃取法。其 中,位于察爾汗鹽湖的藏格鋰業與藍科鋰業采用吸附法;位于一里坪鹽湖的五礦鹽湖、 西臺吉乃爾湖的國安鋰業與恒信融鋰業、東臺吉乃爾湖的青海鋰資源公司采用膜法(包 含納濾法與電滲析法);位于大柴旦鹽湖的興華鋰鹽和巴侖馬海湖的錦泰鋰業使用萃取 法。
五、新興供給:黏土資源構筑新興力量
相對于鹽湖鹵水型和偉晶巖型礦,目前鋰黏土礦的研究和勘探開發程度較低。在早期開 采階段,黏土型鋰礦因品位較低,被認為是沒有獨立開采價值的礦床。但自 2012 年塞爾 維亞賈達爾(Jadar)盆地的含鋰礦物羥硼硅鈉鋰石(Jadarite)被發現以來,業界逐步認識到 這類鋰礦具有獨立開發的潛力。隨著近年對鋰資源更進一步的研究和勘探,更多具有獨 立開采價值的黏土礦被發現,但整體開發程度仍然較低,大都處于勘探階段。
從地理分布來看,鋰黏土礦多分布在南、北美洲,如墨西哥中部盆地的 Sonora 鋰礦床、 美國加利福尼亞的 Hector 鋰礦床、塞爾維亞的 Jadar 鋰礦床等。此外,在我國西南地區 也發現大量黏土型鋰礦資源。
目前已發現的黏土型鋰礦可分為火山巖黏土型鋰礦、碳酸鹽黏土型鋰礦和賈達爾鋰硼 礦。不同黏土型鋰礦中鋰的賦存狀態存在差異。火山巖黏土型鋰礦中的鋰主要存在蒙皂 石族礦物或伊利石的晶格之中,屬于結構型鋰。結構鋰由于與晶體結合在一起導致提取 難度大大增加,通常通過添加輔助劑高溫焙燒使晶體結構瓦解從而提鋰,近年來火山巖黏土型鋰礦主要有美國內華達和俄勒崗交界處發現的 Thacker Pass 鋰礦、加利福尼亞的 Hector 鋰礦和墨西哥的 Sonora 鋰礦等。 而碳酸鹽黏土型鋰礦中鋰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蒙脫石等黏土礦物的層間,屬于吸附型 鋰。可采用硫中溫焙燒+硫酸/鐵鹽浸出工藝提取,近年來在中國西南地區所發現的黏 土型鋰礦與碳酸鹽巖風化沉積密切相關,屬于碳酸鹽黏土型鋰礦。Jadar 鋰硼礦發現于 塞爾維亞 Jadar 盆地,是一種既含鋰也含硼的新礦物。
鋰黏土提鋰項目規劃產能達 15 萬噸/年,隨著工藝進一步論證,遠期產能有望進一步 釋放。目前開發程度較高的鋰黏土項目主要有三個:Sonora、Thacker Pass 和 Jadar, 三者規劃總產能達 15 萬噸 LCE。前兩者的鋰資源量與西澳最大鋰礦山相當,Jadar 項 目目前處于可研狀態,預計資源量有較大增長空間。
鋰黏土礦具有礦床規模大、分布穩定的特點,成為近年來全球尋找新類型鋰資源的一個 重要方向。規模較大的原因與其成型過程有關:
成礦時代較新,一般為新生代;
成礦物質來自火山物質,火山物質一般富鋰;
主要以礦物形式存在,如鋰蒙脫石和賈達爾石;
形成環境一般在封閉的湖相沉積盆地,有利于含鋰流體的匯聚;
一般有熱液活動或鹵水的參與,這一方面有利鋰從巖石中淋濾出來,另一方面也利 于通過熱液或鹵水的蝕變作用形成吸附鋰的黏土礦物。
鋰黏土提取電池級碳酸鋰目前具備成本優勢,以 Bacanora 的 Sonora 項目為例,由公司 項目可行性分析可知,采用礦石與硫酸鈉高溫焙燒生成硫酸鋰后,經過濕法冶金產出> 99.5%的碳酸鋰,運營成本僅為 3910 美元/噸(折合人民幣約 2.5 萬元/噸)。在目前碳 酸鋰價格高企的情況下,具備較高的盈利空間,而如果價格回落到低點的 4 萬元/噸,也 具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5.1 黏土提鋰工藝:因地制宜,基于賦存狀態采用對應提鋰方法
5.1.1 火山巖黏土型鋰礦中鋰的提取
目前已經出現的黏土型鋰礦提取工藝主要有:直接浸出法、助劑焙燒法、氯化硫化法。
直接浸出法:直接向未經過高溫焙燒的礦石中添加浸出劑提取,包括水浸法和硫酸浸出 法;但由于黏土型鋰礦屬于沉積型礦,大多經歷暴曬和雨水多次淋濾,即使有可溶性的 鋰,也早就被淋濾帶出,因此簡單的水浸法提取率很低,加硫酸可將鋰浸出率提高至 90%,但同時對環境和設備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
