謳歌TL論壇,謳歌09款TL論壇
謳歌TLX,前生為謳歌TL,這款本田一直以來努力塑造的中型運動豪華轎車(實際豪不豪華下文分析),在今年完成了換代,成為TLX這個系列的第二代車型。作為今年的熱門車型之一,很多車友們都在期待它的上市,謳歌09款TL論壇,同時更期待著它國產的消息。那究竟它的各方面水平表現真的能達到眾多網友對于它所說的&34;的預期值嗎?于是,作為一名曾經的九代半V6雅閣車主兼專業本田高級黑又身在海外可以有幸優先體驗的我,帶著與各位同樣期望的心情,從2014年那時第一時間試駕第一代TLX前驅四驅四缸六缸全系車型6年過后,難得的再次踏進了謳歌4S店。
謳歌TL/TLX系列的發展歷程
謳歌TL/TLX從1995年到如今2020年二十幾載歷代車型的發展史。2014年,謳歌取消了北美市場的TSX車型(也就是國內當年叫好不叫賣的東本初代思鉑睿),將曾經的TL與TSX兩款車型融合為一起,推出了全新車型第一代TLX(圖五)。經過六年的摸爬滾打,第二代TLX終于在今年發布,準備攪局入門中型豪華車市場。說來有緣,從第二代TL開始,歷代車型我都曾經開過,因此全新第二代TLX一上市就第一時間前去試駕,繼續感受TL/TLX車型二十多年一路走來的變革(圖片均來自網絡)
1.外觀設計
試駕那天,店里的兩臺現車都是目前四缸版本里的運動版,也就是謳歌所謂的A-SPEC版本,在目前四缸車型里屬于次頂配,我覺得應該也會是將來TLX全系最走量的車型。實車外觀初印象雖然沒有當初剛發布時候的官圖那么有沖擊感,但在同級別競爭對手中也基本屬于最運動激進的那一款了,這也是謳歌一直以來堅持的品牌發展道路,更況且還是品牌旗下最主打運動化的轎車系列(ILX跟RLX?別提了,謳歌基本上就只剩TLX在支撐著轎車系列的銷量了)。總體重心更偏后、前懸更短、發動機艙更為修長、2870長軸距塑造下的整體造型,配合上更為扁平化的設計,頗有一絲后驅GT轎跑的味道,加上展車的這款叫做&34;(中文翻譯過來很土鱉,不過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的漆色,嗯,我還是蠻喜歡的~
雖然我沒用過TL,但是我很喜歡它,畢竟謳歌做為進口車質量那是相當不錯的,五六年當然沒問題,TL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外觀,LZ也有同感吧?
2.內飾設計與質感
簡單聊完外觀,再來仔細講一講內飾。設計上與外觀相呼應,同樣比較激進,比起相似設計的RDX跟NSX也更為扁平化,個人覺得比NSX還要略偏激一些,比起上一代車型老態龍鐘的設計年輕不少,曾經的雙屏設計也融合成了近年來流行的懸浮式中控屏。那個本田家的按鍵式換擋機構就不用多說了,相信大家也比較熟悉。再說說用料,依然相當的本田,除了門板扶手上手臂能接觸到的地方還有中控頂部是皮質包裹,門板上半部到窗沿部分就都是搪塑軟性材料了。所有的按鍵旋鈕跟撥桿都是上一代本田車型的手感,比如像我曾經的九代雅閣;甚至中控臺中間那個碩大的拉絲材質駕駛模式調節旋鈕手感還非常生澀,廉價塑料感十足。唯一好評的還是方向盤,小直徑,粗細拿捏得剛剛好,絲滑的上下部分皮質還有兩邊的打孔材質怎么摸怎么舒服,還有新的平底設計,這點也算是本田家大部分車型的特點吧,香~ 接下來就是讓我略感震驚的細節了:當嘗試打開手套箱的時候,發現關閉狀態時,整個手套箱是可以大幅度晃動的,仿佛覺得工程師就是認為鎖扣所起的作用只是防止手套箱下落,至于能不能關緊那就不管了。完了打開手套箱,里面居然連絨面都不舍得用,當時我就有點王德發了...謳歌這個一直自稱的豪華品牌,在這些細節方面,不但根本沒有與自家本田拉開車距,甚至比起同門十代雅閣(或者國內的東本Inspire)在質感跟做工方面還反而遜色一籌。所以在內飾氛圍營造感上,說實話我一直沒法把謳歌當成一個正兒八經的豪華品牌看。
