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雕車香滿路,寶馬雕車香滿路的含義
讀周國平《生活的品質》其中的“宋人弦歌”篇,以不同的主題欣賞宋詞,很好。
但上網看各家注釋各異,閱讀理解不很順暢,為方便自己日后欣賞,把喜歡的詩詞加以收集整理。
今天開始元宵節的主題賞析。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是詞牌名。
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律詩只四種格式,詞一千多個格式)
詞牌,也稱為詞格、詞調。是填詞用的曲調名―― 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就是詞調。
宋朝后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創作詞(所以稱填詞),內容與詞名無關,例如《沁園春 雪》這首詞“ 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卜算子 詠梅》“ 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
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后,詞牌便僅作為文字、 音韻結構的定式,通常也決定詞的 平仄。
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外為長調。如憶江南 漁歌子 西樓月27字,生查子40字,點絳唇41字,浣溪沙42字,滿江紅93字, 水調歌頭95字,念奴嬌100字,沁園春114字…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
青玉案:
格律:字數66-69。【正體是雙調67個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四聲)韻;變體為雙調67-69字,前后段五或六句、四仄或五仄韻】
因為詞牌又是曲子,但年代久無法記錄曲子多消失。據謝桃坊《唐宋詞調考實》青玉案調為宋人首創,是北宋時期的“時調新聲”
“案”有人認為是“wan碗”指碗類器物,有認為是“案”為有足的盤。此處是“青玉案(qīng yù àn)”是青玉做成的有足的盤子:
【喝酒要用杯;大一些是碟裝零食用;深一些叫盞喝茶用,“三杯兩盞淡酒”;比盞更大更深是碗裝飯用;比碗更闊更淺的是盤,裝肉或者裝菜(一種無足,似現在的盤子,一種有三或四個腿就是案);比盤更大是盆;盤子很大有足是幾案。】
其調名源自東漢末年張衡的《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緞,何以報之青玉案”抒發其政治不得志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后人激越豪壯者少,多綿長悠遠、溫婉、悲涼,通過格律聲韻的組合,使情感更迂回曲折)
青玉案詞首次面世之作為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抒發懷才不遇愁苦之詞,可印證青玉案調的聲情內涵與張衡《四愁詩》的含義一致的。
《青玉案》調的別名有:
“橫塘路”“一年春”(源于《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首句)
“西湖路”(來源于宋韓漉《青玉案·蘇公堤上西湖路》首句)
“青蓮池上客”(出現于《全金元詞》,來源于金 丘處機《青蓮池上客·入關》、《青蓮池上客·幽棲》和元王丹桂《青蓮池上客·贈烏林答德潤》)
注釋:
元夕: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或稱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
此夜稱元夕或元夜(如下篇的生查子)。
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俗。
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晚上禁止出門),游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機會。
上闕
①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這句前面寫花燈,后面寫焰火,描述的是“火樹銀花”的節日狂歡。
東風:并非是東邊刮來的風,指的是春風。中國的“東南西北中”與“木火金水土”、“春夏秋冬仲夏”一一呼應,東與春相呼應。
木:東方,甲乙,綠色,青龍
火:南方,丙丁,紅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黃色,黃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放:開放。
花千樹:(花燈像)花掛滿了千樹。如唐岑參描寫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星如雨:騰空而起的焰火,落下時像被風吹散落的滿天星雨。
春風入夜吹開放了花兒(街上的花燈)掛滿了千樹,更吹落了滿天繁星(騰空而起的焰火)如雨而下。
②寶馬雕車香滿路。
寶馬:珍貴的良馬。
雕車:雕著花紋的車。
合指富貴人家的華麗車馬。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類別:【】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香:兼指車上涂料的香氣和車中女子的脂粉香氣。
滿:表示車人之多
(達官貴人也攜帶家眷出來觀燈)寶馬拉著華麗的車子,香氣飄滿一路。
③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風簫:
簫的聲音像鳳鳴,以鳳簫來譽稱簫(相傳春秋時的蕭史善吹簫,秦穆公把女兒弄玉嫁為其妻,并為之筑鳳臺。蕭史吹簫引來鳳鳥,遂與弄玉升天仙去)。
“寶馬雕車香滿路,笑語盈盈暗香去”出自青玉案·元夕 1、原文: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
此處泛指音樂。
簫中的洞簫適合獨奏,排簫適合和古琴一起演奏。
洞簫和琴簫音量都不很大――蘇東坡“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適合在幽靜的環境下吹。
排簫音量很大,音域也比較廣,吹起來非常響,此處應為排簫。
玉壺:
古時喻指月――冰清玉潔。
光轉:
指光的移轉。(應為月亮的西移。后面的“一夜”,說明時間之久,月亮移動了很大的距離)
魚龍:魚龍舞原是漢代“百戲”的一種。這里當指扎成魚龍(鳥、獸)形狀的燈。
悠揚的簫樂聲四處飄動,玉壺般明亮的月光漸漸西移,一整夜魚龍形的花燈熱鬧飛舞。
下闕:
①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蛾兒、雪柳:都是宋代婦女元宵節所戴的頭飾,謂其麗裝出游。
黃金縷:也是頭上飾品。指金絲、金線;也指(此處)金絲絳即金黃色的絲帶。
盈盈:儀態嬌美。
暗香:女子身上發出的幽香。
頭戴娥兒、雪柳、黃金縷各種元宵節頭飾的美人們,淺笑輕語步態嬌美地帶著幽香走過。
②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里:人群中。
千百度:千百次。
驀(mò莫)然回首:突然回頭。
闌珊:燈火零落稀少。
我在人群中尋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無意之間卻在燈火稀落處發現了她。
譯文:
寶馬雕車香滿路: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1、修辭手法:“寶馬雕車香滿路"一句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把“寶馬雕車”擬作可以發出香味的事物,表達寶馬。
