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新能源技術,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
后知后覺,新能源車的出行時代也許已經來了。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中汽協近期發布10月份銷量數據,10月及前10月,汽車銷量分別增長6.9%及4.6%,延續了2021年的增長,但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車的貢獻,燃油車仍是下滑的。上述期間,新能源車銷量分別增長81.7%及110%,前十月新能源車銷售增量276.6萬輛,是汽車整體增量的2.86倍。
燃油車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7月以來雖然有購置稅減半政策,對燃油車消費有一定的提振,但油價上漲及城市限行下提振非常有限,10月及前10月,燃油車銷量分別下滑8.2%及10%。相反新能源車一路高歌,基本保持月銷翻倍,滲透率也從今年1月的17%,上升至10月的28.5%。
按照新能源車目前的增長速度,2024年有望超過1000萬輛,存量替代下滲透率將接近50%。在這巨大的行業市場蛋糕下,競爭將非常激烈,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以及跨界的科技企業等都參與競爭,那么,目前行業競爭格局如何分布,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以及哪家車企能夠笑到最后,成為最大贏家呢?
按照新能源車目前的增長速度,2024年有望超過1000萬輛,存量替代下滲透率將接近50%。在這巨大的行業市場蛋糕下,競爭將非常激烈,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以及跨界的科技企業等都參與競爭,那么,目前行業競爭格局如何分布,以及哪家車企能夠笑到最后,成為最大贏家呢?
1、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2、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
百家爭鳴,決戰新能源
縱觀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階段性非常明顯,2017年是周期性高點,行業的增長主要由燃油車驅動;2018年后燃油車銷量開始下行,2018-2020年汽車連續三年下滑,而補貼退坡下,新能源車生產積極性不高,增速大幅放緩,滲透率依然在低位;2021年以來,新能源車連續兩年翻倍增長,并扭轉了汽車銷量下滑的趨勢。
2021年是新能源車最重要的分界點,之前是政策主導,之后是市場主導。政策到市場的轉變其實是技術進步所致,目前電池續航普遍達到400KM以上,部分車型達到700KM,充電時間大幅縮短,降低了城市出行里程焦慮,購車意愿也從最開始的出租車到私家車,換購疊加新增購車需求下,新能源車進入野蠻成長的周期。
今年是新能車“百家爭鳴”元年,各種品牌應運而生,包括傳統車企分拆或者單獨成立新品牌,如吉利(00175)的極氪汽車及上汽的智己汽車等;以蔚來(09866)、理想(02015)及小鵬(09868)為代表的新勢力,并不斷涌現出零跑及哪吒等后起之秀;以華為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參與品牌,如問界汽車。各大品牌非常大的共性是,主打長續航及智能化。
兩年前新能源車的政策規劃是到2025年達到25%的滲透率,然而市場表現明顯超出了預期,目前基本實現了目標,按月看10月份還達到28.5%,“規劃”重新被定義,樂觀的機構甚至認為到2025年能達到60%的滲透率目標。技術進步是滲透率提升核心,目前的續航及充電技術水平都在迭代,未來也充滿了可能。
品牌擁擠,比亞迪始終霸占龍頭
新能源車的行業格局正逐步成型,目前出現了超級強者比亞迪,保持行業龍頭地位,同時各路品牌也在你追我趕,市場格局每個月都在變化。10月各大車企發布了銷量數據,比亞迪(01211)不僅在自主品牌上位居榜首,同時也超過了合資品牌,以乘聯會發布的零售數據,比亞迪以20.6萬輛的零售量穩居品牌第一,比位居第二的一汽大眾高出50.4%。
在銷量排名前十中,大部分是合資品牌,但與自主品牌相比,合資品牌更多的是銷售燃油車,新能源化率非常低,而新能源車則是成為自主品牌崛起的契機,以批發銷量看,比亞迪及吉利兩大自主品牌霸占前二。不過按照廠商來看,上汽集團仍是最大的汽車廠商,前十月銷量427.35萬輛,市場份額19.45%。


新能源車品牌已經進入混戰局面,其實中低端市場牢牢把握在傳統車企手中,因為擁有足夠的造車及市場資源,10-20萬元價格帶比亞迪及吉利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但超過20萬元后進入特斯拉及蔚小理的競爭區間,比亞迪推出海豹等中高端品牌,而吉利有極氪,北汽有極狐,品牌比較擁擠,市場競爭激烈。
新能源汽車技術主要研究新能源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驅動電機及控制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進行新能源汽車結構、電子控制技術和充電運行及維護等。新能源汽車可分為如下幾類:純電動。
特斯拉大幅降價攪亂競爭市場,特斯拉Model 3進入20萬元的購車區域,對造車新勢力帶來降維打擊,此外奔馳純電動品牌也跟著降價,不過價位太高對50萬元以下的購車區域影響不大。當然,降價雖有消費彈性,但降價更多意味著要去掉某些配置服務,市場取勝關鍵還是要靠產品力,高性價比水平。
電樁配套跟上,高階智能是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蛋糕非常大,但配套要跟上,從充電樁數量看,截至 2022 年 10 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167.5萬臺,車樁比2.5:1,相比往年穩步爬升。直流樁是快充樁,充電速度快,一般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充滿續航500公里的電量(大概60度電),目前占比為42.3%。

目前特來電、星星充電、云快充運營、國家電網及小桔充電合計市場份額為69.2%。汽車廠商為獲得競爭優勢也在加緊建設自有充電站,比如小鵬的快充站。電樁配套其實很容易跟上,之前一直保持低位主要還是充電技術限制,小鵬率先量產的G9車型可實現800V的電壓充電,充電時間大幅縮短,理想也緊跟其后,預計這將成為未來主流電樁。
新能源汽車有四大關鍵技術,包括電池及管理技術、電機及其控制技術、整車控制技術、整車輕量化技術。1、電池及其管理技術 新能源汽車的成敗關鍵仍然是電池。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動力源,電池選擇將直接關系到整車的性能。電動汽車。
配套跟上了,新能源車消費意愿也隨之增強。其實價位在20萬元以上車型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這也將是各大品牌在未來幾年角逐的戰略區域。智通財經APP觀察到,目前傳統車企除了比亞迪外,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車滲透率仍比較低,吉利略高些,達到23.89%,提升空間較大。
但提升滲透率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要把產能提升,其實是要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獲取份額。如上文所言,20萬元以上的區域競爭將十分激烈,特斯拉降價攪亂市場格局,但價格彈性有限,還是要靠產品力及高性價比取勝。智能化成為取勝關鍵,造車新勢力主打智能化,傳統車企智能化較欠缺,但也在加大研發力度緊緊追趕。
政策留給車企研發創造的時間也比較充分,2018年底以來,智能網聯汽車扶持政策就開始頻頻出臺,今年11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公開征求對《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的意見,這將極大推動智能汽車的發展。2021年,全口徑L2級別的乘用車滲透率為22.2%,今年上半年提升至32.4%,不少車型已達到L3級別。
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技術如下:在電池方面:極端工況的模擬給測試人員帶來了安全隱患,如過壓、過流、超溫等,可能導致電池爆炸。SOC估算算法的驗證需要較長時間,真正的電池組充放電測試需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工 新能源汽車主要。
綜合看來,新能源汽車出行時代已經來了,而行業格局也逐步成形,比亞迪穩居龍頭地位,各大品牌互相角逐,降價、補貼以及權益優惠將成為常態。而隨著競爭加劇,各大品牌加大研發,智能化車型也將越來越多,高階智能化消費將成為主流。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非常寬廣,但部分公司估值已被炒高,可留意滲透率較低的車企。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