上一代TLX老態龍鐘的內飾。相比之下新款TLX確實經過了脫胎換骨般的重新設計,但細節之處的提升并不明顯,與其他豪華品牌對手差距仍然不小。
謳歌 TL實際油耗如何?車主一:市區油耗較高,平均時速17的情況下,油耗為17升左右。高速很省油,120公里巡航,百公里油耗在8-9升左右。如果市區路況較好的情況下,可以控制在13-14這個區間。車主二:完全由駕駛心情決定。在。
3. 糟糕的人機操作界面,出色的ELS音響系統
好了,接下來我要不得不打開吐槽模式了——就是關于這套謳歌取消雙屏設計之后,新搭載的觸摸板控制娛樂信息系統,個人認為使用體驗差到令人發指,到現在0202年了、諾基亞嗝屁了快十年、電爹們都已經在進入5G智聯的美好時代,沒想到謳歌居然還蠻童真,拋棄了觸屏不說,還貌似準備普及這套極大鍛煉你左右腦協調能力、致力于把你手指靈活度鍛煉成加藤鷹老師式手法的高復雜性反人類觸摸控制板,操作復雜程度比起飽受謾罵的雷克薩斯觸摸板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都不能像鼠標一樣任意滑動,每個菜單都需要你按照前后左右順序來進行滑動之后點擊進入(如果玩過貪食蛇的朋友應該比較好理解),同時手指還千萬不能從觸摸板上挪開,要一直停留在觸摸板上,要不然好不容易挪到的位置就會瞬間消失,需要按照之前的步驟再來一次...于是我就又王德發2了(此處有很多黑人問號)......光為了操作中控屏上的內容,這塊操作面板足足用了五塊觸摸板與按鍵!就是怎么復雜怎么來。就這樣反反復復,我僅僅為了連上藍牙,就已經花掉了我整整十分鐘時間,而這一輪操作下來我已經沒有精力跟興趣再去操作其他功能了,這還是在車輛靜止狀態下,如果在行駛過程中需要操作娛樂信息系統,我認為幾乎是不太可能了。可能會有人說,&34;,但我覺得即便如此,也只是花10分鐘與8分鐘的區別而已。我理解不了現在這個年代,為什么謳歌不再使用觸屏了,在各大廠家觸屏普及與不斷完善的今天,謳歌把本來幾秒鐘就可以搞定的基礎操作活生生往最復雜化里整,硬是將其變成了上個世紀的產物,是真的能節約大量成本嗎?還是真的就想復古一番?還是就把消費者們當傻子?? 就憑這一點,我覺得就可以讓TLX的產品力大幅下降。
新一代謳歌TL旗艦版搭載了最大輸出功率為310馬力的3.7升V6發動機這將是謳歌TL迄今為止動力最強勁的一款車。而標準版的謳歌TL將會搭載3.5升的發動機配合前驅設計。新一代TL車型首次配備了謳歌的超級四輪驅動力自由控制系統(S。
不過除此之外,辛辛苦苦連上的藍牙還不算白費,手機的音樂從這套謳歌自家新研發的ELS 17喇叭3D環繞聲音響(目前加拿大市場僅四缸次頂配A-SPEC與頂配車型搭載,中配搭載的是ELS 14喇叭系統,暫時沒有體驗無法評價)里傳出來的總體音質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作為BOSE忠粉的我雖然還是認為同等級別的centerpoint技術的BOSE系統表現略勝一籌,但這套ELS表現出來的高音清澈、低音平整干脆還有不俗的環繞效果,著實是為本田家扳回了一點面子。熟悉本田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絕大部分本田車型的音響,就只是有個喇叭能發聲而已(家里有兩臺雅閣一臺GK5飛度的我已經學會在本田車里佛系聽收音機了 ←.←),不容易啊!