助劑焙燒法:對于火山巖黏土型鋰礦,較為有效的鋰提取工藝主要集中在使用助劑和 礦樣混合焙燒(或制粒焙燒),然后采用水浸得到含鋰溶液。常用的助劑包括:氫氧化 物、碳酸鹽、硫酸鹽、氯化物以及石灰石、石膏等天然物料或工業副產物。通過對焙燒溫度進行控制,鋰浸出率可達 70%以上,根據添加助劑的種類數分為單一助劑焙燒法 和多元助劑焙燒法。
氯化硫化法:氯化硫化法即將樣品置于 HCl 或 SO2氛圍中焙燒一段時間后,再對充分 氯化或硫化后的黏土鋰礦樣品進行水浸的一種工藝方法。
5.2.2 碳酸鹽黏土型鋰礦中鋰的提取
由于碳酸鹽黏土型鋰礦中的鋰吸附在蒙脫石層間,采用焙燒處理可改變蒙脫石的結構, 使鋰具有可交換性,可采用氫離子(硫酸溶液)和鐵離子對其進行交換浸出,在中溫焙燒 后(500-600℃),浸出率可達 80%。
5.2.3 賈達爾(Jadar)鋰硼礦中鋰的提取
Jadar 鋰硼礦發現于塞爾維亞 Jadar 盆地,礦石礦物是羥硼硅鈉鋰石,是一種既含鋰也含硼的新礦物。力拓公司采用傳統的酸浸法進行了提取試驗,鋰硼提取率達到 60%。
5.2 世界巨頭加碼布局上游鋰黏土資源
5.2.1 贛鋒鋰業 17 億“鎖定”Sonora 鋰黏土項目
Sonora 項目擁有鋰儲量 451.5 萬噸 LC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鋰資源項目之一。該項目 位于墨西哥 Sonora 州,Sonora Lithium Ltd 是 Sonora 項目的運營控股公司,根據 Sonora 項目的最新可行性研究報告,該項目總鋰資源量約合 882 萬噸 LCE;鋰資源儲量 451.5 萬噸 LCE,平均品位 3480ppm,預計可開采年限 20 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鋰資源項目 之一。
Sonora 是贛鋒鋰業與 Bacanora Lithium Plc(Bacanora)共同持有的項目。截至目 前,贛鋒鋰業持有 Sonora 項目層面 50%的股份,持有 Bacanora 公司層面 28.88%股份。 2021 年 5 月,贛鋒鋰業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贛鋒擬以自有資金對 Bacanora 所有已發行 股份(上海贛鋒已持股份除外)進行要約收購,交易金額不超過 1.9 億英鎊(最新匯率 兌換約合人民幣 17.3 億)。目前上海贛鋒持有 Bacanora 28.88%股權;邀約收購完成后, 上海贛鋒將持有 Bacanora 100%股權。
Bacanora 是一家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 AIM 板塊上市公司,倫敦證券交易所代碼為 BCN; 成立于 2018 年;主營業務為集團控股以及鋰黏土資源項目管理。其旗下的主要資產為 位于墨西哥的鋰黏土 Sonora 項目。
目前 Bacanora 在墨西哥 Sonora 州首府 Hermosillo 建設了一座碳酸鋰試驗工廠,負責 將黏土鋰礦加工為電池級碳酸鋰,該工廠已升級為包括預濃縮、浮選、焙燒和碳酸鋰沉 淀的完整流程,工廠生產的碳酸鋰樣品已分發給部分亞洲客戶。
Sonora 一期規劃 20000 噸氫氧化鋰預計 2023 年投產,贛鋒鋰業擁有 50%產品包銷 權。根據公司公告,一期項目 20000 噸項目預計 2023 年實現投產。投產后贛鋒鋰業將 取得對 Sonora 項目一期每年的 50%鋰產品產出的包銷權,第一期產能的投資回報期為 4 年,經濟模型顯示,該項目 100%權益下的稅前凈現值為 12.53 億美金,內部收益率 為 26%;同時贛鋒鋰業擁有選擇權增加其項目二期鋰產品包銷量至 75%,二期規劃年 產能達到 40000 噸氫氧化鋰,同時生產 30000 噸硫酸鉀副產品。
項目使用硫酸鹽焙燒法工藝,成本具備比較優勢。根據公司公告,項目將開采出的礦 石預濃縮,與副產品硫酸鈉經 950℃高溫焙燒,生成中間品硫酸鋰,后經過濕法冶煉處 理,過濾、清洗、沉淀,包裝,最后生產出>99.5%的硫酸鋰產品。過程中生成副產品 硫酸鉀和硫酸鈉。延續了目前主流的礦石提鋰(鋰輝石、鋰云母)體系。經可行性分 析,項目單噸碳酸鋰運營成本僅 3910 美元/噸 LCE。