春風入夜吹開放了花兒(街上的花燈)掛滿了千樹,更吹落了滿天繁星(騰空而起的焰火)如雨而下。(達官貴人也攜帶家眷出來觀燈)寶馬拉著華麗的車子,那香氣飄滿一路。悠揚的簫樂聲四處飄動,玉壺般明亮的月光漸漸西移,寶馬雕車香滿路的含義,一整夜魚龍形的花燈在熱鬧地飛舞。,
頭戴娥兒、雪柳、黃絲絳各種元宵節頭飾的美人們,淺笑輕語、步態嬌美地帶著幽香走過。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也找不到,猛然一回頭,無意間卻發現她自己站在燈火稀落的地方。
賞析:
上闕:
后三句描繪歌舞之樂。節日的明月下,一片狂歡,到處笙簫齊鳴、彩燈飛舞,人們忘情地歡樂著,“一夜魚龍舞”,寫人們徹夜狂歡的情景。
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展現整晚的熱鬧畫面。
【暗指朝廷無視國辱勢衰,卻歌舞升平粉飾太平】
下闕:
描寫尋覓意中人的過程: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觀燈看花的婦女頭戴節日的裝飾品,花枝招展一路笑語,帶著幽香從詞人眼前嬌美走過――具體描寫游人,也對“寶馬雕車香滿路”作補充。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千百次的尋覓,于人群中只尋找那一個,卻總蹤影皆無。再不見,不知道何年才能相見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燈火疏落處看見了她!她在這冷落之地,還未歸去。
“眾里尋她千百度”描寫極盡尋覓之苦,而“驀然”二字則寫出了發現意中人后的驚喜之情。
人生中這個瞬間,那般悲落又喜極而泣的情感在胸中激蕩、沖撞,詞人卻此般筆痕墨影地驚世表達。
她卻獨自“在燈火闌珊處”愈顯“那人”的孤高和不同流俗,反襯出一個自甘寂寞、獨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
【實際上。
以笑語盈盈喻指偷安的官宦們。
以那人比喻:無心于權貴榮華的自己,在執著追尋的同樣不肯隨波逐流、自甘淡泊、寥寥無幾的同流者】
辛棄疾一直力主抗戰,屢受排擠,但他矢志不移,寧可過寂寞的閑居生活,也不肯與投降派同流合污,這首詞是他的思想反映。
創作背景:
鳳簫的聲音悠揚激動,玉壺的燈光流轉,整夜的魚龍角抵的游戲到處飛舞。是辛棄疾的《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
作于1174年宋淳熙元年或二年,詞中,詩人寄托了他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
既有“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宋]林升《題臨安邸》)的譴責。
又有杜牧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憂慮。
更有“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痛苦:
1168-1170年辛棄疾將任東安撫司參議官。這時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被閑置任一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山川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于是寫下《水龍吟》詞。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有作:闌干)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生平:
(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城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
“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山東章丘,字易安)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占。祖父辛贊雖無奈任職金國,卻一直希望和金人決一死戰。
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北撤,辛棄疾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完成使命歸途,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義軍潰散,率五十多人襲幾萬人敵營,擒叛徒回建康給南宋朝廷,名重一時。
宋高宗任命他為江陰簽判,25歲開始在南宋仕宦huan生涯。
[出自] 南宋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注釋。
但不愿打仗的朝廷只因他在建議書的才干,先后派他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任重要官職,治理荒政和治安。
但他豪邁倔強的性格、執著北伐的熱情,和“歸正人(南宋對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稱)”的身份使他難以在官場發展。
淳熙七年(1180年),41歲再次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1181年春依帶湖地勢設計“高處建舍,低處辟田”興建莊園,取名為“稼軒”自號“稼軒居士”。
他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做歸隱準備。
同年十一月被罷官,帶湖新居正好落成,于是回到上饒,開始閑居生活二十年――除兩年在福建任職。
1188年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拜訪辛棄疾,兩人于鉛山(yán shān)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后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1194年夏又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建莊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
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舉家移居瓢泉,名銜全部被削奪,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詩詞。《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玉樓春戲賦云山》等等,都是辛詞中描寫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
“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筑》)
不久后出鎮江知府,獲賜金帶。
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不久被諫官攻擊降職,辭不就職。后被拜升,再次辭任。
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令他速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病重不起,九月初十(10月3日)病逝68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1233年追贈光祿大夫,1275年謚號“忠敏”。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