為了達到更好的音場效果,謳歌給搭載17喇叭ELS的車型車內頭頂加入了揚聲器,不是形同虛設,按照官方的說法整套音場的設定都是專門打造的,不是像德國某尊貴梅xxx品牌一樣只是吹吹而已,對于本田家來說難得這么用心(圖片來自謳歌官網)
4. 座椅與空間
09款謳歌TL 3.5豪華運動版采用了新開發的全鋁制3.5升VTEC發動機,最高功率達到209/6200 KW/rpm,最大扭矩344/5000 N·m/rpm,這是一款可以叫駕駛員血脈噴張的發動機。只要稍點油門澎湃的動力就源源不斷的輸出,當達。
在某些其他品牌可能不是很注重的方面,謳歌跟本田反而做得相當出色,就比如這款TLX的座椅設計。前排一坐進去都還沒仔細調節就已經是很舒服的坐姿了,不管是包裹性還是軟硬度方面,都給人一種很自然貼服的感覺,連頭枕都很厚實,腿部支撐也很足,整個人就是以一種很舒緩的弧度包裹在座椅上,只需要根據不同人的身高,稍微調節高低跟前后就可,不像有些二三十向調節的某些品牌車型座椅,雖然各個角度可調節范圍很多,但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舒適坐姿,所以并不是調節范圍越多就越舒適。這有點讓我回想起之前開十代雅閣那種很愜意的座椅乘坐感受,只是這款A-SPEC車型運用的真皮與翻毛皮材質面料更細膩,比起雅閣更上一層樓。后排座椅同樣沒有像其他品牌一樣舒適性縮水,跟前排一樣都能有很好的承托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坐墊稍微有點翹,而其中的原因我又要開始新一輪吐槽模式了——車長跟軸距都比起上代車型增加了10cm左右,然而后排腿部空間卻縮水了!頭部空間比起上代縮水其實我認為反倒可以理解,畢竟車身更低了。但后排腿部空間確實小的有點反常,我想后排坐墊稍微有點翹,目的估計就是為了減少后排乘客腿部的壓迫感吧,畢竟坐墊太平的話大腿會更加前伸從而主觀感覺空間更小。
左邊是175cm的我把駕駛位調到我合適坐姿之后 后排的空間,已經有點不太充裕了。右邊是跟我身高一樣的朋友調好副駕駛座位后的后排空間,他比較喜歡稍微靠后的坐姿,這個時候再坐進后排,腿部膝蓋都已經幾乎要頂在前排座椅上了,而且前排座椅背面是一大塊塑料材質包裹,也就是腿部與椅背硬碰硬。這么一來,本來尺寸在同級別里處于上游的新款TLX,后排空間卻成為了同級別下游水平,要批評一番。
5. 頗有驚喜的動態表現
還真別說,一打坐進駕駛位握上這個手感一流的平底方向盤,看著面前轉速表從6800轉開始的一路紅區,熱血本田的沖勁涌上心頭,就特別想炸死它...哦不,駕駛它(對不起了古天樂老師...)上車前銷售幫我把駕駛模式調成了運動模式,我覺得不妥,想要摸清它真正的機械功底,要調成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正常模式才行,這樣才能感受真正日常通勤它的表現。轉動輕盈又十分自然的轉向,下了店里出來上馬路的人行道斜坡,安穩的車身姿態首先把我小驚訝了一下,沒有晃動,也沒有生硬的懸掛動作,&34;下了坡度不小的口子。速度慢慢提高,上了市區道路,我一直在找各種路面破損故意碾壓,不管是陰井蓋還是路面破損,懸掛壓過去的質感讓我有些許陶醉,伴隨著輕微的&34;兩聲,非常干脆利落的過濾掉了,傳進車里的震動已經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同級別里有相似質感的我怕只有A4了,A4雖然更沉悶,但坐在車里可以感覺到懸掛的運動,新款TLX在這方面反而做得更好,這種安穩的舒適性讓我有點出乎意料,比起本來底盤質感就出色到很不本田的上代TLX,謳歌真的是精益求精啊。