5.2.2 Thacker Pass 項目-美國已探明的最大鋰礦項目
Thack Pass 項目擁有鋰儲量 313.5 萬噸 LCE、資源量 828.3 萬噸 LCE,開采壽命 46 年。該項目位于美國內華達州北部洪堡縣(Humboldt),是由當地一座 McDermitt Caldera 死火山形成的火山巖黏土型鋰礦。美洲鋰業(LAC)全資子公司內華達鋰業(LNC)運營該 項目,贛鋒鋰業持有美洲鋰業公司層面 12.6%股權,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一期項目年產 3 萬 t 電池級碳酸鋰,預計于 2022 年投產,二期項目產能將增至 6 萬 t/a,預計 2026 年投產。Thacker Pass 鋰項目預可研工作于 2018 年 8 月完成,將使用 傳統的浸出和純化技術,并取代了先前技術研究中考慮的焙燒/煅燒方法,由贛鋒鋰業進 行前期冶金試驗工作。假設折現率為 8%,碳酸鋰價格為 12000 美元/噸,項目稅前凈現 值(NPV)達 39 億美元。2021 年 1 月美洲鋰業公開發行股票籌集 4 億美元用于開發 Thacker Pass 項目,一期項目預計 2022 年投產。
5.2.3 Jadar Valley-力拓遠期規劃 5.5 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
Jadar 項目擁有礦石儲量為 1660 萬噸,其中氧化鋰和氧化硼平均品位分別為 1.18% 和 13.4%。項目位于塞爾維亞西部的洛茲尼察鎮附近,礦業巨頭力拓(Rio Tinto) 2020 年 12 月更新了 Jadar 鋰硼礦最新資源量及儲量。指示資源量為 5520 萬噸,其中 氧化鋰 1.68%,三氧化硼 17.9%,另外還有 8410 萬噸推測資源量,其中氧化鋰 1.84%,三氧化硼 12.6%。預可行性研究表明,Jadar 項目具有生產電池級碳酸鋰和硼 酸的潛力。
Jadar 是正在開發的最大的綠地鋰項目之一,項目計劃建成大約 5.5 萬噸/年的電池級 碳酸鋰產能,以及 16 萬噸/年的硼酸和 25.5 萬噸/年的硫酸鈉副產品產能。2020 年 7 月,該項目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投資近 2 億美元,可行性研究預計將于 2021 年底完 成,如果獲得批準,預計需要四年的時間進行建設。該項目對于塞爾維亞具有直接和間 接的經濟效應,投產后將成為塞爾維亞第二大出口商,同時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5.2.4 特斯拉獲得 1 萬英畝鋰黏土層使用權
2019 年 9 月 22 日舉辦的特斯拉電池日上,作為全新電池供應戰略的一部分,特斯拉宣 布正在自主研發鋰材料處理方法。已在內華達州取得 1 萬英畝含鋰黏土層的使用權,其 目標是通過該公司內部開發的工藝,在黏土礦床中提取鋰。此外,根據 Benchmark MineralIntelligence2020 年發布的報告,特斯拉將在得克薩斯州建設氫氧化鋰工廠,為 Cybertruck 超級工廠提供電池原材料,該工廠將與 2022 年四季度投產。
六、資源加工一體化,構筑核心 EV 供應鏈競爭力
6.1 布局鋰資源增強原料端穩定性,助力切入海外龍頭企業供應鏈
鋰價呈周期性波動,巨大波幅破壞行業生態,供給穩定重要性凸顯。對鋰輝石及鋰鹽進 行價格復盤, 2018-2021 年鋰輝石價格波動幅度超 147%,2012 年至 2021 年,國內鋰鹽最高價與最低價價差超 13000 元/噸,波動幅度超 340%。供需雙方均希望價格在合理 區間內波動,否則價格過高則會壓縮下游廠商利潤,過低則導致上游企業難以進行礦端 開發,引發破產和行業洗牌。2018-2020 年鋰價下行周期內,因鋰精礦價格一度降至 375 美元/噸,低于成本線,造成鋰鹽廠商大規模停產,西澳鋰礦商 Altura 也因此破產。
