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ter管
枕下三角:
枕下三角肌肉組成:
頭后大直肌
起點:樞椎的棘突
止點:枕骨下項線的外側部
功能:頭后伸(雙側收縮)
收肌管 (adductor canal)又稱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內側,縫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內側肌之間。由股內側肌、縫匠肌、長收肌和大收肌圍成。是一斷面呈三角形,長15~17㎝的管狀間隙。前壁為張于股內側肌與大收。
使頭部轉向同側(單側收縮)
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內側部上1/3,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由腹股溝韌帶、縫匠肌和長收肌圍成。從外向內有股神經、股動脈和股靜脈及其分支,還有股管(空隙)等結構。股三角在大腿的前面上部,上。
頭上斜肌
起點:寰椎橫突的上面
止點:枕骨上下項線之間
功能:頭部后伸(雙側收縮)
頭部側屈(單側收縮)
頭下斜肌
起點:樞椎棘突尖
止點:寰椎橫突的下后部
功能:頭頸部向同側回旋(單側收縮)
胸廓出口:
用來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個區域,或指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間的通路。
肌連接
前斜角肌:
上方:3-6頸椎橫突前面
下方:第1肋上緣里面
中斜角肌:
上方:2-7頸椎橫突后面
下方:第1肋上緣外面
功能
位于股前區中1/3段 其前內側壁為縫匠肌及大股肌,腱板,前外側壁為股內側肌,后壁為長收肌及大收肌 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經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窩 管內通過的結構有隱神經,股動脈和股靜脈等 。
頸椎側屈
使頸部穩固,參與吸氣運動,在去搬重物時也參與抬高胸廓
前斜角肌收縮使頸前屈、往對側旋轉
三邊孔:
四邊孔:
指位于肩胛區肩胛骨外緣后外側邊形間隙。
上界:小圓肌,肩胛骨外緣,肩胛下肌,肩關節囊。
下界:大圓肌和背闊肌。
內側界:肱三頭肌長頭外側緣。
外側界:為肱骨外科頸。
穿行結構:腋神經,旋肱后動脈和靜脈。
四邊孔綜合癥
即旋肱后動脈和腋神經在四邊孔處受壓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候群。其主要表現是腋神經支配的肩臂外側的感覺障礙和三角肌功能受限。可繼發于肩部外傷或繼發于上肢過度運動后。
肌肉組成
小圓肌:
肌連接
內側 肩胛骨外側緣上2/3
外側 肱骨大結節岡下肌下方
功能
大臂旋外,內收,伸
大圓肌:
肌連接
內側 肩胛骨下角和外側緣下1/3
外側 肱骨二頭肌溝內側緣
功能
大臂旋內,內收,伸
肱三頭肌長頭:
近端起自盂下結節
遠端止于尺骨鷹嘴
腕管
構成:屈肌支持帶與腕骨溝共同構成
二、 了解解剖器械的準備和使用。三、 掌握各種結構的解剖要領。四、 掌握解剖操作的具體要求。五、 了解局部解剖學的學習方法。第一章 頭 部 第一節 概 述 一、了解頭部的境界與分區。
管內:管內有指淺、深屈肌腱
腕管由屈肌支持帶與腕骨溝共同構成。管內有指淺、深屈肌腱及屈肌總腱鞘、拇長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經通過。在管內,各指淺、深屈肌腱被屈肌總腱鞘(尺側囊)包裹;拇長屈肌腱被拇長屈肌腱鞘(橈側囊)包繞。兩腱鞘均超過屈肌支持帶近側和遠側各2.5cm。屈肌總腱鞘常與小指指滑膜相通。由于拇長屈肌腱鞘一直延續到拇指的末節,故拇長屈肌腱鞘與拇指的指滑膜鞘相連。正中神經在腕管內變扁平,緊貼屈肌支持帶橈側端深面,腕骨骨折時可壓迫正中神經,導致腕管綜合征。
梨狀肌上孔:
梨狀肌下孔:
位于:臀大肌的深面
內含:坐骨神經、股后皮神經、臀下血管和神經、陰部血管和神經等出骨盆
梨狀肌下孔是指梨狀肌起始于盆腔后壁,第2~4骶前孔的外側,向外穿過坐骨大孔出盆腔,與坐骨大孔的下緣之間有一間隙,稱為梨狀肌下孔。穿過此孔的結構,自外向內依次為坐骨神經、股后皮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靜脈、陰部內動、靜脈和陰部神經。
鵝足腱
鵝足腱是縫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三塊肌肉之腱性部分在脛骨近段內側的附著點,外形類似鵝足,故稱鵝足。
在其下與脛骨之間有一滑囊稱鵝足腱囊。
由于反復應力的作用,如活動過多等可造成此處產生無菌性炎癥,稱之為鵝足炎或鵝足腱囊炎。
肌肉組成
縫匠肌:
肌連接
近端 髂前上棘
遠端 脛骨粗隆內側緣
功能
近端 髖屈,旋外,小腿屈,旋內。
股薄肌:
肌連接
上方 恥骨體和恥骨下支。
下方 脛骨粗隆內側。
功能
近端 內收,大腿屈,小腿屈,小腿旋內
遠端 兩側收縮骨盆前傾
收肌管又稱Hunter管,位于縫匠肌深面,長5~7cm,其中央部在收肌結節上方12~15cm處,為一纖維性的三棱形管。其前壁為大收肌腱板,此腱板為緊張于大收肌與股內側肌之間的堅韌腱板,覆以縫匠肌;外側壁為股內側肌。
半腱肌
肌連接
上方 坐骨結節。
下方 脛骨骨干上1/4的內側面。
功能
膝屈,大腿后伸,旋內,骨盆后傾
收肌管 (adductor canal)又稱Hunter管。
位于股中1/3段前內側,逢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內側肌之間。由股內側肌、縫匠肌、長收肌和大收肌圍成。是一斷面呈三角形,長15~17㎝的管狀間隙。前壁為張于股內側肌與大收肌間的收肌腱板,淺面覆以縫匠肌,外側壁為股內側肌,后壁為長收肌和大收肌。上口與股三角尖相通,下口為收肌裂孔,通膕窩上角。所以收肌管又稱股腘管。股三角或腘窩的炎癥可借此互相蔓延。收肌管內的結構,前為股神經的股內側肌支和隱神經,中為股動脈,后為股靜脈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結締組織。進入收肌管者為:股動脈、股靜脈和隱神經;通過收肌管者為:股動脈和股靜脈;途中穿出收肌管壁者為:隱神經和膝降動脈。
其內被三個纖維隔分為四個骨纖維管,由前向后依次通過:
①脛骨后肌腱及腱鞘;
②趾長屈肌腱及腱鞘;
③脛后動、靜脈及脛神經;
④[足母]長屈肌腱及腱鞘。
跗骨竇
跗骨竇綜合癥:指在踝關節前外下間隙的疼痛。其原因可以是外傷性的,最常見的情況是踝關節內翻扭傷時伴隨著踝關節旋后損傷,通俗的說,即有身體往前沖的時候產生的腳扭傷。其它可能的情況還包括先天性或后天性足部畸形、局部滑膜炎、局部腫瘤等。據統計,外傷性的原因約占70%,其它原因約占30%。
跗骨竇綜合癥主要表現為行走時踝關節前外側的疼痛以及局部明確的壓痛,其它可能的表現還包括:走樓梯或在不平路面行走時的恐懼感(害怕再次扭傷或骨頭之間分離的感覺);踝關節旋后(即踮腳尖并往前頂踝關節)時的疼痛;少數情況下還會出現夜間睡眠痛和腳內側疼痛。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