也許是我對它要求太苛刻了,我專門又挑了一條本地路面狀況最差的一條市區道路就想看看能不能讓新TLX露餡,那可是一條常年失修、有連續波動與拱起、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破爛軟基路段,平時我開其他車,底盤表現基本都會在這里開始招架不住。沒想到啊,我的陰謀沒能得逞,一輛本來我以為底盤調教會比較硬朗的運動型轎車,竟然表現得比眾多標榜舒適的其他車型要更出色:快速過突兀的路面拱起沒有劇烈的跳動,越過去之后懸掛一下子就接住了車身,坐在車里的我只能感受到些許起伏;同樣快速的駛過一大段補丁路面,懸掛同樣沒有因此而有多余的彈跳,完全不拖泥帶水一次性吸收,傳遞到車里的僅僅只是微微沉悶又毫不惱人的路面信息回饋,同樣坐在車里也難以覺察到懸掛此時正在辛勤的工作幫助過濾震動。整體來講,在對路面狀況進行精準過濾的同時也能給予一定的路感反饋,既跟路面有溝通又能提供極佳的舒適性(想當年十代雅閣剛上市那會我也把它拉到了同樣的地方進行測試,懸掛對于這些高強度的連續不平整路面濾震表現就比較生硬單薄,后橋不安分的彈跳也有點讓人緊張,所以不要再說TLX就是個精裝版雅閣了,差距根本沒有可比性)。我當時在想,作為目前四缸車型里最運動的A-SPEC版本都是如此,那搭載自適應減震阻尼系統的頂配車型想必會更加出色吧(此處當一回鍵盤俠云猜測)? 然而,一套好的底盤必須得做到能屈能伸 軟硬兼收,在高速過彎跟小路口快速入彎的時候,懸掛對車身側傾的抑制也很出彩,坐在車里的人不會因此而有突如其來的晃動,加上SH-AWD四驅系統的介入,一切都是那么的行云流水。還有謳歌這次讓前雙叉臂懸掛的回歸,對彎道操控表現應該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全新底盤架構下,謳歌為新TLX換裝的雙叉臂前懸。
而轉向調校方面,謳歌還是一如既往的保持著高水準,雖然轉動起來比起上一代更加輕盈,但精準度不退反增,不管是變線還是快速切彎,擺動方向盤之后的指令都能極快的傳遞到前輪,入彎后方向的回正力矩也特別順滑,不需要人為過多的矯正。而在高速直線巡航的時候中心感保持的很好,方向中心點兩邊保留有一點點虛位,高速行駛的時候保證了其穩定性(舉個例子,同級別操控一把手阿爾法羅密歐Giulia轉向也很犀利,但直線中心感保持的不是很好,就存在因為轉向非常精準而導致直線駕駛時指向過于靈敏這種小問題)。
除了精彩的濾震質感和轉向調教,同樣讓我贊嘆的還有隔音水平——不管是在市區道路或者高速公路,不管是何種路面狀況,TLX再次表現得不像是臺友本田基因的車,就算是把它真正當成是一輛謳歌豪華轎車,我敢說,它的隔音表現在同級別里還絕對是數一數二的,甚至是有些越級的存在,主觀感受比起我心目中同級別各方面表現最均衡的A4還要更安靜一些,甚至要安靜于更高級別的寶馬5系與梅賽德斯E級,在我看來基本上已經跟隔音優秀的凱迪拉克CT6一個水準。如果非要讓我挑刺,那就只是速度達到90km/h以后 A柱會有細微的風噪傳進來,估計跟尺寸不小的后視鏡有點關系。六年前的第一代TLX隔音就已經讓我驚訝了一把,如今第二代TLX沒有拋棄這個難得的優點,真的需要好好夸獎一番。
在所有駕駛層面上,包括下面我要講的動力方面,唯一一點讓我難以接受與適應的就是新換裝的電子助力剎車系統,腳感非常突兀。其實當我把車從店里開出來的時候,按照平常的習慣,先來一腳輕剎,結果就已經嚇我一跳,剎車力度突如其來的大,而那時我只是輕點了一下制動踏板而已,行程估計還不到五分之一,就感覺已經得到了80%的制動力。而繼續往下再踩制動踏板,就已經沒有很線性的剎車力度遞增了。也就是說,制動力主要都集中于制動踏板行程的前半段,制動輸出非常不線性,所以腳要一直在制動踏板行程的前半段進行微調,會讓本來還不錯的駕乘體驗打上折扣。