經上一輪周期后,鋰資源寡頭格局強化,資源供應穩定性將助力鋰鹽廠商切入海外龍頭 廠商供應鏈。目前世界鋰鹽供給呈現出明顯的寡頭格局,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南美方 面,SQM、Livent、雅保為鹽湖提鋰三巨頭,控制南美現有及未來 3 年鹽湖提鋰主要產能 增量。澳洲方面,近年兼并重組動作此起彼伏,資源集中度明顯提高。Pilbara 兼并同礦 區 Altura Mining 的鋰業務;雅保收購 Mineral Resources 旗下 Wodgina 項目 60%股權, 并于 2019 年將礦山關停維護靜待行情轉好;SQM 與 Wesfarmers 瓜分 Mt Holland 巨型 礦山,自建氫氧化鋰產線內部消化鋰精礦產能。
新一輪周期開啟時,無鋰資源布局的鋰鹽企業或將面臨原料價格上漲,更甚者將面臨“巧 婦難為無米之炊”狀況,難以保證產品品質和生產經營穩定性;同時鋰的周期性波動使 海外客戶如 LG、特斯拉等客戶注重上游原料的供給穩定性,在供應商選擇上也進行分散 化布局,供應穩定性是不亞于鋰鹽品質的重要標準,因此具有上游資源布局的企業具有 更強的競爭力來切入海外龍頭廠商供應鏈。
上游進行資源端布局將控制鋰鹽原料成本。原料占據氫氧化鋰直接成本的 80%以上,從 原料端進行成本控制是鋰加工企業的核心關注要素,具有良好成本控制能力的企業在周 期上行時,可充分享受礦端與鋰鹽加工端帶來的雙重高彈性收益;周期下行時,可包銷 自我消化或與注重供給穩定性的海外客戶簽訂長單,來度過周期低谷。如贛鋒鋰業基于 其上游資源優勢,原料成本低于行業,長單價格較行業低谷時期價格有較大溢價。
6.2 高鎳化推動氫氧化鋰鐘擺向上,嚴苛工藝與多樣化需求特征推動資源加工一體化
高鎳化趨勢推動氫氧化鋰需求,“資源布局+工藝升級”打造鋰鹽企業核心競爭力。需求 端對高續航、長里程熱情高漲,生產端德系車企多以高鎳三元車型為主,疊加氫氧化鋰 期貨合約推出均指向新能源汽車將朝著高鎳化方向發展。
高鎳三元材料要求 700℃-800℃的燒結溫度,氫氧化鋰熔點為 471℃較碳酸鋰而言是更 理想的高鎳三元材料。首先,氫氧化鋰高端產品對磁物、硫酸根、鎂含量等雜質要求更 為嚴苛,這對原料提出高品質和種類穩定性要求;其次,從礦石、鋰鹽湖、鋰云母、鋰 黏土等來源的鋰原料到氫氧化鋰具有不同的加工路徑,采用同種鋰資源有利于形成穩定、統一的加工工藝,可減少資本開支,又可持續提高技術以保證氫氧化鋰產品品質;另外, 氫氧化鋰為非標準化產品,下游客戶對產品粒徑等指標提出差異化要求,布局礦端將有 利于鋰鹽廠商將精力集中于氫氧化鋰生產環節的技術精進。因此高鎳化趨勢強化鋰鹽品 質重要性,鋰鹽發展方向將為技術導向型而非價格導向型。
優質鋰資源具有抗周期性和產品多樣化潛力,但目前“量”為主要考慮因素。高品位鋰 輝石資源不僅可以在成本端提高抗周期能力,也為下游鋰鹽加工提供更優質的原料,但 目前優質礦山大多已經少數頭部礦企掌控,所以目前“有勝于無”,“量”為重要考慮因 素,布局應考慮多元化。鋰資源的存在形態主要有鋰輝石、鋰鹽湖、鋰云母和鋰黏土, 其中鑒于工藝加工成本和原料雜質等因素,鋰輝石是生產氫氧化鋰的主要原料,但后期 隨著工藝技術改進,鋰云母、鋰鹽湖及鋰黏土或可實現提升,均可進行戰略儲備布局。
向前看,資源加工一體化打造 EV 產業鏈核心競爭力。具有資源加工一體化的企業可以 憑借上下游一體化的業務架構,對資源、資本、工藝、管理等方面實現最大化利用,于 原料端可保障原材料品質、壓縮成本,于加工端可進一步精進加工工藝、進行差異化產 品研發,將價值鏈繼續向高端化延伸,提高綜合議價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優勢。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不及預期風險
由于有色金屬板塊多類產品與宏觀整體需求相掛鉤,宏觀經濟景氣下行將導致板塊下游 需求走弱。
原料價格波動風險
原材料價格出現較大波動,成本控制將承受壓力,企業盈利水平會受到一定影響。
需求不及預期風險
由于工業金屬與新能源金屬價格上行依托于行業端供需格局改善,如果后續經濟實際運行不及預期或疫情再次擾動干擾需求恢復,增金屬品消費將低于預期,導致供需關系弱化,進而影響金屬品價格。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