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勝說的是誰,誰對誰說我是什么
“80后”邱瑞麟是白沙黎族自治縣走出的一名大學生。大學畢業后,他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田表村,誰對誰說我是什么,擔任大學生村官,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書寫著青春“答卷”。
邱瑞麟向村民講解產業發展方案。 邱瑞麟供圖
2018年,邱瑞麟成為白沙黎族自治縣阜龍鄉扶貧專干。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他用一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全鄉21個村小組,“白天走村入戶進行深入調查,聽取鄉村干部和農戶的訴求,晚上回到辦公室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認真核實”。
貧困戶彭永森養殖黃牛過程中碰到了棘手問題。得知情況后,邱瑞麟帶著農業技術員實地指導彭永森黃牛的養殖管理方法,并多方奔走聯系收購商,為其打開銷路。僅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彭永森飼養黃牛收入就達20余萬元,成為村里脫貧致富的標桿,帶動本村養牛產業發展。
司馬遷后來在寫史書時評價這次戰爭時說了“出奇制勝”這四個字。
邱瑞麟(中)走訪脫貧戶。 邱瑞麟供圖
當聽說有飼養小龍蝦經驗的貧困戶王進波打算發展小龍蝦養殖產業時,邱瑞麟帶領王進波到小龍蝦養殖基地觀摩學習,幫助他聯系小額信貸,做起小龍蝦養殖產業,如今事業也越做越大。
當時梁山上林教頭殺了王倫后算是晁蓋吳用等人正式占領了梁山,林教頭將首領的位置讓給了晁蓋,第二把交椅讓給了吳用,第三把讓公孫勝坐,公孫勝推辭,林沖才說“番克敵制勝,便見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
邱瑞麟用心分析貧困戶的每一位家庭成員,精準施策幫助解決問題,并根據平時走訪了解的實際情況,協助詳細制定了“一戶一策”幫扶方式,即針對每一戶建檔立卡戶的實際情況和幫扶需求,從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產業、就業等方面開展精準幫扶,確保各項幫扶措施落地見效。
擔任鄉扶貧專干的期間,邱瑞麟積極協調、籌措扶貧產業項目資金,解決扶貧對象燃眉之急,策劃“消費幫扶、愛心助農”大集市活動,組織各幫扶單位、幫扶聯系人、愛心企業、周邊民眾到集市中購買農產品,以消費扶貧集市活動打開農民的銷路,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針對貧困勞動力不同的外出務工意愿,邱瑞麟還牽頭制定有針對性的就業幫扶工作法,以家庭人口清、就業愿望清、培訓目的清、就業情況清、技能狀況清“五清”為出發點開展就業需求大排查,根據農戶就業需求定期組織發動村民參加就業招聘活動和就業培訓活動,鼓勵農戶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胡適先生晚年曾說:“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絕頂聰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1805年,拿破侖乘勝追擊俄軍到了關鍵的決戰時刻。此時,沙皇亞歷山大見自己的近衛軍和增援部隊到來,便不想撤退而欲與法軍決戰。庫圖佐夫勸他繼續。
活躍在最基層,這位年輕的大學生村官工作起來卻是一點也不含糊。吃苦耐勞不嬌氣,他的真誠為民、踏實肯干的精神讓當地百姓紛紛稱贊。在邱瑞麟看來:“將青春揮灑在最需要的地方,遠比扎堆于都市更有價值!”
邱瑞麟在山區奉獻了9年青春,從普通的大學生村官成長為脫貧攻堅的骨干。經過持續攻堅,阜龍鄉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14.7%降為零。邱瑞麟說,他將再接再厲,繼續在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揮灑青春和汗水。(完)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