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升和省一樣嗎,日本公升和升一樣嗎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近幾個月,國內某些城市疫情的突然爆發與封城防控,使得普通民眾再次意識到了“儲備物資”的重要性。
俗話講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除了應對因疫情導致短暫封城等突發狀況,儲備日常必要物資更是為了應對天災。國內許多城市也印發過《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
而與我們一海之隔的日本,更是極易遭遇地震、臺風等重大天災的國家。習慣天災,不代表應該毫無準備迎接天災。
早在2019年8月,日本中央政府就公布了關于「儲備物資」的必要知識,告訴民眾該怎么計算一家人的食物和飲水量,以及如何準備能夠在危急時刻有助于生存的道具。

日本公升和升一樣嗎,專責管理食物供應的日本中央機關——農林水產省建議民眾:家中最少應該備有讓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能夠吃3天份的食糧,最好能準備到7天份。
專責管理食物供應的日本中央機關——農林水產省建議民眾:家中最少應該備有讓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能夠吃3天份的食糧,最好能準備到7天份。
升和公升不一樣;1、升,容積單位。升在國際單位制中表示為L,其次級單位為毫升(mL)。升與其他容積單位的換算關系為:1L=1000mL=0.001立方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L=1dm*1dm*1dm=10cm*10cm*10cm 1mL=1立。
首先來到了一位叫兵藤惠子的女士家中,發現竟然有一整個儲藏室的物資!
中國古代傳統容積單位 “升” 和“公升”是完全不同的單位。此古升則是與“斗”和“石”為一制的糧食專用容積單位,古升的具體容積以當時時代封建政府規定的容器實物容量為標準。古代中國計量單位不同朝代又有換算上的差別。
大致清點了一下,這些物資可以讓家中4人過3天。
兵藤小姐準備了大量的飲用水,不過專家建議可以準備兩種容量:500毫升的用來喝。
2公升用來煮菜、清潔,而且大瓶子也有很多其他妙用。
隨后,專家也稱贊她們家有準備水果罐頭。畢竟水果罐頭是補充維生素的重要食品。
除此之外,保存期限長達3年~5年的食物,也都可以多準備幾種。家中如果有小朋友,可以準備水果調味的食物。
你好,是公升,我以前在加油站工作過。記得
吉野家也有出過防災牛丼罐頭,能保存長達3年時間。
例:8.5升/百公里。可以先將車上的里程數清零,然后駕駛一段路程后換算成上面的數值。1公升就是1升,這個就是一個計量單位。體(容)積: 1公升=1升=0.22加侖(英制)。l加侖(英制)=4.546升=4.
防災面包條能夠保存更久。
節目接著拜訪下一戶人家——中村一家,僅夫妻兩人生活。
他們除了食物以外,也準備很多物品。比如雨衣、拋棄式廁所之類的防災用具。
但其中讓專家在意的是下面這一個東西——折疊式水桶。
1928年(民國十七年)7月18日,為統一全國度量衡,國民政府委員會公布了《中華民國權度標準方案》,方案規定:其一,標準制,定萬國公制(即米突制)為中華民國權度之標準制。長度,以一公尺(即米突尺)為標準尺。容量,以一。
這種水桶跟2公升的瓶子一樣,遇到重大天災時有非常多妙用。
可是以單純裝水來說,其實不方便帶著移動。最好多準備一個肩背式水袋,可以空出兩手做事。
中村小姐的冰箱,也有很多防災心思在里邊。比如有大量冰袋以防萬一。
還有一個2公升瓶裝水放在冷凍庫。一旦停電就可以派上用場,應急避免食物壞掉。

節目組最后到了第3位民眾家中,這位森小姐家中有5口人,因此備有大量物資。
專家在此建議:每一箱物資應該寫好購買時間與保存期限。
與其他家不同的是,森小姐有一堆登山用超強裝備。
一公升等于兩斤。公斤即千克,千克(符號kg)為國際單位制中度量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斤是東亞傳統重量單位,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所用的各種重量單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國在1929年規定。
還有用完即丟的烹飪紙,可以不用洗容器,省水又衛生。

文中圖片來源 / めざましテレビ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