我把動力方面的評測放在后面講,是因為這套動力系統對于大家來說應該也不是很陌生了,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講解。就是這款先期上市的代號為K20C4的272匹 380牛米2.0T四缸加本田家10AT組合,同樣搭載于現款RDX上,完全一樣的輸出調教,同時也搭載于北美版十代雅閣上,只不過雅閣動力調校稍微小一些。謳歌跟當年合并TL與TSX般,這一次,合并的是上一代的地球夢自吸2.4四缸與自吸3.5六缸,也可以當成取消2.4,以2.0T代替上一代的V6引擎,畢竟動力參數更接近于此前V6的水平。總體輸出表現其實不溫不火,272匹的動力沒有想象中那么強勁,平順性倒是還不錯,全速域基本沒有一個突如其來的爆發區間,動力遞增比較線性。這款已經搭載于若干款本田車型上的10AT變速箱日常駕駛中升檔非常積極,平順性也沒得挑剔,就是需要突然的急加速動力指令的時候,降檔反應有點遲鈍,仿佛變速箱得先思考一下這么多個檔位需要如何降檔,在油門指令下達將近兩秒過后,這個10AT才會以選擇連降4檔的方式來滿足你的加速需求。這點在兩年多之前我去試駕2.0T版本十代雅閣的時候也提起過,而且實際體驗上來講,這兩套同款動力總成雖然動力調校有些許區別,但開起來的區別基本很難察覺到。再有一點挺有意思的就是車內的音響系統會有模擬發動機聲浪,特別是在運動模式下頗為明顯,于是讓人感覺這個相同的引擎卻跟雅閣有著聲浪上的區別,聲線相比之下確實更厚重一些。嗯,原來謳歌的豪華感是通過這種方式營造的啊~
這是兩年多前試駕2.0T十代雅閣時寫的簡單評測,當時的動力感受放在如今的新TLX上依舊適用。只不過試駕當天天氣不錯,沒能好好體驗謳歌超選四驅與這套動力系統搭配下的表現。
6. 產品力與定價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北美入門豪華車市場,以新TLX這樣的綜合表現,是否能夠站得住腳?依我看來,產品力表現總體來講確實不乏亮點,特別是機械質素方面,要優秀于很多同級別對手。但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有點讓我感到迷惑的定價——謳歌不知哪來的蜜汁自信,一下子把新TLX的起步價,在上一代的基礎上提高了將近一萬加幣!!入門
車型售價直逼上代TLX的四驅V6頂配車型,而新款車型還只是個2.0T四缸。雖然比起上一代,這一代TLX的SH-AWD超選四驅與各種主動安全系統還有ACC都已全系標配了,但別忘了在加拿大市場,同級別其他豪華品牌競爭對手們可都幾乎是早就標配四驅了的啊,TLX充其量也就是后來居上而已,作為一個認知度比較低的三線豪華品牌的謳歌,給新TLX的定價我覺得少了很多誠意,在自家銷量本來就捉襟見肘的今天還敢給TLX定上這么高的起步價,恐怕就難以讓大部分潛在消費者們買賬了......
新老TLX售價對比,新TLX起步價直逼上代頂配車型,漲幅過于巨大,恐怕難以讓人接受。
再來看一下我個人認為同級別各方面均衡度最優秀的奧迪A4,無論是動力匹配、底盤質感、內飾豪華感與做工方面,都不賴于新TLX,品牌認可度與市場保值率也要高上不少,起步價還比TLX便宜些許,新TLX想異軍突起,難度相當大。
小結
最后解答一下文章開頭的問題,新款TLX,假如真的會引進到國內的話,真的值得購買嗎?如果是帶著同樣的機械配置進來,同時不在乎細節方面的豪華感也不在乎糟糕的人機工程操作界面的話,值得,而這還得滿足一個條件——在國內售價不能過高(與現款相近或者略高一點都是合理的)。但我個人對此不抱有太大的希望,廣本假設要引進的話工程量很大,首先四驅系統被閹割的幾率很高,以此才能控制成本;其次還要對整體造型與車身強度進行重新設計,因為國產后我認為對那個可憐的后排空間進行加長是無法避免的。那么這么一圈折騰下來,廣本還有決心引進的話,謳歌在中國市場的前景,就還是能看到一絲曙光的。
TLX的翻身戰能否取得勝利,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